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2023-03-31刘亚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刘亚燕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未来音乐发展的必要素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依托于核心素养导向,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保证音乐教学的综合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文章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以及融入音乐教学的关键点。在明确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融入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应该灵活创设音乐情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等多种策略,给教师搭建高质量的音乐教学课堂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音乐教学;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3-0222-0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要求音乐学科可以培育学生形成综合艺术素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这种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开始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并指引音乐教学实现创新拓展。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包含基础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技能,还包括音乐审美鉴赏、音乐文化理解等多项内容。这也导致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复杂与专业,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核心素养理念的有效融入方式。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点

(一)培育音乐审美感知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层次感知音乐艺术,不能仅仅调动听觉进行审美,还要关注音乐作品的文化属性,立足于人文角度深挖音乐作品内涵。基于这些考量,教师可以设计专项的教学活动,关注音乐艺术的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艺术元素等内容,展现音乐作品独特的美感。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审美素养,让学生全面感知音乐艺术之美,具备基础的审美鉴赏能力。目前我国很多音乐教师已经设计了专门的审美鉴赏教学活动,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增强音乐艺术表现素养

新课标下,音乐艺术表现素养也变得更加重要,要求学生可以使用歌唱、演奏、音乐创编、综合艺术表演等方式,表达音乐艺术内涵,具备一定的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艺术的全方位审美感悟,在充分理解音乐艺术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表演,增强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力。这也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适当增加音乐艺术实践教学的占比,持续夯实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素养。

(三)强化音乐文化理解素养

在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是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所欠缺的素养。音乐文化理解素养是指学生对音乐艺术形式、文化特征等内容的理解水平,以及对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关系的认知深度,从文化角度理解不同民族与不同风格的音乐,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的音乐艺术作品,实现相互理解与尊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融入的困境

(一)音乐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搭建素质导向的教学体系,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但是目前部分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对音乐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小学生很难感知音乐之美,也不具备音乐创造能力。因此,部分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主要进行基础音乐知识的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内容非常枯燥,同时难以契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

(二)音乐教育内容比较陈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目标,灵活筛选课内外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教材,没有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一些课外资源,导致音乐课堂非常僵硬,很难满足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在平时没有搜集课外教学资源的习惯,并且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很难有效整合海量的网络资源,导致教学内容难以得到更新。

(三)音乐教育方法非常单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但目前部分教师在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中偏向于使用灌输式教学法,导致课堂教学非常僵硬,很难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甚至引发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抵触心理。在音乐技能教学中,部分教师偏向于使用示范模仿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难以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难以形成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这些情况都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显著困难与阻碍,不利于培育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课标给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较多要求,需要教师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依托于此推动学科教学的创新拓展。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新课标下表现出了显著的不适应性,导致音乐教学与核心素养存在脱节。下文将深入剖析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索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提升策略。

(一)灵活创设音乐情境,启发学生感知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艺术充满兴趣,那么他们在音乐课堂中就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各类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启发学生的情感,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音乐艺术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可以给听众带来听觉刺激,形成情感共鸣。但音乐艺术也具有抽象性,缺乏感性色彩,很多小學生都出现了认知困境,最终对音乐艺术产生了抵触心理。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可以灵活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感知音乐情感,进行音乐艺术审美感知与鉴赏,体悟音乐鉴赏也是一个情感共享的过程,在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逐步爱上音乐艺术。例如,在《小背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歌曲《小背篓》。这首歌曲具有丰富的土家民族音乐特点,散发着浓烈的乡土气息,使听众不由回想童年时光,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歌曲《小背篓》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音乐画面,将歌词中描述的内容还原出来,搭建母爱的音乐情境,带领学生直观感受音乐艺术,探索音乐作品蕴含的内在情感。虽然《小背篓》中描述的场景跟当代小学生的童年生活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永远不过时。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自己跟妈妈相处的场景,从一些生活琐事中感知母爱的体现方式,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情感表达,产生情感共鸣,更好把握《小背篓》的情感内核,从而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促进情感世界的成长。

