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道古代诗歌鉴赏题引发的思考

2023-03-31张志元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卖花桃李经典作品

张志元

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诗歌灿若星辰。这些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担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呢?笔者从今年的一道高考试题受到了启发,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谈谈。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一项内容。结合近几年的新课标试卷来看,古代诗歌鉴赏题的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选择题属于客观题,学生需选择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简答题属于主观题,需要其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作品作简要的分析与探究,写出自己的观点。考点一般为理解诗歌、概括内容、赏析诗歌、体会情感、评析观点、探究语言特色、分析表现手法等。2023年新课标1卷考查了宋代诗人林希逸创作的一首诗歌《答友人论学》。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述了……

B.诗人认为,“皮毛”……

C.颈联中使用“自”“亲”……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第15 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明晰诗中表现手法的能力。A 选项中提到的“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学术风气”有错。首联中的“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作品中的真谛。此外,“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所以,第15 题选A 选项。

第16 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学生首先要理解题干中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的意思是在卖花担上看到的桃李没有在树头上、枝底下看到的有“精神”。也就是说,人们要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方能感受到其生机与活力。接着,学生要结合尾联的内容与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的意思不难理解,即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诗人在此处用“看桃李”来比喻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比喻学问的本源。诗人想要借此说明:想要找到做学问的真谛,就必须回归本源,不能离开“树头枝底”。

由此可见,高考综合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呢?

1.引导学生解读诗句,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诗歌的主旨、思想情感一般都是隐藏在诗句当中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时,我们应让他们立足于作品本身,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其内涵。还是以上面的高考题为例。两道题均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与其他的考点相比,理解诗句的意思是相对容易的,是学生鉴赏诗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假如《答友人论学》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教读课文,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歌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阅读诗歌、解读诗句的含意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林希逸的《答友人论学》是一首典型的说理诗。诗歌的题目是“答友人论学”,也就是说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关于治学论述的答复。在引导学生解读诗句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让他们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又要让其理解其中的深层含意。

比如,首联“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的字面意思是以逐字作笺的方式来阅读经典作品,只会越学越难,人们一见面便都提及曾参和颜回之类的大人物。这句诗其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诗人是在暗中讽刺世人治学的方法太死板。“逐字笺”是一种阅读方法,即逐字研究,等同于现在人们所说的“机械式”的学习方法。诗人认为这样去研读经典作品是难以领会作品中的要义的。“学转难”是“逐字笺”造成的结果。使用這种学习方法,人们就会不得要领,自然难以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逢人个个说曾颜”是说那些“死读书”的人虽然不懂经典作品的内涵,但张口闭口都是曾参、颜回,明显是在不懂装懂,附庸风雅。这两句诗是在直接描写当时的“学风”,暗含讽刺之意。

2.鼓励学生欣赏诗句,提高其欣赏美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欣赏诗歌,提高其欣赏美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平时就试着去鉴赏诗歌,才能不断提升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现在,有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发现诗歌的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还是以《答友人论学》为例。通过阅读诗歌,有的学生可以发现诗人在颔联“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文字的表面意义”比作事物的“皮毛”,将“文字背后的含意”比作“剥落皮毛处”,指出人们用“逐字笺”的方法阅读经典作品是不对的,因为文字背后的含意往往“不在流传口耳间”。结合诗歌的内容与题干中的信息,有的学生发现诗人在尾联“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中引用了魏了翁的名言,借此表达对治学的看法。在卖花担上看桃花,始终不如亲自到树头枝底下看得真切。因为在树头枝底看花,才能感受到它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采用类比的方法,将抽象的道理讲得简洁易懂,非常巧妙。由此,学生可以感受到这是一首充满理趣的诗歌。

又如,2019年天津卷第14题选用了杜甫的《通泉骚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题目要求学生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道综合型的鉴赏题。学生需结合作者的生活环境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来回答问题。如果平时掌握了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和欣赏美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就会容易许多。

3.带领学生拓展延伸,培养其迁移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带领学生拓展延伸,以开阔其眼界,培养其迁移知识的能力。试题本身就有一定的育人功能。《答友人论学》强调治学不应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要深入其中,亲身实践,将经典作品与个人的体验结合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依然具有借鉴意义。这首诗与新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伟大的实践精神”密切相关,与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师说》也密切相关。其中,“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都是作者反对的做法,与本诗中只注重以给文字作注释的方式来研读经典作品的学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此外,这首诗与2023年天津卷的高考作文题有一定的联系。2023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题引用了周恩来总理的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无字处读书”强调的是要参加书本知识以外的生活实践。真正读懂一本书,真正学得知识与本领,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可见,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的时候,我们也要注重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他们通过联想、比较等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其迁移知识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一来,当再遇到题材相同、思想情感相同、写作风格相同、主题相似的作品时,他们就能快速理解作品的内涵,找到解题的金钥匙。

综上所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歌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阶段,也是帮助其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高考真题,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迁移知识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猜你喜欢

卖花桃李经典作品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桃李面包
卖花歌
卖花姑娘和小鸟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卖花歌
牛大爷卖花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桃李满园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