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实践
2023-03-28袁田利
袁田利,李 辉
(淮南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淮南 232038)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信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传统手工操作的教务管理作业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能适应高校扩招和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的关键所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发和使用高校教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系统,是进行高校教务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淮南联合大学使用的教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就是基于Oracle数据库和B/S架构技术于一体的教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其功能模块涉及教学教务管理各个业务流程和环节,运行效果较好[1-2]。
1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高校使用的教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其内容模块如图1所示。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适应学分制教学改革要求,依据信息化业务流程规范教学管理,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校教学管理新模式,以此加强业务过程管理,为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提供移动化、数字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服务,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第二,教务网络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能够实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中各方面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有力推动了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改善了业务流程,拓展了管理工作职能。第三,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研发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互联网+教务管理”业务模式的改革,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改善了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务教学信息化业务流程和办学条件,增强了学校综合竞争和特色发展能力,同时为高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1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常用业务模块
1.2 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2.1 部分功能模块不够完善 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应用实践中,发现其大部分功能提高了教务管理效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够简便、人性化不够、界面不够友好等,在管理实施方面,尚未发挥已有功能作用,需要教务管理系统管理员、业务模块操作人员、教师和学生加大研究和使用力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项业务[3]。
1.2.2 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制度与信息化业务流程在管理目标、管理手段、数据格式、数据质量方面不一致,信息共享难度较大,影响了业务工作的高效管理,教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后,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应适时更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运行成效,教务管理者的素质是关键。目前高校缺乏懂教学规律、懂技术、善管理、精业务的复合型信息化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部分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4]。
1.2.3 系统规划与管理实施不到位 高校对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缺乏系统总体规划与管理和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组织机制建设,部分业务与教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缺乏配套,功能利用率不高。教务管理是学校的核心业务,在学校中应处于中心地位,其信息化建设应优先于学校其他信息系统。
1.2.4 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性上缺乏专业管理 信息系统软件研发人员应熟悉教务管理具体业务,否则,系统设计就会出现漏洞,对系统运行与维护造成安全隐患。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要求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人员要加强安全管理,做好系统数据和日志的备份,建立“双重备份”机制。在现代教务管理模式中,教务管理流程往往通过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在信息交换质量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状况,特别是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沟通出现了不规范的操作现象,导致数据信息传递质量下降[5]。
2 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很多高校规模达万人,学科专业设置达几十个之多,教务管理工作日益繁杂,任务繁重。学校规模扩大后,应建立健全教学教务管理运作机制,充分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不断满足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高校管理者应进一步研究、思考教育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信息化管理和治理水平,推动和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管理能力、提升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快基于“互联网+教务管理”的教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核心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基础数据的信息采集、录入十分重要,涉及教学教务管理各个方面,其准确性、安全性和实时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性是教学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可见,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实施及注意事项
软件工程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软件工程实施流程
3.1 计划阶段:加大系统规划与管理力度
高校在教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系统转换及上线过程中,尚未适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缺乏较为成熟的管理制度。教务系统管理人员一般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务处管理人员、各管理岗位模块操作人员以及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岗等,这些人员使用教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对教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增删改、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操作,有些教务处管理人员由于专业所限不能胜任信息化的教务管理业务流程工作,不能指导二级学院教学秘书教学教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有些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等教学教务管理人员频繁变动,增加了教务系统管理和培训的工作量。业务人员和系统规划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其它项目干系人应在业务和技术领域进行充分地沟通,这样后期研发才有较强的针对性。
3.2 开发阶段:强化业务与技术结合能力
教务系统操作应用人员包括校领导、教务处和全校教师、学生等相关职能部门正副行政领导以及二级学院担任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正副书记等,目前系统平台大多采用B/S架构方式对系统信息业务数据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操作,其数据广泛应用于各个学院(部门),因此应强化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紧密合作,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软件产品,以适应数字化、信息化业务的快速发展。
3.3 运行阶段:提升系统运维与管理能力
教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学生学籍管理、教学任务设置、课表编排管理、成绩管理、考试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教学教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海量数据信息,利用PC机及移动端对WEB端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数据处理等,可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准确、规范、方便、快捷,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信息化业务治理水平,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需不断提升系统运维与管理能力,才能使核心业务系统稳健、安全运行。
4 加快和推进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4.1 在技术研发方面,完善教务管理系统
应充分发挥学校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作用,在运用教务管理系统时,加强与业务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使得业务经验与信息化业务流程相结合,各业务模块操作人员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对系统不完善或新增功能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在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协调下,由系统运维人员等项目干系人统一需求后交由系统软件开发等技术人员完善系统,使教务管理系统操作界面更加友好、简便,更加符合本校特色,体现学校特点和个性化要求[6]。
4.2 在实施管理方面,加大软件工程实施与运行维护力度
加大教务管理业务人员的应用实施力度,要充分使用系统具备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系统资源,加快教务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发展。同时,教务管理和业务模块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要加大执行力度,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充分使用已有功能,在使用中发现不足,根据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加大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力度,使得教务管理系统能够安全、稳健地高效运行[7]。
4.3 在观念更新方面,使得思想和管理理念有机结合
根据学校业务的发展,不断更新高校信息化治理观念和管理理念,认清信息化建设在教学管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建立相对稳定、配套、成体系的教务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业务工作流程,提高教务教学管理的水平。
4.4 在业务培训方面,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对其的使用是更重要的关键环节。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同时做好网络和系统建设规划与实施,不断建立健全相应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对业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消除畏难情绪,营造宽松、积极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教务管理的环境,不断提升应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业务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体系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流程
4.5 在分工和协作方面,提高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率
认真分析学校业务特点,规划建立具有本校特色和个性化需求的教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教学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秘书、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人员、各项目干系人等应加强沟通交流和分工协作,发挥业务系统各模块作用,梳理信息化业务流程,建立配套制度,提高教务管理系统模块利用率[8]。
4.6 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保证
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是教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关键,而教务管理工作是全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全校的核心业务系统,应重点防范对平台软件和数据的攻击和破坏。对数据库重要数据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备份,采取系统和移动存储设备双重备份的方法,以防万一,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日益增长,对教务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统筹、综合管理是教务网络系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关键[9]。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教学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在高校教务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完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规范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信息系统的效能,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个性化特色需求,科学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依据软件工程实施步骤,逐步建立和形成并不断完善具有自身特点和个性化特色的信息化和科学化“互联网+教学教务”管理新模式,同时加大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培养力度,为推动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高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