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背景下实践能力提升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以“肉品科学与技术”为例

2023-03-29查恩辉孙晶金嫘黄云坡张振

食品工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环节考核

查恩辉,孙晶,金嫘,黄云坡,张振*

锦州医科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锦州 121001)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说,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1]。2018年6月21日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随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的部署和实施,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新工科建设主旋律,高校应用型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铺垫良好的孵化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019年教育部提出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做出规定。混合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实际对应用型课程进行改造,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设计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3]。基于此,以“肉品科学与技术”课程为教学改革对象,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教学改革目的,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通过教学环节、教学资源和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实践,从而在应用型教学领域的改革中探索一条教学质量提升,实践能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的创新之路,为应用型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思路。

1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1.1 课程改革的理念

国内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时期,我国的工程教育也在经历起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调整优化期、创新发展期后进入新工科建设期[4]。新工科展现的创新性、多学科交融性等特征也给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如何设计实践类课程体系、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教学目标带来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自上而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当前教学体系已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模式。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实践能力、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对于把握学生学习水平、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实施教学改革及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课程改革的目标

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是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产物[5]。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和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立足行业发展、紧跟学科前沿,在理论课堂和实践基地将知识、能力、素质有切实、高效地融合起来,完成课程改革的目标:(1)重基础、求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可量化的能力评定机制;(3)建立混合式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新工科教育教学质量。

2 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1 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

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为主、辅以翻转课堂、互动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打造线上线下融通、课内课外互动的学习空间,推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建立师生成长共同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线上预习、同伴交流分享、改进、总结4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的知识串讲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解决难点,具体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

2.2 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2.2.1 增加课前环节,夯实理论

根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设计和收集预习资源,利用常用的学习平台,如智慧树、雨课堂等推送相关的学习材料比如慕课、视频、微课、语音ppt,并明确任务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节,夯实理论,由于在线平台的技术优势,帮助学生记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测试结果等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时间规划、自我约束等行为能力及严谨的逻辑思维素质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2.2 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提升实践能力

加强工程类课程的实践能力,是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点目标,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对于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至关重要。授课增加线上学习环节,增加引入的慕课、视频、企业培训等教学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形成实践环节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创新的闭环教学模式。比如肉的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部分,在线上环节增加膳食指南、膳食宝塔讲解动物蛋白成分对健康的重要性、联系工厂实际动物蛋白加工方式、成品、食用等所有环节,增加学生的专业自信,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教室-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教学场景的转换,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闭环教学模式创新,在此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课程的挑战度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达到“两性一度”金课标准。

2.2.3 课后延伸,夯实教学任务

课后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课前环节形成闭环,根据课前课后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复习题、预习题及讨论主题,在线上平台推送学科前沿的成果及文献资料,设置讨论或头脑风暴。在讨论区经常会有思想火花的迸射,如在讨论如何能够减少熏烤制品中苯并芘和苯并蒽的生成和残留时,有学生提出用静电场的作用吸附,有学生设计出新的过滤装置并提出生产新的过滤材料的想法等,课后环节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温故而知新,教师可以参与话题的讨论,同时也是问题反馈和解决的重要环节,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2.4 改革考核方式,引入智能评价

课程在运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包括新的方法和新的资源,课堂运行要在内容更新、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反馈中持续改进和提升,这样才能实现金课建设设的“两性一度”[8]。结合教育部对一流课程评价的要求:考核方式多元,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评价手段恰当必要,契合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类型。在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考核的时候考核形式也做到多元化,考核指标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考核指标

课程考核摒弃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方式,考核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考核,以“考代练”“以考代培”使学生能在考核过程中体验到收获和不足,将学习效果评价贯穿课程学习的全过程。采用“学-考-评”模式进行课程考核评价,即完成模块学习后进行课上考核及课下讨论。助教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讨论的表现进行答疑总结评价,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录档案。另外,课程考核还注重学生的课上互动与课下反思,课堂的弹幕、发言与课下话题的讨论均纳入成绩考核内容,结合雨课堂和智慧树平台的数据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微信学习群加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师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将智慧平台的客观数据与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结果加入考核结果中,显著提高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的参与度,事实证明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起到积极作用。

2.2.5 课程改革成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学行为发生根本转变,从原来的“教堂”变成“学堂”,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明显提高。线上讨论环节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真正将知识转变成能力,体现课堂的高阶性和创新性,线上测试环节又较好地体现课程的挑战度。表1总结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后教与学的行为发生的改变。

表1 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后教学行为的改变

3 结语

混合式教学将被越来越多的课程所采纳,基于线上教学的混合式教学突破传统教学被动枯燥模式,增加课前环节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完美转变,同时引入互联网技术,完善评价体系,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闭环教学方式,创新的完成课程改革,为同类工程类课程建设提供一定思路和模型。

猜你喜欢

应用型环节考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内部考核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