(二)使用多种音乐素材,提升学生音乐审美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审美能力的培育变得更加重要,已经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教师来说,需要灵活使用多种音乐素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散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素养。事实上,小学音乐教材包含了较多人文素材,教师可以依托这些人文素材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不仅如此,基于这些人文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综合感知人文素材转变为音乐素材的过程,了解音乐创作的内在逻辑与框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在《保卫黄河》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结合歌曲的歌词,试着分析歌曲蕴含的情感内涵。在歌词鉴赏时,教师播放一些黄河盛况的视频,并讲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教师也要给出多种音乐素材,带领学生正确区分音乐节奏、音调等元素,接触多元化的音乐类型和风格,在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音乐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成效。这就要求教师突破灌输式教学法和示范模仿教学法的局限性,积极引入一些体验感较强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教学法、音乐剧表演、音乐节目竞赛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丰富音乐课堂元素,引导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比如,在《龟兔赛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音乐剧表演的形式表现这段音乐。在学生表演之前,需要先了解《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熟悉故事情节。与此同时,音乐中有单簧管和大管两种乐器,学生要学会辨析这两种乐器。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感受不同乐段蕴含的情绪,并明确不同乐段在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方面的具体变化。在感知音乐节拍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使用“小手拍拍”的小游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在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以后,教师再对学生饰演哪个角色进行安排,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排练,保证音乐旋律和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这样之后就能够使音乐表演圆满展现。

(四)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鉴赏和学习能力。如果总是通过教师主导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就难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感悟的习惯,难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音乐艺术发展。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组织开展专门的审美鉴赏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结合音乐艺术作品展开密切讨论,实现音乐情感的流畅传达。相较于师生互动来说,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更容易敞开心扉。这是因为教师与小学生往往存在代沟,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沟通效率有了显著提升,促使学生共享自身在音乐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体验。结合这些考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模式,结合课本教材内容进行组内讨论,并设计丰富多彩的组内活动,让学生通过同学交流、自主感悟的方式感受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渔舟唱晚》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倾听整首歌曲,品味歌曲的音乐风格以及蕴含的音乐情绪,接着将歌曲划分为数个段落,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开展音乐交流。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渔舟唱晚》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的组内讨论进行指引。比如,第一部分乐段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的表现如何?第二部分乐段展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境与画面?第三部分乐段如何表现渔民的心情?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可以提高学生对《渔舟唱晚》的认识,初步完成音乐审美感知与鉴赏。在学生进行充分的组内讨论以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的视频资源。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直观感知《渔舟唱晚》描绘的音乐画面,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旋律想象歌曲蕴含的其他音乐画面。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学会正确使用音乐语言描绘音乐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加强音乐情感传达。

(五)鼓励学生创作音乐,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也变得更加重要,需要教师设计一些专项的教育活動,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热情,形成音乐自创意识。小学生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艺术创作方面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音乐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音乐主题进行积极创作,实现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固化与延伸。但由于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比较弱,导致他们在音乐创作中会遇到较多困难,最终形成的音乐作品也比较粗糙。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创作的自信心,勇于进行音乐创作。比如,在《踩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乐器来模拟《踩雨》中的旋律、模拟雨声,比如玻璃瓶、塑料袋等。在完成乐器的制作以后,还要进行乐器种类的划分,并结合《踩雨》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质音色,进行具体分工,结合实际情况对《踩雨》进行旋律改编,最终在多种乐器的配合下完成改编版《踩雨》的演奏表演。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也可以布置音乐自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在歌曲的基础上自制新乐器,对音乐的旋律或者歌词进行改编,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

四、结语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得知,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了重要导向,支撑音乐教学进行创新转变。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层次挖掘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在课下做好教研互动,分享音乐教学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搜集课外资源,使用多种音乐材料,丰富课堂教学元素,提高音乐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交互情况,并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审美活动,培育学生的多项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邱宇欢.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教育,2023(S2).

[2]柳荫.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教育界,2023(24).

[3]王艺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以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童声中国娃”单元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3(23).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幼儿舞蹈欣赏活动探析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