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照明塑造关系
2023-03-31大隐
大隐
也许你也曾有过这样的记忆,当你置身于一个空间内,你没有被绚丽的灯光吸引,但是与往常相比,你更加强烈地、敏锐地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感觉到心跳、感觉到每一个毛孔,你沉浸其中,觉得与整个空间融为一体,生活中的其他记忆在那一瞬间似乎不复存在……瞧,照明设计往往被要求达到“规范要求的某种视觉作业水平”,但人在视觉上感受到的一切,除了生理需求过程之外,还伴随着心理感知的过程—而这,可能也是整合性照明设计的魔力之一。设计在考虑光源是否足够的同时,更多地去思考了“照明如何辅助建筑、空间或物品,为人们带来高质量的视觉享受和心理感受”。人、人和空间的关系被强调,人和自己的关系似乎也被重新塑造。
光,是根植于人类基因中的一种需求和记忆。从远古时期的自然光和火光,到现代社会的人工光,光媒介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人类这种自然基因没有变。人们对光的感知与情感连接以及光对建筑、空间和人的影响,远不止于“能看得見”那么简单,光的目的不是“照亮”,它可以影响一个建筑体的规模与尺度、造型与几何、色彩与明暗、肌理与细节等,而且对于空间内物体的可视性进行塑造,形成各种感受梯度——而这也塑造了建筑、空间、物体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其实算是很重要也很本质的东西,而整合性照明其实是让照明回归这种本质的形式之一。”Inhabit 照明设计公司的设计师Leigh Reimann 这样说道。
所以,在整合性照明设计中,古怪的造型、夺眼球的铺陈很少见,光源本身是退行的,塑造关系比自我表达更重要。设计师更关注的,是打造出更为干净和具有整体感的设计。“我们需要通过充分的协调沟通、严谨的计算以及极致的细节考虑而呈现这一切,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并引导照明的设计意向,使灯光尽可能融入整个设计之中。”光,恰如其分地在空间中呈现,而照明器具则以尽可能低调的形式存在。此时此刻,设计就是一个导入主观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建立在对于客观现象的分析、梳理和调配之上。通过研究光在空间中的传播,进而建立一个符合大众主观感知的审美空间、功能空间、情感空间、思索空间。当灯光融入建筑、室内空间、家具或产品设计成为其一部分,使人们能更清晰地读取建筑、空间或产品本身要传递的设计语言,从而建立、塑造并引导出一种更舒适的关系。
就像Andrea Shultz 先生设计的德国施泰德艺术博物馆地下展厅,195 个圆形采光顶朴实而简单,却是照明设计过程中对于自然光与人工光、空间与人的关系的审慎思考和巧妙处理,让人自然而然地成了艺术的一部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真的是一种令人难忘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