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穴对药防中风

2023-03-29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3年3期
关键词:合谷中风

受访专家

吕景山

国医大师,山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祝谌予教授。曾任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中国针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现为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40 余年,精研“药对”、创用“穴对” 和“同步行针法”,对糖尿病、冠心病、痛风、过敏性病症颇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

吕玉娥

山西省针灸医院针灸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吕景山传承学术传承人。擅长妇科杂病、胃肠病、糖尿病、过敏性疾病、颈腰椎病等。自幼随父从事临床工作 10 余年,熟练掌握中医名家施今墨“对药”和吕景山“对穴”的理论精髓,中西医结合、医药并举。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刘光亭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先后担任针灸综合教研室主任、针灸临床研究室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院长。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面瘫、面肌痉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骨质增生、神经损伤、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及脑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偏瘫等疑难杂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全天

有这样一位老人,年逾八旬仍然坚持在临床一线,一周两次出诊,为百姓解除病痛,对各种求医问药人有求必应。有这样一位老人,总结毕生所学,铸就一本关于《对药》的医书,得到了“一对医术救苍生”的高度评价。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师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始终秉承师训,精勤不倦,他就是中医界泰斗吕景山。传统中医用药,通常需根据药物的功效、特性,以君臣佐使的规则有机排布,组成一个个药方。而“对药”,就是用两种性质、作用相同或相对的药物,通过合理配对,改变或调整药物原有的功效主治,取得一种新的、更佳的治疗效果的药物搭配、使用方法。对药概念出现在《神农本草经》后,后世对《神农本草经》中药物的“七情和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提出了“对药”的概念,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载“对药”147对。此后,有《雷公药对》《徐之才雷公药对》《新广药对》等书面世,不过多已在朝代更迭中亡佚。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对“对药”颇有研究,吕景山向其学习,总结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所得,发扬了对药理论,将施今墨习用的百余对"对药"整理成册,又增加了百余对。填补了自南北朝迄今一千四百多年以来药对配伍专辑的空白,成为中医方剂学研究的典范。他在对药理论的启发下,首次提出了针灸对穴理论,填补了腧穴配伍文献的空白。

乍暖还寒的春天,往往气温变化较大,老年朋友难以适应,尤其需要提防中风的发生。吕老在“对穴”“对药”中的智慧,可以帮我们更好地预防中风的发生。中医概念中的中风,是指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有风邪善行数变特点的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邪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中医中风在现在医学中主要涵盖脑血管病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

自辨症状护心脑

中风也叫脑卒中,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之一,其死亡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该病还伴发着各种复杂的并发症。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为中风的高发人群并及时加以预防呢?

首先,大家需要学会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出现了中风的前兆。吕主任详述,中风属于上实下虚证,所以上半身多会出现疼痛、麻木等实证症状,而下半身易出现无力感,进而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在中医理论中,中风前兆的治疗原则是清脑调神,通调气血。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中风的重要诱因之一,与中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风一般分为脑出血以及脑梗死,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脑梗死则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资料显示,发生中风的人群中高达 93% 的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长期的血压增高可导致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使其脆性变大进而容易破裂出血;长期高血压还会导致动脉内膜的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内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使动脉管壁变厚,从而增加了动脉硬化以及诱發脑梗死的风险。所以控制血压使其达标便显得尤为重要了。除此之外,一旦发生中风,及时识别、寻求急救也是非常关键的。

脑出血症状

脑出血的常见症状有单侧或双侧剧烈头疼、脖子发硬、呕吐(喷射性的)、一侧肢体瘫痪,甚至昏迷、抽搐等,少数患者会在病情早期出现无力、轻微头疼、手麻脚麻等类似脑梗的症状,需要快速送医检查加以鉴别。

脑梗死症状

脑梗死症状的主要症状为口眼歪斜、四肢无力及口齿不清。如果以上三条症状当中出现一条,就应该尽快寻求急救,珍惜救援时间。

巧用对穴防中风

在了解了中风前兆以及中风的诱因后,吕老说,有两组对穴可以预防中风。

1.合谷—太冲

对于已经出现中风前兆并伴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可以选择合谷与太冲穴组成对穴。刘光亭主任解释说,此对穴中合谷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太冲则属于足厥阴肝经,亦为肝经之原穴,合谷主气,太冲主血,气血双调便能预防中风。而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肝的原气经过和留止此处。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刺激太冲穴能使肝经原气通达,从而激发肝经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中风在中医看来,也与肝有关,部分证型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对于辨证与肝相关的患者,取太冲穴施加治疗不失为一妙计。

