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放艺术的灵光

2023-03-31LydiaLi

家居廊 2023年4期
关键词:袁先生会客厅茶室

Lydia Li

生于70年代末的袁宏元是位土生土長的诸暨人,他经营着一家建筑类公司,业余时间则是位极低调的艺术藏家。除了每月一次的出差、每年的自驾游和参加一些艺术圈活动,袁先生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中。上午处理工作,下午呆在茶室中阅读,晚上偶尔邀请朋友来做客。如果说一个好的居所能吸纳人们生活的痕迹,从而呈现出特定的丰富性,那么这个家则因为艺术品的变化而成为了一个永远未完成的空间……就像主人说的那样,“艺术品收藏是一件很让人期待的事情,关注一个艺术家,每年都会有让你惊喜的作品出现;关注一家画廊,也会有新发掘的艺术家让你看到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所以艺术填补了我所有的闲暇时间和精神世界。”

我们的初次来访并未遵从一个家最主流的动线,由地库进入小区,便从位于负二层的车库门进入袁先生的家。绕过玄关处的大理石屏风,艺术展厅空间于会客厅后隐约可见,旋转楼梯上下两侧皆陈列着与人等大的雕塑作品,与悬挂在会客厅一旁的油画作品共同勾勒出来者对这个家的第一印象—扑面而来的“艺术”二字。主人的收藏最集中展示于负二层,其余藏品则被精心挑选后排布在家中各处,贯穿整个起居、生活和工作的流线。

袁先生的收藏以70、80后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为主,形式则从当代水墨延伸到油画和雕塑等不同媒介,“他们与我是同一代人,有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相似的教育经历,所以收藏他们的作品会有更多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眼前的这座住宅处于设计阶段之时,他最多考虑的就是如何给藏品充足的展示空间——释放艺术的灵光,与此同时也让艺术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实在地解决“不实用”的艺术,融入“实用”的生活所带来的难题。

设计师池陈平对负二和负一层的挑空区展开了改造,拓宽的天井将天光引入,旋转楼梯连接上下两层,以流动的线条缓和建筑立面本身的刚硬,光线随着时间的变化在空间各个区域自由穿梭,营造出轻松舒适的氛围。最靠内的展厅拼接了不同肌理与颜色的墙面,仿佛一间美术馆,却在形态上被巧妙地设计为“回字形”的半敞开空间。原本的承重柱被保留,裸露的混凝土与钢筋彰显着原始的气息。迂回的墙面上则散布着大尺幅的画作。挑空区与茶室、展厅之间由黑色的几何体拉开距离,隔断另一侧的茶室是袁先生最喜欢独处的区域,其中摆放着他精心淘来的明治时期的储物柜、李朝的边柜、北欧的中古柜、来自阿根廷设计师的中古蝴蝶椅、还有犍陀罗佛像、明代的石墩、波斯的老地毯,同时也有现代的壁炉、一些老的茶具、及当代艺术品……“这么多的不同历史、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东西布置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我特有的茶室风格。”他对空间的设计不追求过多装饰,而是喜欢将不同元素的家具和艺术品放置在一起,让它们互相之间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又有文化上的互补。

沿着旋转楼梯来到负一层,巨大的落地推拉门令日光毫不客气地“迈入”室内,“这里能看到一层庭院里的黑松,冬天窗外飘雪,也能坐在这看看。”这个场景最打动袁先生,他因此将会客厅与工作区都设置在了改造后的挑空部分,工作区摆放着他最喜欢的几件家具单品,来自黄宇兴的《光之教堂》也是他最喜爱的藏品之一,被悬挂在书桌正对面空间的墙壁之上—工作间隙一抬头便可瞥见。

行至一層,大客厅跃然眼前。家具和艺术品的选择都呈现出浅尝辄止的克制。同样以黑色几何体分割出的走廊空间简单明朗,通往餐厅的路上巧妙地于墙内埋藏了酒柜,餐厅区域悬挂着三幅艺术家李津的作品,呼应蔬食的同时不乏玩味。二、三层的两间女儿房、老人房与主卧亦通过更为活泼的艺术品选择与马赛克地砖等元素,将趣味延伸至更为广泛的生活空间—从地下到地上,四口之家的生活态度,被这个家不断地以空间的语言重复着—优雅、干练、旷达。

房子从开始设计到完成,花了长达三年时间。过程中,设计师和主人一起进行了一次次“设计探险”。得益于袁先生本身的美术功底与对设计的喜好,在室内设计和软装挑选上,他也有着自己明确的倾向。他认为好的设计不在于风格,而在于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这能营造好的生活氛围,也要有主人的气息”。对他而言,这种特有的“气息”之一,就是要给艺术品让路,用他的话说,是“让空间布局更合理的前提下,更多是做减法,弱化装饰,给艺术品的展示做出最好的呈现” 。疫情三年,几经周折,如今有了这个让大家都满意的作品——家。

猜你喜欢

袁先生会客厅茶室
小编会客厅
小编会客厅
息心茶室
读迷会客厅
江湖茶室
读迷会客厅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袁先生有点小矛盾
我们敬仰这样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