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产业园区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研究
2023-03-31许佳
许佳
(中共岳阳市委党校,湖南岳阳414000)
1 引言
岳阳作为湖南唯一临江口岸城市,既要有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大胸怀,更要有自我发展的大担当、大作为。放眼岳阳经济发展中,园区经济发挥增长中心的作用,充当增长极的角色,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岳阳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使命。岳阳园区经济发展必须生态优先,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坚持绿色发展,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模式和考核标准,走优势优先、错位发展之路,解决园区经济在沿江工业、港口岸线无序发展的问题,避免同质化竞争,逐步实现园区经济绿色发展,守护好一江碧水。
2 岳阳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2.1 岳阳产业园区现状
最早的岳阳产业园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开发区之一。随后,各个县市区陆续建立多个产业园区。2015年前,岳阳产业园区分散且分布在各个县(市)区,并且一区多园;2015年系统规划和2016年整顿后,岳阳市集中形成了现在的十个产业园区,为岳阳市产业集中、聚集和产业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岳阳园区经济发展一直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建立多个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园区,并按照地理位置进行了合理分布,分为北部产业园区、中部产业园区及南部产业园区。目前,岳阳产业园区分布特点为沿江、沿线。
2.2 岳阳园区经济对岳阳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一,从增长看。如表1所示,2017年,岳阳产业园区工业总值达4 637.79 亿元,其中岳阳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达974.09 亿元;同比2017年岳阳市GDP 为3 258.03 亿元,岳阳市GDP 增加值157.16 亿元,从总量和增量来看,园区都高于全市经济,说明岳阳园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到2017年,岳阳园区工业总产值从1 225.76 亿元增加到4 637.79亿元,增加了近4 倍,年均增长率21%;岳阳园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从2011年的407.96 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74.09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6%。岳阳市GDP 从2010年的1 539.36亿元增加到2017年3 258.03 亿元,年均增长率11%;岳阳市GDP 增加值从2010年的267.21 亿元到2017年GDP 增加值只有157.16 亿元,GDP 增加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表1 岳阳市产业园区相关经济指标 单位:亿元
第二,从园区贡献力看。贡献力是指一个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实力及其实现程度,包含其贡献社会的能力和力度。贡献力的大小决定着社会价值显示度的高低,也是获得社会认可、赞誉、支持的关键。这里,用产业园区贡献率和从业人数比率来度量岳阳市产业园区对整个岳阳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力。
①产业贡献率。从图1 看,产业园区贡献率在2011年到2013年处于不断下降趋势,这是由于此时岳阳的产业园区还没有系统规划,处于混乱状态;2015年到2017年处于不断上升阶段,特别在2017年飞速增长,主要是经过2015年的系统规划和2016年的整顿后,经济活力迸发出来,同时在2016年出台了“园区十条”等经济刺激政策,极大促进了园区经济的产能释放。
图1 产业园区贡献率
根据表1 中,园区工业增加与GDP 增加,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简单二元回归模型:
得到以下结论:岳阳产业园总产值对岳阳市GDP 增长有显著影响,岳阳市每增加1 亿元GDP 总产值,有0.479 9亿元来自于产业园区,具有乘数效应(见表2)。在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全市GDP 增长方面,岳阳市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与GDP 呈正相关关系,对全市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经济贡献力大,且这种经济贡献力具有乘数效应;GDP 的增长通过加速效应,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经济增长,产业园区在改善全省就业情况方面相对稳定,适应性强。
表2 模型回归结果
②从业人数比率。如图2所示,2011-2013年,岳阳产业园区从业人数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小幅上涨,由3.94%逐渐上升到4.40%,共增加0.46 个百分点。2014-2017年,就业比重维持在4.20%左右,就业贡献相对平稳。产业园区是吸纳就业的主阵地,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且相对平稳,是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的主力。岳阳产业园区在改善就业方面,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未受宏观调控和产业园区治理整顿的影响,展现出较强适应性。
图2 产业园区从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数比重
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岳阳产业园区在全市经济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极,对拉动全市经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更是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体现岳阳市经济水平与综合实力的核心动力与重要标志。随着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释放产能、转型升级,岳阳产业园区正向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从推动GDP 增长的角度和改善全市就业状况的角度来看,岳阳市产业园区的贡献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3 岳阳园区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不清,同质化竞争仍存在
岳阳园区经济对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相关产业聚集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岳阳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依旧定位不清。经过2015年系统规划和2016年整顿后,岳阳产业园区的同质化竞争仍然存在,缺乏功能分区,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业园区主导产业种类太多,范围太广,缺乏突出产业优势,总体产业定位不清。例如,华容工业集中区与君山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都是农副食品加工业,两区均位于岳阳市西,距离非常近,境内经过的高速路与在建的铁路都是同一条线路。岳阳临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均将现代物流作为主导产业,甚至出现过把经开区的企业引进临港高新区的情况。进行规划编制时,各园区对自身现状分析不够深,对国家的产业政策研究不够透,导致进行战略布局时,盲目跟风,地方特色不突出,什么产业火就跟着上、争着引,没有考虑是否符合园区实际,园区差异化发展效果不明显,同质竞争严重。
