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的献礼

2023-03-31陈幸思

家居廊 2023年4期
关键词:光影建筑师美术馆

陈幸思

经过20 年的计划筹备以及三年的设计改造,安藤忠雄再一次通过巴黎证券交易所皮诺收藏馆(Boursede Commerce Pinault Collection)展现了其对光的驾驭,缔造出无与伦比的空间体验。当光线透过交易所的玻璃圆顶投射在古董壁画上时,壮丽细腻的光影让人想起了罗马万神庙。这座始建于公元前27 年的古建筑,不仅给24 岁的安藤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是启发了这位来自东方的建筑师,在日式的含蓄柔光中发展出独属于自己的光之语言。

無独有偶,古代建筑的纪念性和对称的几何构成,同样影响了路易斯·康,1972 年建成的金贝儿依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会用光的美术馆之一。光以不同的分身在空间里现形,在混凝土立柱、薄壳形拱顶结构、玻璃节点、露天庭院和景观池中展现不同的身姿,将诗意刻入时空流转中。建筑师深谙如何通过设计,打造一座光的容器—真实的材料、精心设计的空间序列以及充满巧思的节点无疑是最好的保证。就像如恩设计在曲江美术馆的扩建中所采用的红洞石,光线穿过间隔排列的菱形立面单元,留下强烈的明暗变化和斑驳光影,强调了这座“城市纪念建筑物”。

如果说设计建筑便是设计光,那么承载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必然有着截然不同的诉求。在纪念性上,光几乎从不缺席,教堂和庙宇的光充满仪式感,借助几何构造和色彩运用达到极致,柯布西耶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和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水御堂便是最好的例证。而强调公共性的美术馆不仅对光有着严苛的要求,更潜藏设计师本人的逻辑语言和表达意图。奥斯陆ARoS 艺术博物馆与Olafur Eliasson 和James Turrell 这两位以光著称的艺术家合作,打破传统桎梏,以全新视角阐释光与空间感知的关系。前者的永久艺术装置《你的彩虹全景》让公众通过彩虹色的光谱看到城市,把人和空间定位联系在一起。这个盘踞在美术馆屋顶的圆环不带有任何目的性,观众可以毫无压力地身处其中,四处走动,独处或聚合,制造噪音或者陷入安静,它的绝对开放性和彩虹色光影变化交织在一起,形成独一无二的体验和记忆。正在施工的James Turrell 的《下一阶段》则是一个永久的半地下展厅,如同他在罗登火山口打造的Roden Crater,构建一个以光为主题的展馆,让观众近距离理解光的力量。

光无疑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是塑造空间的绝佳“材料”。当人们开始热议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和弗兰克·盖里标志性的波浪金属板所带来的光污染问题时,建筑师开始更为谨慎地对待,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光的功能属性,避免毫无克制地全景式取景,成为思考的重点。迹 · 建筑事务所在四川德阳设计的青衣江路小学校是一座饱含想象、自由的学校,如同一座去中心化的小型城市,充满活力和交集。有别于传统叠加的教室和侧面采光,抬高后位于二层的教室可以采用屋顶采光。针对不同年级段,建筑师设计出六种屋顶类型,创造出不同氛围的空间环境,从轻松活泼到紧张严肃,回应不同的学习方式特点,光以多元的形式进入日常,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想象力,形态各异的屋顶同时形成了童话中的聚落场景。在湖北黄冈的“泊心域”, 先进建筑实验室打造的荒野之家同样充满对光的取舍有度。作为个个世界自然共建计划的一部分,荒野之家摆脱了传统居住空间的布局框架,聚焦居住行为和环境的关系。无论是材料的选择,流线的设计还是压低的屋檐、克制的开窗,都将日常起居和环境紧密相连,贯彻自然建造和可持续的绿色理念。

內与外,日与夜,在光影变化的时空里,人造光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它的可控和精准,也得益于科技的升级和迭代。无论是在古迹修复还是大规模使用的现代建筑照明,人造光的介入都必不可少,甚至成为设计的重点。2020 年罗马历史遗迹“金宫”重新开放,博埃里建筑工作室在不损坏原有结构的情况下,于空间中置入一个入口亭和一条人行道,为进入地下房间提供通道。钢梁支撑的人行道采用镀锌和涂漆金属板作为饰面,沿人行道铺就的发光LED 照明突出了白色的树脂路径,也照亮了沿途的历史遗迹。灯光干预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空间,被其点亮的通道如同一条时空隧道,将人带往过去。同样,优秀的建筑外部照明为建筑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在人造光的加持下,呈现设计的另一面。Brandston Partnership 利用隐蔽式立面照明展示了MAD 设计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起伏结构,弧形屋顶上的高反射银色铝板在夜间被点亮,灯杆上增加的泛光灯如同洒落的月光,调光系统突出了夜间建筑的轮廓。北京Leuchte 照明设计为《只有峨眉山》的“云之上”剧场打造的光影幻境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个由5 万块发光玻璃和瓷砖组成的表演馆,以蓝绿色、白色和灰色为色调,模拟中国传统画中的山川和河流。而PROL光石在与Kakaistudio合作的里巷城市更新中,以人本理念为出发点,聚焦人在光影环境下的情绪释放,以柔和温暖的照明方式介入公共空间,打造出一片充满温度的城市绿洲。

无论是对自然光的捕捉和再现,还是人造光的二次创作,光之于建筑就像呼吸之于人类,不可或缺。通过美好的理念,诚实的建造和日复一日的使用,我们借由空间捕捉光,呈现光,感知光,最后让身处其中的人受益于光。

猜你喜欢

光影建筑师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胖胖的“建筑师”
光影
光影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光影之下
当建筑师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