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2023-03-27卜可高子怡顾成林葛友
卜可 高子怡 顾成林 葛友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到,要使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强化对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逐步形成认识、理解和明辨是非的正确思维。近些年地理高考试题逐渐在试题情景材料中加入时事政治热点,如2021年地理高考全国甲卷第43题,分析兴国县因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成为旅游热点的作用,考查了学生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需重视对时事政治方面内容的学习,正视从地理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篇名,包含“教学”关键词,筛选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内有效文献383篇。利用CiteSpace软件统计文献中高于3次的热词频率分析发现,在“课程思政”理论指导下,高校课程思政研究成果明显,中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相对滞后。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大众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社会阅历相对欠缺,需要适当的思想引导。
一、高中地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基于对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分析,以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的前三章为例,挖掘地理教科书中的思政元素,将热点时政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并提出教学建议。(见文末表1)
二、高中地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选取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主要围绕解决课程思政何时融入地理教学、以哪种形式渗入地理课堂、带有思政材料的地理知识怎样与学生展开互动等问题进行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维护海洋权益的主要依据,结合典型案例,正确理解主权国家海洋权益;通过对有关政策的解读,明确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意识到海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主权意识;在教师讲授中国海洋发展战略布局内容时,能够深入认识到海洋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最终形成自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2.教材分析
内部分析:本节内容为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的最后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其实施条件,明确了我国“四大板块”的发展现状和基于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的国家“三大战略”,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学习做了收尾,而对下一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起到承接作用。教材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海洋权益,主要通过主权国家海洋权益示意图解释海洋权益,并介绍维护海洋权益的依据。二是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结合近些年国家提出的有关我国海洋发展建设要求,表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三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详细地阐述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安排,最后通过对活动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增强民族自信,所以这堂课对于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外部分析: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对人类影响广泛,且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随着人口增长,陆地资源有开发过度的趋势,人们为了获取资源将目光转向海洋,因此,海洋变得越来越重要。
3.教学目标
(1)说出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和范畴,树立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
(2)结合教材沿海国可以主张权利的“各类海域分布示意”图,辨析海洋权益,主动参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公益活动。
(3)根据教材活动材料和课外资料说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海域的划分以及相关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意义。
5.学情学法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并且通过学习“产业区位选择”对区域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学生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意识薄弱,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利用实际例子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加强区域认知能力。
(二)教学设计
1.导入设计
教师播放海洋权益相关视频资料,并提出两个问题:(1)视频中提到的领海分布在哪儿?(2)沿海国管辖海域的范围是多少海里?
学生根据教材102页图4-25学习领海的分布位置,并结合海洋权益的概念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找到沿海国管辖海域的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新闻导入,展示我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加强学生对国家主权的关注,并由“领海”的分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在导入内容之后进行提问,使教学更完整。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海洋权益的范围,让学生清楚地认识领海分布位置,进一步增强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
2.教学过程
▲活动1:教师讲解海洋权益概念及其主权权利,播放“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新闻视频。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视频内容,用表格总结内水和领海的划分及相关权益。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海洋权益有了初步认识后,详细介绍海洋权益的概念,并引入各海域的相关权益,拓宽学生对海洋权益的认知范围。基于之前的学习,引入领海基线的概念,并结合各海域的划分标准,分析对应的权益,加强学生对领土主权的理解。)
▲活动2: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分别提出重要举措,如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等。(1)什么是海洋强国?(2)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性有哪些?
学生结合教材找出海洋强国的概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列举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展示国家针对建设海洋强国制订的一系列政策,使学生明确我国海洋建设的发展方向,树立维护海洋权益的正确意识。)
▲活动3:教师结合教材107页活动材料,播放有关南海地理位置视频,并说明为维护南海权益我国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如设立三沙市等。提出两个问题:(1)我国对南海的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主要有哪些?(2)分析南海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南海地理位置的分析和我国为维护南海权益采取的举措,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加深学生维护南海权益的意识。)
3.总结
通过巩固海洋权益相关概念和范畴的相关知识,采用抢答的形式结合“各类海域分布示意”图,辨析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以及相关海洋权益,引导学生树立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加强学生对领土主权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反思
以时事热点问题导入,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捍卫领土主权的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图文信息生动形象地展示海洋权益,讲授海洋领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海洋情况,并树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识,这是本节课课程思政融合的重点内容。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比较多,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可能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提示,对教师把控课堂的要求较高。
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和高中地理教學的融合,既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契合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地理教学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是一项持久而繁重的任务,而教师是实施地理课程思政的关键。突出地理教师的思政教育角色,就要加强地理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正确认识课程思政,掌握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构成教育思想基础的理论立场和概念框架,在课堂中体现和传递思政价值信息,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作者单位:1.佳木斯大学理学院;2.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