3.2 产业发展支撑不足,资源消耗依旧高
园区普遍缺乏用地指标。截至2017年上半年,绿色化工产业园未进行协议征地,华容工业集中区协议征地仅257.6亩、君山工业园办理国土手续用地仅253 亩、华容工业集中区仅231.6 亩。资金方面,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园区90%的企业融资方式为银行抵押贷款,成本普遍超过8%,社会化的无抵押贷款成本超过15%。上半年君山工业园无融资,平江高新区仅融资1.2 亿元。人才方面,各产业园区缺乏经济、统计类人才,现有人员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业务素质不精,多是十指弹钢琴,一人跑全套,效率低下。高端人才引得进却留不住,无法对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一化独大”的局面仍未改变,经济增长贡献主要集中在云溪区的巴陵石化和长岭炼化——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由于化工企业的性质决定,依旧是高耗能高污染。
3.3 产业配套服务薄弱,技术创新不足
园区存在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升,重规模扩张、轻效益产出等现象,缺乏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业链建设滞后,配套的外围服务业更是严重滞后;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化工业产业集群比例太低。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聚集,产业集群停留在模仿、装配低价竞争阶段,产业结构总体层次较低,创新能力明显偏弱;园区主要靠税收等政策吸引企业入园,只要与高新挂钩的企业都引了进来,企业技术创新度严重不足;园区对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亟待提升,技术原创性明显不足。
3.4 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缺乏效率
管理方面,个别园区管理机制不够顺畅,甚至将园区作为安置干部的地方。湘阴县高新区领导班子成员多达21 人,人浮于事现象较为突出;岳阳县工业集中区有3 个片区,且同为正科级,未形成统一合力。职能方面,园区行政色彩仍然较浓,作为特殊经济区的改革、引领、示范作用不强。园区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太多,与驻地政府的关系及权责分工不明确,增加了运行成本,影响了工作效率。绩效方面,园区内生动力不足。岳阳县、临湘市等园区,至今连内部绩效考核办法都没有,干多干少一个样,主观能动性不够。2016年绩效考核的结果,市政府办以文件形式下发,目前仍有汨罗市、云溪区、华容县、君山区、岳阳县、湘阴县、临湘市未兑现考核结果,对园区发放绩效奖励。审批方面,园区审批权限分散,事责权不匹配,办事效率较低。仅经开区、城陵矶新港区实现了市级审批事项下放,平江县、君山区、华容县实现了授权委托行政审批,其他一些园区反映下放的权限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承接不住或不敢承接,审批权力下放工作进展较慢;一些市直单位也未能应用重大项目在线审批系统,审批工作信息化水平不高,审批流程复杂,时间较长。
4 岳阳园区经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策措施
4.1 明确园区定位,加快制定绿色园区发展规划
始终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为基本准则,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制定绿色园区发展规划,做好产业布局,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吸引关键性企业落户园区,逐步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从而明确园区定位,突出产业立园,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实现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对绿色园区规划实施情况定期督察和通报,从规划上引领和指导岳阳产业园区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4.2 提高要素供给,推进园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进一步落实“园区十条”,加快园区市场化运作。强力推行网上审批,坚决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强化要素保障,对各园区反映的用地难、征拆难、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通过用地指标倾斜、依法减免收费等专门举措,逐项认真解决。加快人才引进工作,制定人才长期留岳办法,真正重视人才,让人才愿意来岳留岳。对园区中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排放有毒的化学原料、有机中间体、合成材料等生产企业要严格实现“零排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排放。采用电力驱动,减少园区内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强力推进防风抑尘网的建设和密闭运输系统的改造,硬化园区道路,确保粉尘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4.3 完善配套设施,引进高质量高科技企业
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围绕招引平台、交通运输、水电供应等方面不断完善升级,为园区的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引进高质量高新企业夯实基础。企业是园区经济发展的主体,“高技术、高成长”企业更是助推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大力引进和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主的双高科技企业,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园区科技企业数量和水平,不断助推产业园区经济加速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
4.4 推进体制创新,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围绕“园区事务园区办结”这一核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按法定程序尽可能地将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园区。在园区内企业运营过程中,确需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逐级转报的审批事项,简化申报手续,取消预审步骤,可由园区管理机构直接向审批部门转报。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审批事项,以园区为单位进行整体申报或转报。专业技术性强的管理服务职能向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有偿购买相关服务,加强与基层联系,适于基层操作的管理服务职能一律下放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