智能建造 助力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3-04-02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需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
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建筑行业深度融合,促进施工企业利用智能建造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日前,“智能建造助力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主题活动在上海浦东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宾孚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得到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大力支持,特邀知名学者东南大学李启明教授,企业实战专家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张铭,上海浦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施曙东作专题分享。
建造技术是领域技术 智能技术是赋能技术
智能建造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ICT 技术与以先进建造为核心的建造技术相融合的新型建造方式,是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李启明教授在报告中以他带领的东南大学团队《江苏智能建造实施路径研究(2020-2022)》课题为背景,介绍了智能建造发展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理论框架与体系,详细阐述了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实施路径和运用指南,以及智能建造型企业和项目的评价认定标准。报告聚焦于江苏省智能建造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首先回顾了2001年-2021年江苏建筑产业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的持续研究,随后重点介绍了2020年-2022年江苏省对“智能建造”的探索与实施路径。在江苏省智能建造框架体系的研究中,李教授指出,最终纳入体系的有五大关键技术领域,即: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及服务、BIM+数字化一体化设计、建造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部品部件智能生产线、BIM/AI+智慧工地。
李启明认为,下一代建筑技术的关键可能包括模块化建造、无人机技术、BIM5D 技术、3D 打印技术、大数据技术、沉浸式技术、物联网技术、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并且建筑承包商主要能以此实现三大效益:一是项目效益,即减少工作错误与遗漏;二是过程效益,即加强与业主、设计单位的合作;三是内部效益,即提升组织形象。他表示,智能建造未来发展将会催生产业新业态,如形成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市场等,另外,他带领团队正在开展江苏智能建造产值测算及提升研究,为省市域和企业落地实施智能建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全生命期视角下的建筑企业数字化探索
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推进,数字建造从概念提出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价值逐渐显现,正在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发展。发展进程中,如何解决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之间的矛盾,同样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张铭以上海四建数字建造研究院平台研发和应用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数字建造技术实践的8 大场景,即深化设计、虚拟体验、施工策划、数字测绘、工程物联、现场管控、数字交付和协同平台。刨析了集团内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6 大应用痛点,包括建造过程工业化、标准化程度低,正向设计不普及,数据源头质量不高,施工现场网络覆盖率低,数据采集传输困难,复杂环境下的数字化装备、技术不成熟,各参与方各自为政,数据融合壁垒重重,各阶段信息断层严重,全生命数字价值难以实现等问题。同时也分享了上海四建面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形势,在数字建造领域技术创新和数字建造应用场景挖掘、工业化与数字化融合创新、面向全生命期的数字建造6 大关键技术,以及面向更新改造的数字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面作出的探索和应用。张铭表示,研发建筑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平台化全产业链服务模式,需要行业共同合作,希望在数字建造领域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技术研发、合作共享、迭代前行,助力建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前行。
在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战略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国有施工企业面对技术创新浪潮,必须加快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通过数字化赋能,帮助企业高质量发展。上海浦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施曙东结合企业自身管理需求和业务特点,分享了浦东路桥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并从浦东路桥的重点业务出发,先从市政工程具有的工程交通组织复杂、主体工程管线搬迁同步施工情况复杂、全预制拼装工艺对施工精度要求高、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四大难点引入,介绍了公司在数字化领域的几大应用场景,例如三维正向设计、BIM 施工深化、PC 数字化生产及建造、交通组织模拟、桥梁施工工艺模拟等等。施曙东强调,企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应该对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树立正确的认识,从高层领导、业务部门,到数字化部门,形成统一的正确思想认识。数字化建设应当以业务部门为主导,进行贴合实际业务需求的数字化配置工作,循序渐进,实现需求、功能与成本的平衡,才能有效避免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实践偏差,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