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阅读史

2023-03-30王晓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3年3期
关键词:汪曾祺沈从文刊物

插图/黄谭

责任编辑/张家瑜

我真正的课外阅读应该是初中开始的。

我接触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一本少儿刊物——《少年文艺》。这在偏僻的乡村很神奇。那杂志是在本村联办初中借读的村支书的外孙的,一个皮肤白皙、有细长手指的男生。他的父母在长江搞船舶运输,他就被寄养在外祖父家,也就是我们村的支部书记家里。可能是他的父母给他订了这本杂志,我跟着沾光。

不过这光沾得不容易。那个时候,男孩子跟女孩子不讲话。这个男生有这本杂志,我是怎么得到的呢?我有一件非常漂亮的滑雪衫,我过生日姑妈送的大礼,一直没有舍得穿。这个男孩特别喜欢我这件蓝色的滑雪衫,我们私下交易,我将衣服送他,他的杂志每一期都先给我看,看过还给他。我的课外阅读,关于爱和美的启蒙由此开始。

三十多年过去,我不能清楚记得读过哪些篇目,但是我觉得眼前突然明亮起来了,我蒙昧混沌的世界清晰起来、丰富起来。这本刊物给我展示了同龄人青春的、美好的、明媚的一面,很耀眼,完全不同于我闭塞的、单调的、艰苦的乡村生活。我们那时候读书,基本没有课外书,就是课堂学习,家长、学生都随性,反正会写个名字、会算个账就能打工挣钱,种地养家。读书出来的毕竟凤毛麟角,想都不敢想。

通过课外阅读,我就想着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课外阅读给了我巨大的动力,像一颗启明星升在我的头顶,让我脸上有微笑、嘴角有自信、心里有梦想、脚下有力量。

我初中的阅读,稀薄,不上档次。除了《少年文艺》,还有《故事大王》《垦春泥》等数得过来的几本杂志。城市的孩子同期阅读的大多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名著,我光听过书名,根本见不着啊。

好在书不在多,贵在读细读透读成自己的。我从来不认为读那些名著是阅读唯一的方向。我把这些刊物细细读,反复读,把它的营养吸收进去,这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让我亲近阅读、渴望阅读、习惯阅读。

后来我考上高邮师范,阅读资源很丰富了。学校有个图书馆,我读了三年都没有把藏书全读完。在这里,我迷恋上沈从文的作品,也阅读大量外国小说:《羊脂球》《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等,视野更广阔。

沈从文的作品对我阅读写作的影响非常大,《湘行散记》是我出差行李箱里的必备,我还去他的家乡湖南凤凰寻访过他的踪迹。那年自驾,我从凤凰顺着沅水,一路走,寻找《边城》里的翠翠、渡船老人、唱情歌的大佬二佬。沈从文最先吸引我的是文采,后来则是对人生从容的态度、对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恒爱,这都深深地影响了我。

和沈从文一脉相传的是我的同乡——汪曾祺,他的文字也是我喜欢的。我在高邮师范读书时,汪曾祺回过家乡,也为文学青年开过讲座。

师范毕业,我回家乡中学做乡村教师,觉得前途迷茫、精神苦闷。汪曾祺那些闲适的文字,读来特别亲切、有意思,陪我度过许多个寂寞的夜晚,也滋养了我的心性。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

在乡下黑漆一样的夜晚,在学生散去的校园,我囿于斗室,阅读就是我取暖的炉火。在这个时候,我还细细研读了孙犁的文章。我记得有一年快过年了,下了一夜的雪,我也读了一夜《风云初记》。第二天,红日刺穿窗帘,外面一片雪白,我像一个长途跋涉者终于抵达目的地,酣畅而满足。

从乡村到城市,从教师到公务员,阅读的习惯我一直保持。书海浩瀚,不是啥都读,也要会辨别。这能力,只能在读中自悟。随着年龄增长,我现在基本读几本大刊物,比如《人民文学》《小说选刊》《散文》等,这几本都经过专家筛选,也经过时光检验,阅读起来很便捷、很高效。我写作,也是想将我的阅读体验、生活感悟分享给别人,如果多几个人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也是好事一桩。

推荐的文

《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

——節选自《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

王晓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浮世的安慰》《灯火可亲》《万叶千声》《真滋味》等。

猜你喜欢

汪曾祺沈从文刊物
看汪曾祺写绝句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刊物贺词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系列刊物介绍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我最喜欢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