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挂水帘润韭香

2023-03-28黎洁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辛香武山饭桌

黎洁

小时候,家家地里都有一小块韭菜,伴随着农人的三季餐桌。

老家饭桌上,顿顿都有韭菜。吃浆水面时,可炒可腌。炒时切半寸,放盐,扒拉两下就好;腌时切末,撒上盐,用热油泼一下,搅匀即可,两种做法,风味不同。吃馓饭时的腌咸韭菜,是半寸来长的,撒上盐、酱油、辣椒油,和凉拌酸菜一起,构成了馓饭的灵魂。

炒菜時,可做鸡蛋炒韭菜、腊肉炒韭菜、豆腐炒韭菜等。

拌凉菜时,炒一撮韭菜,可以瞬间提味,如小扁豆芽,香椿拌豆腐。真是一样料,十样做。

这不,妈妈和婶婶们正坐在大门口,聊韭菜的吃法。

先说饺子。素的有鸡蛋韭菜馅,荤的有大肉韭菜馅,这两种都可以加虾米。

再说包子。素的有鸡蛋韭菜馅,洋芋韭菜馅,荤的有大肉韭菜馅,大肉地软韭菜,这四种都可以加粉丝和木耳。

后说盒子。鸡蛋韭菜馅,纯韭菜馅,都可以加粉丝。圆的叫韭饼,半圆的叫韭角(方言,音ge)儿或盒子。韭饼可以是发面,也可以是烫面,发面的吃起来软糯,烫面的轻薄筋道。韭角儿比较大,两个刚好拼一锅,盒子比较小,一锅可以放八个左右,最后在封口时,做半圈麻花边,才叫完美。

最香不过饺子,最嫩不过韭芽。韭芽最好是根红苗细的一种,味道浓郁,做啥都香。等头茬儿割完后再割,就叫二刀韭、三刀韭。看起来差距不大,实际上在营养和口味方面,有很大差别。

怎么区别呢?主要看叶尖和根部,头刀韭叶尖自然,根部粗长,发红。二刀韭叶尖方,有黄了的刀痕,根部发白。三刀韭后,异常辛辣,不可再吃。

谷雨时分,气温升高了,就去掉塑料膜,韭菜开始露天竞长。过不了许久,戴着浅绿色小尖帽的韭苔,哗啦啦撒了一地,人们就炒韭苔下饭。

麦黄烂韭。六月,韭菜长老了,农人就把满地韭菜刮了,放一次水,没多久,又冒出来满地新芽。

就这样,韭菜作为家家饭桌上的常见菜,一直吃到十一月。霜降之后,韭菜的辛香被霜杀掉了许多,市面上的韭菜就少了很多。

又是腊月,五至八元一斤、露着胖红根、头顶三四个嫩绿叶的韭芽上市,回到家家户户的饭桌上,一年的舌尖幸福,从此开门。

很多和我一样在外漂泊的武山人,从小是栽在温室里的一棵韭芽,长大,开花,结果,叶子伸向外面的世界,根却还在原地汲取养分。

漂得越久,就越发怀念乡味。隔三岔五,就打电话请教母亲,想把武山味的韭菜系列吃个遍。

这个春天太郁闷,春暖和花开,同时被疫情隔离。没有一丝食欲,惧怕一日三餐。还好,隔壁有个大超市,品种齐全,菜价没涨。

某天做核酸检测起得早,一到超市,就被架子上的一筐韭菜吸引住了。只见它们叶子宽阔整齐,根部矮胖露红,还带着些许湿土呢。没错,是武山韭菜。

如愿以偿,中午做了韭菜大肉馅包子。

熟后,打开蒸笼。朦胧间,一挂水帘飘忽而来,飞天花雨袖间似的,落下几缕草,落在田间,绿成了南河边一望无垠的韭菜地。母亲喊我乳名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只见她揭开锅盖,几十个白胖的鱼形包子躺在蒸笼上,正喷着香。

我从母亲臂弯里探出头来,抓起一个包子,掰开来,一股大肉和韭菜的辛香,和着小麦的清香蔓延开来……

猜你喜欢

辛香武山饭桌
饭桌上的故事
打赢饭桌上的“战争”
奶奶家的饭桌
叶天士药用芳香性味理论探析
车过武山
我的家乡在武山
耐高温线椒新品种辛香16号的选育
耐高温线椒新品种辛香16号
鬼惩
厉鬼报仇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