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鳌拜:皇权的牺牲品

2023-03-28艾公子

领导文萃 2023年6期
关键词:圈地康熙大臣

艾公子

在传统印象中,鳌拜似乎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权臣,吓得满朝文武直哆嗦,康熙也拿他没辙,只能用计谋将其擒获。其实不然。

在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名列最末,人却最猛

他是清朝开国名将,从年轻起就提着脑袋为爱新觉罗家东征西讨,可谓劳苦功高。

崇德二年(1637),骁勇善战的鳌拜随皇太极攻打明朝边防重地皮岛,清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军情危急之时,年轻的鳌拜自愿担任先锋杀上岛去,并立下军令状,说:“誓必克岛而回。” 在鳌拜的冲锋陷阵下,八旗精锐登岛成功,终于攻克这一军事重镇。此战鳌拜拿下首功,被赐号“巴图鲁”(满语“勇士”的意思)。

清军入关后,鳌拜先后随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张献忠大西军交战,再次立下大功。

在一些史书中,张献忠是中了清军的箭而死的,可清军主帅豪格在给朝廷的奏报中如此写道:“鳌拜等奋击,大败之,斩张献忠于阵。复分兵破贼营一百三十余处,四川悉平。”

鳌拜又一次立下首功凯旋,开始走上人生巅峰。

顺治亲政后,为嘉奖鳌拜的军功,让他位列公爵,授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半生戎马的鳌拜终于进入清朝统治阶层的核心,并在之后跻身顾命大臣。但在辅政的八年时间里,鳌拜逐渐成为康熙最忌惮的权臣。

本质上,鳌拜等辅政四大臣都是勋贵,代表满洲军事贵族的利益,他们出于清朝统治者狭隘的民族观,延续了“首崇满洲”“重满轻汉”的政策。

但是,为了安抚人心、稳固统治,鳌拜等在辅政时期也做过一些好事。鳌拜等认为:“民生之安危,由于吏治之清浊,吏治之清浊,全在督抚。”为此,鳌拜等着手整顿吏治,严查地方上的劣政,对现任督抚进行奖惩,仅康熙元年(1662)就处置了三名地方督抚,一人解任,一人以原官致仕,一人降级调用。

康熙五年(1666),鳌拜等还想出了一套整肃地方吏治的监察措施:“四大臣欲每省差大臣二员,设立衙门于督抚之旁,以廉督抚。” 这一极具先进性的改革措施,在当时因方法不妥而没有施行,但也表明四大臣整顿吏治的决心。

自晚明以来,上到京城,下到地方,官府昏暗腐败,四方连年战乱,民间不堪其苦。清初,八旗兵入关后更是实施了一系列恶政,如剃发、逃人、圈地、迁海等,在给民众带来苦难的同时,也加深了民族矛盾。

鳌拜等辅政大臣面对这场民生凋敝的大考,采取了一系列拯救社会经济的措施。

除了开辟荒地三年起科的优惠政策,清朝还多次蠲免赋税。

康熙三年(1664),山西太原所属十二州县旱灾严重,地方官到第二年才申报,并按照平时规定征收了当年的赋税。康熙当时年仅11岁,鳌拜等四大臣建议,严惩地方官“察报迟延”之罪,并批准蠲免次年的赋税,开仓赈济灾民。第二年,山东济南等六府也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鳌拜等再次蠲免赋税。

除此之外,康熙朝著名的“更名田”,也是康熙七年(1668),鳌拜等辅政时期颁布的德政。鳌拜对大清是有不少贡献的,至少在辅政的这八年中,他与其他三大臣为康熙亲政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权力,扭曲了鳌拜的心

起初,鳌拜与其他三人共掌国政,后来却日益骄横,到康熙14岁亲政时,鳌拜已经在朝中树立党羽,垄断中央各部,独揽大权,动不动就在皇帝面前吆喝群臣。

康熙五年(1666),鳌拜与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的矛盾,演变成了一场祸国殃民、打击异己的政治运动。

当时,鳌拜以本旗镶黄旗的土地被正白旗所占为由,执意要更换圈地。

所谓圈地,是清军入关后夺占民间耕地的苛政,曾导致成千上万农民流离失所,八旗之间为争夺圈定的土地也常互生龃龉。

鳌拜提出换地,是用镶黄旗的坏地,换取正白旗的好地,且互换后土地不足,还要“别圈民地补之”,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圈地。

