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资本和目标导向的高职生就业绩效提升实证研究
2023-03-29黄晓霞
■黄晓霞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大的民生是就业”[1]。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随着我国产业持续升级、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使得生产技术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资本密集型为主,造成了市场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另一方面,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076万人,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另外,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职生学历低、学制较短、职业目标不明确、就业缺乏自信等,加上2019年高职招生近369万,2020年实施“高职扩招百万”,其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就业绩效一直被研究者所关注。就业难来自于外部宏观条件(就业环境、就业政策与支持、信息与体制障碍)和个人自身因素(性别、学历、工作经验)两方面因素[2]。外部宏观因素个人难以改变,因此更多关注能改变能开发的内在因素。马莉萍和丁小浩[3]整合系统框架,认为大学生求职绩效受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影响。Luthans等[4]提出心理资本是比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更能提升个体竞争力的新力量,而且是一种可开发的、现实塑造性很强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提升高职生在就业情景中的求职兴趣、成就追求与结果预期即目标导向,进而提升就业绩效。
二、文献综述与模型构建
就业绩效被各界学者高度重视与关注。就业绩效从单维绩效发展到多维绩效,不仅包括找工作的顺利程度,还包括对工作的满意度,即囊括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5],兼顾了效率和效果。
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是一种可测量、可开发重塑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提升个体竞争力[6],进而在就业过程中的绩效水平也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越强,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力,得到面试官认可容易找到工作,强化激励会让其设置较高目标,找到更为满意工作,因此,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水平较高[7]。乐观者会将结果归因于外因,在面对困难时会自我安慰,淡化负面焦虑,以更好情绪来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坎坷,因此就业更加顺利,结果更令人满意[7]。希望水平越高,对未来有积极的认知,通过设置合理目标,并坚信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实现。韧性是一种复原的品质,在挫折困难中迅速恢复,勇敢面对。就业过程中会碰壁,会被刁难,因此,较高的韧性水平可以带来良好的就业绩效。
目标导向源自社会认知理论,指个体涉及认知、信念、情感与行为,包括成败归因,产生失落、开心情绪,进而影响行为策略[8],包括学习定向、证实定向和回避定向三个维度[9]。当个体面临失败时,有的会对自己能力丧失信心,行为退缩;有的反而产生进取行为,通过获取失败经历积累经验。前者强调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后者强调对新事物新环境的适应力[9]。目标导向可以激发个人内在兴趣,促使其投身于实现个人目标,愿意花更多精力付出更多努力解决求职过程中的难题,不断投身于求职面试,提升就业效率与就业效果。据此,构建图1所示研究模型。
图1 理论模型构建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高职生进行调研,发放问卷275份,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45%。样本人口统计学分析见附表1。246名有效样本中,男生96人,占比39.02%,女生150人,占比60.98%;城镇50人,农村196人,占比分别为20.33%、79.67%,来自农村背景的更多。专业涉及理工、经管、文史类、医药和其他类型,毕业年份从2016—2022均有涉及,近两年毕业的样本比例较大,一方面与他们联系频繁,方便取样获取数据,另一方面刚就业,对就业过程记忆深刻,同时对未来及工作充满憧憬,数据更精确。调查样本在民营企业工作较多,由于其学历、知识经验限制,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难度较大。另外,大多数选择了地级县市,符合高职生是城乡建设的主体(见附表1)。
附表1 样本人口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工具
1.心理资本量表。心理资本采用成熟的Luthans编制的PCQ-24量表,通过修订形成,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Cronbach's α值达到0.956。
2.目标导向量表。目标导向量表借鉴Vande Walle所编制的面向企业员工的量表,通过参考并修订胡小盼[9]编制的目标导向的问卷,包括学习定向、证实定向和回避定向三个维度,涵盖12个题项。也采用李克特5点赋分法,经检验,Cronbach's α达到0.872。
3.就业绩效主要采用张美婷[1]编制使用的问卷,包括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2个维度,兼顾了就业效率和就业效果,题目包含10项,采用李克特5点赋分法,信度为0.920,非常高。
(三)量表效度分析
为了提高问卷准确性,采用SPSS软件进行结构效度分析。首先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若显著,进行因子分析。以目标导向为例,进行结构效度检验见附表2和附表3,由于篇幅限制,其他两变量分析过程不再演示。经检验,三量表的结果效度较好。
