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二”工作法提升线索处置质效
2023-03-30杨勇
绵阳市平武县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因地处山区、地广人稀,存在案件线索来源渠道窄、获取不及时、处置进度慢等问题。为贯彻落实省纪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关于提升案件查办质效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以案件查办贯穿联通“三不腐”一体推进的工作理念,强化案件查办引领作用,平武县纪委监委探索“两种监督模式+三种核查方式+两个方面提能”的“二三二”工作机制,持续拓宽线索渠道、整合办案力量、创新监督方式,着力提升办案质效。
线索来源是监督执纪工作的源头,关乎反腐败成效,平武县纪委监委在信访举报、监督检查中充分运用“互联网+传统”思维,建立“线上”+“线下”、“大数据”+“大脚板”两种监督模式,拓宽线索来源广度、精度,构建线索来源“数据库”。
建立“线上等”+“线下访”监督模式,提升线索来源广度。针对山区地广人稀、群众往来不便的问题,在“廉洁平武”公众号、政务网站上新增“码上举报”,群众通过扫码就可以直接进入信访举报通道。同时,在20个乡镇全覆盖开展流动接访时,向重点企业发放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服务连心卡,使互联网与传统的举报方式深度融合。2022年,通过信访举报共发现问题线索35件,立案2件2人。
建立“大数据”+“大脚板”监督模式,提升线索来源精度。围绕民生项目多、民生资金量大、民生政策涉及面广等特点,收集各单位资金发放台账,与公职人员、去世人员、有房者、有车者等基础数据库进行数据碰撞,梳理涉嫌违规领取民生资金的问题,交相关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组进行实地走访核实,精准发现问题线索。
问题线索处置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针对疑难复杂问题线索久办不结问题,平武县纪委监委通过专班核查、交叉核查、提级核查等三种方式,线索存量和处置周期实现“双降”。
探索专班核查方式。针对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力量薄弱、条件有限的工作实际,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由监察室牵头,将联系片区纪检干部根据年龄、性格、特长等特点进行两两分组,成立“微专班”,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分配案件问题线索,实现“1+1+1>3”的效果。
探索交叉核查方式。面对熟人多、说情多、干扰多的现实情况,建立纪检监察干部个人信息台账,梳理三代以内直系旁系血亲、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将案件线索相关人员信息与所属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组人员信息对照,如有血缘、同学等关系,由监察室指定交叉核查,源头防范“人情案”“关系案”。
探索提级核查方式。聚焦涉及惠农惠民补贴资金发放、征地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重复举报次数多以及久拖不决、结而不服的问题线索,建立直查直办机制,按照“快报告、快处置、快查办、快结案”的原则,?由县纪委监委相关联系室直查直办,提高问题线索办理效率。
在线索处置能力提升上下功夫,通过全方位培训、基础设施提标等方式,提升线索处置“软”“硬”实力。
全方位培训,提升“软”实力。针对纪检监察干部不同特点,采取不同侧重,精准区分县乡村三级纪检监察岗位的不同属性、区分县乡村纪检监察干部的不同职責、区分同岗位层级干部能力的不同素养,从政治素养提升、人才队伍提质、业务水平提标、工作质效提优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举办培训班、以案代训、跟班学习等方式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基础设施提标,提升“硬”实力。综合考虑乡镇案件数量、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差异及辐射周边乡镇等因素,将全县划分为平通、水晶等4个“战区”,向4个核心乡镇转移支付25万余元,对现有7间三类谈话室进行提标,实现12个乡镇资源“共享”,满足乡镇纪委监督谈话、审查调查需求,有效提升全县乡镇执纪审查工作“硬”实力。截至目前,共利用谈话室开展监督谈话92人次、接待来访群众28人次。
“二三二”工作法实施以来,全县收集线索202件,同比增长12%,线索初核成案率94.7%,提高2.4个百分点,居全市首位,全县20个乡镇自办案件80件,护航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者系平武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杨勇(左二)在谈话点与办案人员讨论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