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叫醒春天

2023-03-29李娟

儿童时代 2023年3期
关键词:二候三候春分

文/李娟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最开始叫启蛰,启是开始的意思。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到,惊蛰到,冬眠的虫子睡醒了。”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如战鼓敲响,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它们开始出来活动了。其实,小动物们是听不到雷声的,天气变暖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物候知识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在公历每年3 月5-6 日,太阳到达黄经345°。

张思晨

陶稳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此时气温明显回升,桃花即将开放。你会发现前一天还是花蕾的桃树,在惊蛰那天已盛开朵朵桃花。和小伙伴们一起赏桃花,画桃花,说桃子,读和桃有关的诗。“桃”在中国文化里,寓意春天的使者;而关于桃的诗词,数不胜数,细细读来,各有韵味。

“二候:仓庚鸣”,仓庚,就是黄莺。黄莺在翠柳之间鸣叫。

“三候:鹰化为鸠”,鹰与鸠是两种不同的鸟,古时候的人不知道鹰飞往北方繁衍后代,误以为鹰化为了鸠。

节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桃花开了,春水回暖,鸭子戏水,蒌蒿满地,芦苇发芽,河豚逆流而上。苏轼的笔下,就是这么几件简单的春事。可是你会觉得非常美,温暖,朴素,它给人早春的喜悦,还给人生命的鼓励。你看那么可爱的鸭子,早早地就敢下水。

春天这么好,你一定也有很多简单的喜悦,快来一起分享。

民俗活动

吃梨。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大家可以在课堂上交流梨汤的制作步骤,回家后变身小厨师,做出美味润喉的各式梨汤与家人共享。

春种。种下一颗种子或一棵树。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惊蛰二候正值植树节,大家可以从家里带来植物的种子,种在花盆里,放在教室门前,每天课间观察。

郭一诺

桃花拓印。选一朵桃花蘸上颜料,印到节气图上。或者通过观察,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桃树和桃花的基本特征,完成创作。

春分春分到,蛋儿俏

春分这一天,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因此春分有两层含义:分春天,分昼夜。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物候知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为什么叫春分呢?因为它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每年公历大约为3 月20-21 日,太阳位于黄经0°。

春分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节令诗词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民俗活动

杜雨凡

竖蛋。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有数以千万的人在“竖蛋”。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大头朝下,小头朝上,轻手轻脚地放在桌子上,再慢慢松手,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春分竖蛋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

放风筝。春分时节还是放风筝的好时候,一起画风筝,放风筝,来个风筝比赛,全校师生参与其中,美哉乐哉!

春分是一年中气候最适宜,大自然最美好、最芬芳的时候,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盛开……让我们在这最美好的时节遇见最好的自己。

李星妍

猜你喜欢

二候三候春分
节气与物候
节气与物候
农事 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春分
春分
圈里事儿
立冬,原来“冬”是这个意思!
二十四番花信风
Équinoxe de printe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