附表2 目标导向的KMO值与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附表3 目标导向因子旋转载荷矩阵
经过分析得出,本问卷的信度效度均较高,可以进行后续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各变量描述统计分析结果看,高职生心理资本水平(均值4.017)整体处于中上等水平,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均值都在4分以上,只有乐观在4分以下,可能由于对自身学历短板的认知,对未来稍有担忧和迷茫。目标导向(均值3.796)处于中等,学习定向水平较高,证实定向和回避定向均值水平偏低,说明高职生普遍认可注重经验积累,不怕言败,从经历中增值。就业绩效(均值3.731)水平也处于均等,在所有变量中最低,过程绩效3.764,结果绩效均值为3.699,结果绩效水平低于过程绩效。相比其他变量,就业过程及就业满意度水平还大有提升空间(见附表4)。
附表4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二)各变量相关分析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见附表5)得出,首先,总体心理资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两两之间高度相关,目标导向与学习定向、证实定向、回避定向高度相关,而学习定向与证实定向、回避定向中低程度相关,就业绩效与过程绩效、结果绩效高度相关。其次,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就业绩效(过程绩效、结果绩效)正相关,目标导向及其各维度与就业绩效(过程绩效、结果绩效)正相关,心理资本及各维度与目标导向各维度正相关。为深入探究三者间的具体影响路径,需要进一步的回归分析。
附表5 各变量相关分析
(三)各变量多层次回归分析
1.心理资本与就业绩效间的回归分析
由附表6得出,心理资本对就业绩效及其子维度过程绩效、结果绩效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并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据附表6得出,就业绩效35.5%的变动可以由心理资本解释,该结果稍低于张美婷得出的结论[1],可能由于高职生心理资本水平稍偏低、就业更复杂,部分依赖于家人的关系网络、人脉资源等社会资本。
附表6 心理资本总体与就业绩效的回归分析(N=246)
由附表7得出,首先,心理资本各维度对就业绩效各维度影响路径不同。乐观对过程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对结果绩效的影响显著。其次,希望能够显著性地正向影响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韧性能够正向预测过程绩效,但是对结果绩效没有影响。自我效能对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
附表7 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就业绩效间回归分析(N=246)
2.目标导向与就业绩效间的回归分析
由附表8得出,整体目标导向对就业绩效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就业绩效总变异量的29%,同时,对过程绩效、结果绩效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显著水平达到0.001,对其变异解释量分别为21.4%、27%。
以目标导向子维度学习定向、证实定向和回避定向为预测变量,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学习定向、证实定向在0.001水平上能够正向预测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但是回避定向对过程绩效、结果绩效影响均不显著,因此,目标导向子维度对过程绩效、结果绩效影响路径不同(见附表9)。
3.心理资本与目标导向间的回归分析
整体上,心理资本对目标导向及其子维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达到显著性水平,目标导向的回归拟合度为0.298,对目标导向总体变异解释量为29.8%。据此类推,对学习定向、证实定向、回避定向的总体变异解释量分别为57.6%、19.7%、3.2%。为了厘清具体影响路径,进行心理资本子维度对目标导向子维度的回归分析(见附表 10)。
4.目标导向在心理资本与就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通过附表11可见,模型1和模型2的对比,△从0.044增加到0.360,拟合效果变好,说明心理资本正向预测就业绩效,回归系数为0.588,并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比较模型1和模型3,△R2从0.044增加到0.303,说明目标导向对就业绩效有正向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0.538,且水平显著。对比模型4和模型5,△R2从0.094增加到0.341,拟合效果变好,说明心理资本对目标导向也有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520,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最后,模型2表明心理资本能够在0.001水平上显著性地预测就业绩效,模型6心理资本和目标导向同时进入模型,△R2从0.360调整为0.422,在所有模型中拟合效果最佳,心理资本仍在0.001水平上对就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是回归系数由原来的0.588调整为0.425,验证了目标导向在心理资本影响就业绩效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
(四)结果讨论
1.高职生心理资本、目标导向与就业绩效水平
通过对246名有效样本的调查显示,高职生心理资本水平(均值4.017)整体处于中上等水平,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均值都在4分以上,只有乐观在4分以下,前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从小受“综合素质”教育,参加素质拓展、口才演讲等各种兴趣爱好班,从小克服困难,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热爱生活[10],后者可能由于对自身学历短板的认知,对未来稍有担忧和迷茫。目标导向(均值3.796)处于中等,学习定向水平较高,证实定向和回避定向均值水平偏低,说明高职生普遍认可注重经验积累,不怕言败,从经历中实现增值。就业绩效(均值3.731)水平也处于均等,在所有变量中最低,过程绩效为3.764,结果绩效均值为3.699,结果绩效水平低于过程绩效。