按摩时,可采用轻柔、点按、掐的手法,逐渐施加力度。

● 合谷

【定位与取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取穴时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屈指按下,当拇指尖下即为合谷穴。

【功效与主治】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窍、镇静安神的功效。临床上常用合谷治疗牙痛、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头痛、鼻塞等,亦可用其治疗外感疾病,如发热、流鼻涕、咽喉肿痛等。另外,合谷穴还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泻、胃痛等症。

● 太冲

【定位与取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2趾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处即是太冲穴。

【功效与主治】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肝的原气经过和留止此处,因此此穴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疏肝理气、平肝熄风的作用。肝火旺盛或肝气郁滞致失眠者可选太冲穴按摩以缓解失眠带来的困扰。

2. 三阴交—足三里

对于没有高血压病史,但已经出现中风前兆的患者,吕老则推荐使用“三阴交—足三里”预防中风。刘主任详述,这组对穴不仅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对于中风后遗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足三里以升阳益胃为主;三阴交以滋阴健脾为要。二穴伍用,一脾一胃,一表一里,一纳一运,阴阳相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健脾和胃,消胀止痛,益气生血,通络疗痹之功益彰。

保健时,可采用按压、旋转揉、上下推的手法,逐渐施加力度以达到治疗效果。此对穴也可以用于艾灸,平时在家艾灸时,应选用质量较好的艾条,手呈握毛笔状,一般握住艾条的中下 1/3 处,采用上下移动的雀啄灸,向下时不要低于1 厘米,向上时不要高于 3 厘米,也可以手握艾条在距离穴位 1—1.5 厘米高度旋转灸穴。

● 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条阴经在此处交汇,故名三阴交。刺激三阴交可以疏调足三阴经的经气,以健脾益胃、调肝固肾、理气调血。

【定位与取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在小腿内侧,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四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点)向上另一侧对应的点,即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处,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功效与主治】健脾益胃、调肝固肾、理气调血,尤其善于养阴。主治阴虚诸证,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

●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所谓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均位于下肢,其中胃合于足三里穴,大肠合于上巨虚穴,小肠合于下巨虚穴。通过刺激这些下合穴,对于胃肠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足三里穴对于脾胃病症如胃胀、胃痛、食欲下降等疗效显著。

【定位与取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取穴时找到外膝眼,向下量取3寸(即除拇指外四指并拢的宽度),胫骨外一横指,可以摸到一个凹陷,按之酸胀即为此穴。也可以坐在凳子上,将小腿垂直悬挂,四指并拢,然后将食指近拇指的一侧缘靠近膝盖的凹陷处,小指的外侧缘与胫骨的交叉点,就是足三里,也就是离膝眼有四横指的距离摸到膝眼的凹陷处。

【功效与主治】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巧用对药防中风

生石决明—灵磁石

对于已经出现中风前兆并伴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吕老推薦用“生石决明—灵磁石”这对中药来通过降血压的方式预防中风。中医理论注重肝肾同源,降血压时既要平肝,也要滋肾。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磁石重镇安神,益肾纳气,平肝潜阳。石决明为贝壳之辈,磁石为矿石之属。贝、石相合,重坠之力益甚。石决明入于肝经,灵磁石偏走肾经。二药参合,有水、木相生之妙用,共奏滋肾平肝、镇惊潜阳、降低血压之功。煎煮时可将两味药装入布袋中煮水,煮开后将药包取出,在煮好的水中加入适量蜂蜜,既可暖胃,又可以调和口感。

槐花—白菊

另一组降血压的对药就是槐花—白菊,白菊花有清肝、养肝、明目的作用,范至能《谱序》言:“惟甘菊一种可食,仍人药饵,其余黄、白二花,皆味苦,虽不可饵,皆可入药,其治头风,则白者尤良。”槐花则可以清肝、凉血、降压。槐花入血分,菊花入气分,一气一血、气血调和,两味药并用可以将二者的清热凉血明目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肝热)出现的头晕眼昏、口干、便秘等症。在炮制方式上可以选择将两味药取等量泡茶喝,夏日可加入少量冰糖,冬日可加入少量红糖来使口感更佳。

(编辑 姚宇澄)

猜你喜欢

合谷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小小合谷穴 主治何其多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