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实验课程中的劳育研究

2023-03-30宋丽丽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计算机目标

王 瑜 宋丽丽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农业和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国家急需培养能够从事劳动生产的人才,此时劳动教育需着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到了20世纪 80年代后,为了在学校教学中更好的体现劳动教育,1981年在小学四、五年级重新设置了劳动课,并在1982年提出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教学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劳动教育在观念上仍然延续之前的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质,但不同的是这个时期更加注重个体的劳动能力以及劳动素质的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日益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劳动教育需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将劳动教育进一步拓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建设者。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高专中劳动教育相对较为薄弱,专业课程劳育更加缺乏[1]。目前很多学校开始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但这还远远不够,若想将劳动意识深入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还应注重专业课程劳育,本文我们就来研究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课程的劳动教育。

一、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实验课程劳育就是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实验课教学中。在实验课程中真正留给劳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急需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点,深入挖掘实验课程中的劳育资源,理清实验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形成理论体系,深化劳动教育理论,锻炼劳动实践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教育在实验课教学中扎根、落地,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2.实践意义

本文以计算机实验课程为载体,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目标,构建资源丰富、模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资源体系,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有效推进劳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的常态化。强化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感、使命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劳动观、消费观。

二、课程中劳动教育目前的问题

1.实验课程教学目标中缺乏劳动目标

目前实验课程教学目标中缺乏劳动目标。有效的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评的一致性,而教、学、评又恰恰需要教学目标作为指导依据开展[2]。因此要达到实验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必须在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体现劳动教育,指出劳动目标。确立新的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严格符合我国新时期的劳动教育观念;二是要与实验课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相适应。培养学生会劳动、能劳动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2.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不足

劳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劳动教育能力,而劳动教育则是需要将多学科的知识相融合,因此目前亟须对教师进行劳动教育能力方面的专业培训。我国需要完善形成系统的教师劳动教育能力培训体系,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行业最新的技术,及时了解行业动向;还可以让年轻教师走出校园交流学习,增强自身综合能力[3]。

3.实验课程建设中缺乏劳动资源

实验课程学习内容多、课时紧,因此劳动教育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起来更为困难。任课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劳动理论和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实验课程中强化技能训练、加强责任教育,让学生能够眼中有活,积极主动的承担劳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劳动精神,培养安全劳动意识。

4.实验课程教学中劳动教育没有评价标准作保障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定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评价的一致性。有效地教学评价不但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还能够通过反馈及时完善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4]。因此,为了使劳动教育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实验课程中,一定要在课程评价中添加劳动教育指标,以此体现出实验课程中的劳动教育。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针对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有目标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问卷调查,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2.专家访谈

围绕本文的研究问题,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认识问题的本质,解释内在规律。

3.文献内容分析

从实际问题出发,带着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和网络中的相关文本内容,达到全面、准确的了解该现象的全貌,得到第一手的现实研究资料。

4.案例研究法

对我校的具体劳动教育课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分析,厘清其特点、优劣现状、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问题。

5.行动研究法

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再行动为研究链条,辅助以听课、访谈、问卷调查等,作为研究活动的主要形式。

四、计算机实验课程劳动教育的实践设计

1.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精神,将劳动素质的培养与课程知识技能学习有机结合,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发扬工匠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在制定高职高专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目标时将劳动教育目标融入到课程目标中,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1 确定计算机实验课劳动教育总目标。计算机实验课劳动教育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实践劳动让同学们懂得劳动不分贵贱,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秀品德,养成积极主动的劳动意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以大国工匠为榜样,勇于拼搏,甘于奉献。

1.2 劳动教育目标与专业技能相匹配。劳动教育不能只有口号,而是要真真切切的体现在劳动体验上,让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劳动增强劳动价值感受,进而自然的养成爱劳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因此我们在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中添加本次课程对应的劳动教育目标[6]。例如学习了计算机组装知识后,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身边人组装计算机。学习网络安全后可以为其他计算机设置对应的网络安全设置。

2.劳动教育资源挖掘

由于劳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因此劳动教育与实验课程之间存在着高度契合的理论视角,这也是我们能够挖掘更多劳动教育资源的原因。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应尽情的体验并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感受劳动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劳动教育资源挖掘就应该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将劳动体验内化,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共通共融[7]。

高职高专实验课程劳动资源的挖掘应定位在 “善于劳动”和“主动劳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可以通过本行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国工匠的生平或事迹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劳动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他人;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劳动实践学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社会劳动实践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运用所学的知识、取得的经验更有创造性、更有效地进行劳动。

2.1 挖掘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技术能手、大国工匠作为教学资源。将专业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的事迹制作成视频教学资源,以读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也可在计算机实验课程中案例导入时将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的事迹作为案例穿插到课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若有条件还可以邀请专业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进入课堂,让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近距离感受他们的风采,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

2.2 课堂劳动实践。学生上课前需要将自己的桌面和电脑擦拭干净,课后及时关机、放好桌椅,最后值日生需检查整个机房,保证计算机全部关机,机房门、窗、灯按要求开关,清理垃圾。课中学生需要按照每次课的劳动教育目标完成对应的劳动任务,从而实现劳动教育。

2.3 创建计算机实践小组。创建计算机实践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维修电脑,参加计算机学科相关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确保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紧跟时代步伐。让学生在服务自我、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接受劳动教育,增强职业责任感,懂得付出的快乐,学会热爱生活和享受人生。

2.4 校企合作,深化劳动教育。与企业深度融合,开展理实一体教学,企业技术人员实时指导,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边实践边学习,掌握工作流程,提高规范性和纪律性,强化认真严谨的实干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达到一致性,还能够让学生亲自体验劳动创造的价值。

3.教学评价

在加强劳动教育的新时代里,课程评价体系中应充分体现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其目的是通过评价反馈的方式不断改善人才培养策略,提高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劳动教育既注重劳动技能的锻炼还要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劳动观,因此计算机实验课程劳动教育评价从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劳动教育评价很难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更多的应该关注劳动过程性评价,部分劳动行为可以量化,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安全意识等抽象的思维模式难以量化。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劳动行为,进行长期记录,确保评价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由于前期的每次课设置了劳动目标对应相应的劳动任务,因此课内劳动评价可以以任课教师为主要评价主体。而其他的社会劳动或公益劳动其评价主体可以为其他教师、同学、劳动组织者、本人等通过问卷调查、行为观察、讨论、分享、汇报的方式,对计算机实验课程中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将计算机实验课程劳动教育分成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两方面来进行评价赋分。其中劳动素养包含劳动规范与道德、劳动安全法制意识和劳动主动性,采用讨论、分享、行为观察作为考核方式,权重分别为15%、15%、20%。劳动能力包含课堂劳动能力、使用计算机技能服务社会。课堂劳动能力采用调查问卷、行为观察的考核方式,权重为25%;使用计算机技能服务社会采用调查问卷、汇报、分享的考核方式,权重为25%。

表1 计算机课程劳动教育评价指标权重

结语

在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中,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发展为基本目标,构建包含劳动教育内容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更加贴近生活实践,成长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另外,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和劳动教育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评估自身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本文以我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例,构建计算机课程劳动教育的实践设计,确定劳动目标,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改革教学评价,增加劳动教育评价指标,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树立学生艰苦奋斗意识,真正做到让劳动教育深入人心,实现劳动教育目标,为其他实验教学课程提供一个策略参考。

猜你喜欢

劳动计算机目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热爱劳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