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溯·比照:预防纠正错别字的策略探究

2023-03-30陆林海

考试与评价 2023年3期
关键词:别字字源声旁

陆林海

小学是学习汉字的重要阶段,正确书写汉字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但小学生写错别字几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为此,笔者从字源的视角提出了预防纠正错别字的策略,即追溯字源,预防纠正错字;比照字源,预防纠正别字。从汉字的根源入手,既让学生知道汉字如何书写,又知道汉字为什么这样写,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指在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似字非字。别字指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张冠李戴。预防纠正错别字是语文教师平时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往往工作收效甚微,学生依然会写出五花八门的错别字,有种“治标不治本”的感觉。教师在教学生字时要想方设法预防错别字的发生;在学生出现错别字时,则要费尽心思去纠正错别字。实践发现,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汉字的音、形、义某个环节的认知上出现了问题,或不解,或错解。实践表明,追溯与比照字源是预防纠正错别字的有效途径。

一、追溯字源,预防纠正错字

写错字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解汉字部件的意义所致,不明汉字的演变过程。对于错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溯字源,析解汉字的构形构意,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而有效地预防纠正错字。

1. 追溯部件,依件记字

中国的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每个汉字都表达着一定的意义。除了象形字,汉字又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学生不能理解构字部件的意义所指是他们写错字的重要原因。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古诗《示儿》中有个生字“祭”,学生会把“祭”的左上角写成“夕”,右上角写成“又”或者换成“登”字的右上角之形,究其根源主要是学生不解字中部件的意义所致。“祭”的金文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继而讲解这是一只手拿着肉放到祭台上。古人在供桌或几案上放上酒肉等食物,祭祀鬼神或祖先,诗中的“家祭”就是在家中做祭祀的意思。“祭”字下面的“示”即为祭台,右上角就是肉月旁的变形,表示祭祀用的肉,所以这个部件不能写作“夕”,右上角是“又”即手的变形,为了整个字疏密匀称,“又”字的一撇变短了。

追溯汉字里的部件,理解部件所表达的含义,学生对于每个部件都了然于心,组合部件后汉字要传达的意思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书写时正确再现这个汉字就比较轻松了。

2. 追溯初字,依文记字

一個汉字可以是一幅画,可以是一种声音,可以是一个场景也可以是一个故事等等。学生写错字许多时候就是不知初字,不解造字的意图,又没把它放入文本中去理解所致。统编教材四上的《白鹅》,教学生字“嚣”。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嚣”字,这个字由四个“口”和一个“页”组合而成的。“页”的甲骨文作,观察可知“页”的甲骨文是“人头”的象形,文中就是白鹅的头,指代白鹅。“嚣”字有两个口在头上面,两个口在头下面,这就是白鹅前后左右叫的形象表达,谁来了都会厉声地叫上几下,这就是“叫嚣”啊!

追溯理解初字,并在文本的具体语境中生动地理解整字的意思,学生对这个汉字便有了画面感,在书写时就可以复现文本中的场景,同时将汉字也复现出来,达到形义相通,使汉字形象易懂。

3. 追溯关联,依联记字

中国的汉字都是先人苦心孤诣设计的,每一个汉字的设计都不是孤立的。学生不善于去观察思考汉字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只会死记硬记,造成错字连篇。例“巠”的金文作,中间的“巛”像织布的经线,上面的“一”和下面的“工”像织布机的略形。巠是“經”的初字,即“经”的繁体,变成了形声字,但声中有“细长”义。以“巠”(细长)这个概念为中心,加上不同的形旁,它们都表达细长这个意思。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中的“径”(徑)——细长的路;《那一定会很好》中的“茎”(莖)——细长的茎;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中的“颈”(頸)——细长的脖子。“巠”在这些字中不仅表示声旁,还都带有“细长”的意思。在学习了“经”字后,再学习“经”的同源字,依靠其中的关联来形成相互帮助识记。

追溯汉字之间的关联,观察思考在音、形、义上的相同点,挖掘隐藏的蛛丝马迹,勾连蕴含的潜在信息,形成有效的连接,达成高效识记,达到少写错字的效果。

4. 追溯演变,依变记字

中国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简化、优化、美化,因而在笔画、结构等方面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不给学生展示演变的过程,学生便不会知道汉字的由来,所以会一错再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个生字“武”字,学生在书写时常在斜勾上多加一撇。为了给学生讲清楚不能在斜勾上加一撇,先给他们出示“武”字的甲骨文、隶书、碑刻的写法:。通过观察,最初的甲骨文是由“止”和“戈”两个部件合在一起而成,会意士兵拿着武器行军打仗。隶书为了使整个字的结构更紧凑美观,于是把“武”字的一撇渐渐地放平。碑刻上的“武”一撇成了横。后来“武”字的第一横渐渐缩短,就成了如今的“武”字。追溯完演变,学生就会明白“武”字里“戈”的一撇成了一横。

追溯汉字的演变过程,展示汉字的重要变化,聚焦每次变化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清楚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真正了解汉字的前世与今生,将汉字的字形变化了然于心,掌握这个汉字的正确写法。