这一举措导致“旗地待换,民地待圈,皆抛弃不耕,荒凉极目”,数十万农民被迫迁徙,破产失业,被夺占的土地一片荒芜,天下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四大臣中的索尼、遏必隆与他同属黄旗,对鳌拜的蛮横手段也就姑息纵容。可负责此事的工部尚书兼管户部的苏纳海是正白旗人,他站到了苏克萨哈一边,跟鳌拜叫板。

苏纳海与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实地勘察后,发现鳌拜这一更换圈地,害苦了京东数百里的百姓,便上书表示反对,恳请停止更换圈地。

鳌拜大怒,跟康熙说,这三个人做事迟误,应该处死。

少年康熙已日渐成熟,他得知真相后,没有同意鳌拜的请求。鳌拜一意孤行,直接绕过皇帝,矫诏将反对换地的三位大臣处死。

第二年,康熙开始亲政了,鳌拜却不依不饶,继续打压苏克萨哈。

面对鳌拜的步步紧逼,苏克萨哈请求退休,自称愿为先帝守陵。鳌拜却颠倒黑白,以“不愿归政”“有异志”等罪名诬陷苏克萨哈,拟将其凌迟处死、族诛。

这场斗争,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康熙帝坚持不同意诛杀苏克萨哈。

鳌拜态度蛮横,每天在朝堂上捋起袖子,露出粗壮的手臂,当着康熙的面连续数日上奏。之后,鳌拜再次矫诏,将苏克萨哈一家冤杀。

同年,老臣索尼病死,四大臣中只剩下鳌拜与遏必隆,鳌拜的权势到达顶峰。

难道鳌拜已经成为第二个多尔衮?其实,鳌拜看似最大的赢家,却注定是输家。

鳌拜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谋反之心

当年多尔衮摄政时,鳌拜因忠于故主皇太极与幼主顺治,多次反对多尔衮,因此遭受残酷打击, 差点连命都丢了。这是满洲勇士的忠义之心。

另外,四大臣辅政制度,本就是顺治与孝庄采取的临时措施,在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清朝,皇帝赋予大臣的权力,随时都可以如数收回。

康熙为擒住鳌拜训练了多名摔跤好手,做足了准备,可真正清洗鳌拜集团时,不费吹灰之力。

康熙八年(1669),鳌拜下狱后,朝中大臣经过审理,列其罪状三十条,判处死刑。其罪状几乎都与八旗贵族之间的斗争有关,关于结党擅权的有二十三条,却无贪污受贿,也没说他有图谋篡位的野心。

鳌拜沦为阶下囚后没有反抗,他在受審时说:“皇上旨意,有何辩正?”此时,鳌拜年已六旬,朝中繁重的政事,比军旅生涯更加催人老。当康熙来狱中探视他时,他给皇帝看了自己多年来四处征战留下的伤疤,其中有一道是年轻时为搭救皇太极受的伤。这次见面打动了康熙。他看在鳌拜建立的功勋上,没有下诏将他处死,而是将其革职羁押。同年,鳌拜死于禁所,其党羽遭到罢黜,仅是朝中文武官员就不下二十人。

至此,康熙亲政才不过两年,处置的朝中大臣却比鳌拜辅政八年都多。从此以后,皇帝身边再没有出现一个让他担惊受怕的权臣,只有越来越多的奴才。

康熙并没有忘记鳌拜。晚年,他召集诸王、贝勒,追忆年幼时四大臣辅政的时光,说:“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这番话似乎说明,当年擒鳌拜只是不得已之举。但是,皇帝岂能承认自己抓错人呢?

直到雍正帝即位后,朝廷才为鳌拜平反,认为他是清朝的有功之臣。所谓的康熙智擒鳌拜,并没有那么传奇。看似一手遮天的权臣鳌拜,也不过是皇权的牺牲品。

皇帝收回了他的权力,仅此而已。

(摘自《帝王将相的38种活法》)

猜你喜欢

圈地康熙大臣
圆桌会议
王子“圈地”记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国际酒店的中国“圈地运动”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问学”之“圈地运动”——译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转危为安的大臣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