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树节的回忆

2023-03-30周玲

廉政瞭望 2023年3期
关键词:植树节农家肥清风

周玲

“妈妈,周末我们班有植树节活动。”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在放学路上,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哦,原来植树节要到了。看着他红扑扑的小脸蛋,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参加植树节活动的情形。

记忆中的家乡,是上世纪80年代四川西南一个小县城,被连绵起伏的丘陵环抱。我还记得,植树节前老师通知我们要一起上山植树,同学们都兴奋起来,叽叽喳喳商量着。

“妈,我们学校要组织植树。”回到家,我着急地给母亲说。

“哦,山上缺水,种树可以缓解水土流失,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你们要认真种哦。”

“那该怎么做呢?”我问道。

“要让树长得好,不仅要选树苗、浇水、施肥,而且要种得直,就像人一样笔直,成为有用之材。”母亲笑着说。

植树节当天,老师们在前面带路,同學们戴着红领巾,穿着白胶鞋,背上装着干粮的书包,提着农家肥,排好队向几里外的山地步行前进。虽然农家肥很重,路上还要避开大卡车扬起的灰尘,但大家一路欢歌笑语。

在目的地,我们分成小组,挖坑、浇水、施肥,胶鞋早已裹满泥浆。每种下一棵小树苗,我都认真检查是否种成了“歪脖子”树。

转眼多年过去,回乡探亲,只见当年和同学一起种下的树苗已经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而附近的家家户户,早已经用上自来水,有了蓄水池,门前屋后桃花盛开、李树缤纷、果树成林,更是一番新景象。

参加工作后,我进入市纪委工作。有一年的植树节,单位在岷江河边的一片空地,同事们种下竹子、海棠、樱花等树木,放置了“清风林”刻石。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老乡苏轼在他的诗词歌赋中常常使用“清风”二字,他一生清贫,一世坦荡,也尤其喜欢竹子。他曾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在清风林,能感受到苏轼所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这里可以欣赏秀美山川,体会君子正直、廉洁的人生品格,让大自然的美滋养心灵。”当时,一名同事笑着说。

仲春,每当游人来到清风林,就会看见岷江河边油菜花金黄成片,豌豆花、胡豆花五颜六色,还有成排的竹子翠绿挺拔,“清风林”几个字更加鲜艳夺目。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植树?”孩子的提问,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一棵棵树苗成长为防护林,能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以结出甜美的果实,提供给我们食物。它们一身都是宝。我们要多植树、爱护树木、重视树木。”我解释道,“树木不仅对人类有益,同时也被寄予了深厚的情感。就像三苏祠的‘父亲树’和‘兄弟树’。”

“什么是父亲树、兄弟树?”孩子好奇地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的人具备的品质,就像高大茂盛的大树一样,会给后人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三苏祠是三苏父子的故居,苏洵夫妇在这里教育子女成为栋梁之材,传承了苏家优秀的家风,祠堂里有一棵‘父亲树’,就是用以纪念他。祠堂里还有两棵紧挨的银杏“兄弟树”,就像苏轼、苏辙兄弟,不论经历怎样的人生坎坷,都互相搀扶、为百姓做好事。”

听完我的回答,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哦,原来种树还有那么多的故事,我也要种好我的小树。”

猜你喜欢

植树节农家肥清风
收获满满的植树节
快乐植树节
如何发酵农家肥
农家肥堆腐要适度过度腐熟危害不小
昆明烟区农家肥的基本特性与安全性现状研究
9月,清风送爽 高远辽阔
Way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s rural area
植树节
火星丁丁当·农家肥
携清风一缕,叹浮生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