二、比照字源,预防纠正别字

写别字往往是受其它字的影响干扰,字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近,亦或字义也相近而混淆。对于别字,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比照字源,辨析音形义的来源,探究汉字的构字理据,可以很好地预防纠正别字。

1. 比照音源,依音辨字

音源,即汉字的读音来源。每个汉字都有一个读音,在形声字中,声旁就是标示读音的,有着相同声旁的形声字往往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读音。学生往往很少去利用声旁进行识记汉字,辨别汉字。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里的“拨”和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里的“拔”,这两字学生在阅读时不会读错,但在书写时会时常相互搞混。这两字其实都是形声字,形旁相同,都表示一个动作。两字声旁不同,教学时利用相同声旁的字帮助记字形。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里学过一个“泼”字,学生的书写错识率极低,可以将它拿来进行归类识记。“拨”和“泼”有着相同的声旁“发”,故读音相近。当不知道如何书写“拨”字时,让学生自然去回忆“泼”的字形,再去思考“拨”的字形,这样就不会轻易写错了。同理,“拔”可以借助“跋山涉水”的“跋”来帮助识记。

比较对照形声字中的音源(声旁),利用相同的声旁进行归类识记,形成同声旁的字族。利用不同的声旁加以区分辨别,即使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近也不会那么容易搞混了。

2. 比照形源,依形辨字

形源即一个汉字字形最初的样子。汉字的字形千变万化,多一笔或少一画都可能成为别字,而且有时两字字形相差是十分细小的,造成两字混同。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中的“戒”字和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戎”字,学生就常把这两个形近的字混同,“戒”字里面的“廾”漏写一竖笔变成“戎”,或将“戎”添一竖笔成“戒”。出示“戒”的甲骨文、金文和篆书:,请学生认真观察,明白下面的部分其实是两只手,后来慢慢演变,最后演变成了“廾”。两只手拿着武器会意在警戒。“戎”的甲骨文作,金文作,像一把戈和一块盾牌,“戎”字中形似“十”的部件是古代战场上用于防守的盾牌。戎,一戈一盾牌,表示古代武器的总称。当学生知道“廾”和“十”这两个部件所表达的意思,这两字也就清楚易辨了。

比较对照汉字的形源,借助初字的字形,紧紧抓住形近的部件,区别各自表达的意义。当学生清楚汉字各自的形源,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自然正确书写也就水到渠成了。

3. 比照义源,依义辨字

义源即一个汉字最初的本义。随着语言的发展,准确地表达意思,汉字也不斷丰富,汉字的运用十分讲究严谨,如果不仔细辨别分析字义就极易写成别字。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咏柳》有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学了“装”后,从此“妆”与“装”在运用时就搞不清了,辨不清“化妆”还是“化装”等。“妆”与“装”其实两个都是形声字,分析形旁可知它们的意思。“妆”的形旁是“女”,本义是(女人)修饰,打扮,后引申为出嫁女子的陪送衣物等。“装”的形旁是“衣”,本义是包裹,行囊,后引申为穿着的衣物,用服饰使人改变原来的外貌等。在诗句中,贺知章将柳树拟人化了,将柳树当作穿了一身绿衣的妙龄少女,所以用“妆”。 此时再来分辨“化妆”与“化装”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比较对照汉字的义源,引领学生去辨识近义字,讲述基本义和引申义等,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构字意图,明白该字最初的意义来源,准确辨别它们之间的不同字义。学生清楚了字义里的不同,书写时也就不易张冠李戴了。

4. 比照理源,依理辨字

理源指汉字最初的构字理据。学生写别字往往是不知道汉字的理源,不知道汉字的构造方法,它是属于象形、会意、指事还是形声,对汉字的分析无从下手。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中的“徒”字,学生会写成别字“徙”。其实“徒”分为三个部分,是由“彳+止+土”组合而成的形声字。“彳+止”表示在路上行走,“土”则表示它的读音,“徒”即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行走,故有“徒步”一词。“徙”则是“彳+止+止”组合而成的会意字,以两只脚在路上行走,表示“迁移”的意思。又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赖”字,学生会顺手写成别字“敕”,并殃及“懒”也写成反文旁。赖,由“剌+贝”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贝”是古代的货币,“剌”是声旁。为了字形的美观,“剌”字的立刀旁缩写到了贝的上面,定形为“ ”。“剌”的本义为赢利,利益,引申为依赖,依靠。如此一解说,学生便会恍然大悟。

比较对照汉字的理源,了解了它的造字方法,领会前人的造字思维,明晰构字的理据,通晓汉字的来踪去迹,如此区别易写的别字将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方寸之间的笔画变化包罗万象。针对错别字的成因,从字源入手,对错字进行追根溯源,对别字进行比较对照,抓好汉字的根和本,让孩子们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的教学变得有根有理、有趣有效。

猜你喜欢

别字字源声旁
你知道形声字吗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浅谈汉字简化
《兰亭集序》中的“错别字”
探寻字源妙处多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丝不苟”的糗事
形声字声旁含义研究之“龠”“龙”“尨”“卯”“完”“亘”“世”“癸”“於”“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