2.心理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就业绩效水平
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实证检验,心理资本对就业绩效、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均有显著性地正向作用,该结果与刘德才等人(2007)研究结论一致,非人力资本因素对学生的求职、就业有正向影响作用[2]。心理资本各维度对就业绩效影响路径不同,其子维度希望、韧性对过程绩效有显著影响,希望、乐观对结果绩效有显著影响,自我效能对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无影响。希望是对美好未来和目标的坚定信念,水平越高,对求职及职场生活越充满期待,对求职过程善于总结,过程顺利结果满意。乐观是良好的积极归因,对结果更加满足满意,但是过程中盲目乐观可能会导致自恋,对自我认知不清晰,求职过程艰难。韧性是在求职过程困境中恢复和复原的能力,面对失败不断调整新状态,知难而上,因此就业过程比较顺利,但是对就业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3.目标导向积极影响就业绩效
根据附表8回归分析结果,目标导向对就业绩效、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目标导向三个维度中,学习定向和证实定向对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均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但是回避定向对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影响均不显著(见附表9)。学习定向水平越高,能够在求职过程中学习到更多技巧,总结经验,以更好地促进自身顺利就业,在工作中也会积极勇敢面对,不断尝试,提升自己职场竞争力,对就业更加满意。证实定向指为了取得别人的认可,会默默付出努力,积极投身求职并竭尽所能获取一份各方面令人满意的工作,以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学习定向和证实定向均正向影响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但是回避定向,为了避免别人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不敢尝试求职找工作参加面试,进而就业过程不顺利,就业绩效不佳。因此,其对就业绩效影响不显著。
附表8 目标导向总体与就业绩效间回归分析(N=246)
附表9 目标导向各维度与就业绩效间回归分析(N=246)
4.心理资本正向影响目标导向
根据附表5的相关分析可知,心理资本各维度与目标导向各维度均显著相关。此外,附表10回归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对目标导向及其三个维度学习定向、证实定向和回避定向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且水平显著。整体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人,比较渴求成功、实现成就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心理资本水平偏低的人,不论为了避免失败风险、暴露不足还是因为追求完美,都更愿意回避尝试[11]。
附表10 心理资本与目标导向的回归分析(N=246)
5.目标导向在心理资本与就业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心理资本不仅显著性地直接影响就业绩效,还通过目标导向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就业绩效,该点与韩黎等[12]的结论一致。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证实,首先,心理资本显著性地正向预测就业绩效,目标导向也显著性地预测就业绩效。其次,心理资本对目标导向也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而且同时将心理资本和目标导向放入模型,心理资本在0.00水平上对就业绩效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其回归系数由0.588降为0.425,说明心理资本一部分直接对就业绩效产生影响,另一部分通过目标绩效间接地影响就业绩效,验证了目标导向的部分中介作用(见附表11)。
附表11 心理资本、目标导向与就业绩效间的回归分析(N=246)
五、提升就业绩效水平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检验结果,基于心理资本、目标导向和就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从提升高职生心理资本水平、营造学习目标导向氛围两方面提升就业绩效水平。
(一)提升心理资本水平
在求学阶段,对高职生心理资本水平进行干预和开发,进而提高就业绩效水平。在三年高职阶段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班主任育人等方面多元化加入提升心理资本模块内容。首先,干预自我效能,增强自信,给予学生各种展示机会,包括实训汇报、毕业演出、参加各种形式竞赛,提升舞台表现力;其次,培养心理韧性,鼓励学生直面困难,平时注重提升抗压能力,加强逆商训练,培养越挫越勇、逆流而上的精神,能快速从困境中恢复和复原,调整好状态;再次,希望的干预,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并对目标层层分解与落实;最后,建立乐观心态,培养良好积极归因,用乐观心态看待就业过程中的挫折与困难,不断调整就业选择和策略行为[7]。
(二)营造学习目标定向氛围
目标导向来自于成就动机,对就业绩效提升有重要作用。目标导向中“学习定向”与“证实定向”对就业绩效、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因此,营造学习定向与证实定向的氛围是提升就业绩效的重要途径。高校中各育人教师应经常表扬认可学生,与学生加强联系沟通改善学生对失败的正确认知,通过一定方法对其学习策略及情绪产生影响[9]。同时,尽量挖掘学生各方面潜力,安排学生做擅长的工作,增强自信,同时不断渗透“能力是通过经验和历练积累起来的”,创造不断学习的氛围,进而鼓励学生不言败,多学习、多尝试,进而增加求职行为,提升就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