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革命题材类课文激发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索

2023-04-01苗素文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家教世界 2023年35期
关键词:革命课文文化

文/苗素文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并特别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可以说,革命文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组合方式安排了40多篇革命文化课文,让学生通过重温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从小深植“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40多篇课文有机地分布在各册教材中,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碑式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落实“立德树人”之教育重任,如何在强化语言实践、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夯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思考和设计的重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旨在引领中小学生深入理解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感受其独特的价值,认知中华文化的渊博精深,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出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即从“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开始,引导学生在革命文化中发掘其价值,并以“汲取智慧”为基础,用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现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阐述在大单元教学视域下,以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为载体,落实课程总目标,建立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索。单元围绕“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文本,其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使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感受作品独特价值——梳理革命历史线

现在的学生,生活成长在和平岁月里,并不意味着可以忘记历史。通过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整体教学中将重点关注近代革命的历史背景,梳理革命历史线,将五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观照,通过翻阅资料、标注革命事件和历史阶段,适时适量迁移。结合之前已学习的革命主题课文,如《刘胡兰》《黄继光》《军神》等,使学生在阅读、思考、转化、描绘的过程中,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史,感受党和人民从苦难到觉醒、从迷茫到斗争的伟大历程,感受这一百年来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革命精神中感知责任使命,弘扬革命传统,构筑时代担当,赓续红色血脉。

汲取革命文化智慧——品读历史场景描写

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但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现今的生活体验存在巨大的差距,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就要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使用点面结合写场面”感受文本语言魅力,品味人物特质,感悟革命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以“群像描写”和“个体刻画”的精湛技巧,生动地展现出五位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在理清课文情节后,教师聚焦课文“痛击来敌”的场景,指导学生探究文章中描绘人物个性的方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式来展现人物形象。再关注课文“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场景,发现作者聚焦在主体人物班长身上,同学们通过品读班长的壮言壮行,感受到班长作为群体领头人的果断和英勇,正是在班长的带领下,五壮士才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在这样热烈讨论的氛围中,教师播放了《狼牙山五壮士》电影对应部分,电影中五位勇敢的英雄在跳崖时高声呼喊,令人肃然起敬,激动不已,英雄壮烈献身的革命精神也由此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田。

教学《开国大典》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思考,画出典礼流程图,列出小标题,聚焦阅兵式,让学生感受整体受阅部队的整齐威武以及各个方阵的风采,通过讨论与朗读,认识到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再顺势进行拓展延伸,借助思维导图写一写学校的升旗仪式,学以致用,实现语言的增值。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前提下,学生体会到整个场面的气势恢宏、庄严隆重和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

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书写英雄人物故事

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既需要文学作品的记录与阅读,也需要言语的口头讲述与书面表达,好让革命故事“活”起来,引发少年儿童的“身临其境”与“感同身受”,加深个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联结。

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可以为英雄人物注入时代感,并通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式来描绘出他们的形象。这样,学生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这些想法,并完成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时代回答。

同时,教师整合本单元口语交际,组织了“国庆节前夕,以‘洒下一颗爱国心’为主题”的宣讲活动。首先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宣讲思路,搭建语言框架,设置评议环节,对宣讲内容及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接着,组织学生走进中低年级学生课堂做“红领巾宣讲员”,讲述革命故事,弘扬爱国精神,让学生以文化自信坚定爱国之心,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心。

跨学科评价促成长——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

为增进革命文化和学生之间的亲近感,更好地把红色基因植入少年儿童心田,教师要立足语文课堂主阵地,拓宽教育渠道,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结合少先队活动课程,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形成学生主体与革命文化互动的良好氛围。

“红领巾奖章”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评价和激励工具,可以帮助少先队员们进行有益的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本单元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聚焦学生红色基因的传承,设计了8张导学单贯穿始终,内容涵盖本单元的大概念及任务群目标:有“梳理革命历史线”的时间轴、有“品读历史场景描写”层次分明的教学思维导图、有“鉴赏思辨英雄场景”的整本书阅读卡和观影实践卡,还有“述写英雄人物故事”的演讲任务单等。教师以此为依据,构建人人可行、阶梯进步的“红领巾奖章”评价激励体系,学生通过完成导学单助力学习过程,再进行自评、辅导员评和组织评价,在“红领巾争章活动”中争得“传承章”,从而达成综合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鼓励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强国少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当前全球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既功在当代,也泽及后世子孙。人民教师应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践行课标理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播价值,帮助学生传承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之源。

猜你喜欢

革命课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谁远谁近?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背课文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