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陈柱藏书研究
2023-03-27莫争春
莫争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自2007年国家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笔者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除了自始至终参与本馆古籍的编目、登记和整理,还参与了对基层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档案馆等部分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指导工作。广西图书馆作为广西古籍的主要收藏单位,现有古籍4776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2部,其中陈柱藏书共有线装75部712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部,入选广西珍贵古籍名录7部,其地位举足轻重。为此,笔者试对广西图书馆藏陈柱藏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藏书规模、结构体系、版本价值、学术价值,以期为学界提供新的参考。
一、陈柱家世与生平
陈柱(1890—1944),广西北流人,民国时期学者。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幼名蝇孔,后改名柱,字柱尊,自号萝村山人,晚号守玄。陈柱家学渊源深厚,自幼聪颖,熟读四书五经。少年时留学日本成城中学,回国后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校长唐蔚芝先生,甚奖赏我的文章”[1],于是改学文学。民国四年(1915年)未毕业就受聘为国文教席,每周日开设国文课堂,主讲《庄子》。后历任广西省立梧州第二中学校长和大夏大学、无锡国专、上海交通大学教席。民国三十三年因中风在上海去世。
陈柱少年时期的读书与众不同,“皆本于好奇的心理”[1],《昭明文选》《尔雅》《广雅》《骈雅》成为少年时期陈柱最喜欢看的书,“后来竟将《尔雅注疏》全部抄了起来”[1]。留学日本时,依旧喜欢读经史子集类的书,在日本的书店“购得几部评注的中国诗集”[1],如王维、李白、杜甫等的诗集,还不忘“嘱家中取《史记》《汉书》寄到日本来看读”[1]。当时《国粹学报》已经传到日本,成为其喜欢阅读的期刊,这些都为陈柱后来研究国学、吟诗作赋打下了基础。陈柱的志趣是教书和著述,从教三十多年,桃李满天下。他熟读诸子百家,精于子学,才思敏捷,著述颇多,如《诸子概论》《老子与庄子》《墨学十论》《公羊家哲学》《中国散文史》等,这些书多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工诗善词,有《守玄阁文稿选》《待焚诗稿》《守玄诗集残本》等存世。还参编和主编《国学》《学术世界》等期刊。其爱书成癖,家中有藏书楼,取名变风变雅楼、十万卷楼、守玄阁等。
二、陈柱的相关研究
笔者通过搜集和整理发现,关于陈柱的研究在数量上是很多的,可以说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近年来对陈柱的研究,集中在对其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的介绍等,研究视角方面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麦群忠所著《国学大家陈柱》介绍了陈柱的生平事迹,并提到陈柱“在‘区图’和‘桂图’的馆藏中有近40部著作”[2](区图即广西图书馆,桂图即广西桂林图书馆)。刘小云肯定了陈柱集数年之力,“广泛搜辑粤西先贤诗词曲作品而成《粤西十四家诗钞》《粤西词四种》《红豆曲》等,在谋求出版未果的情况下,不惜私人出资刊刻,保存了一批广西珍稀历史文献”[3]。刘小云、吕广生还通过大量史料考证,揭示出“陈柱与康有为二人并非师生关系,仅在20世纪20年代有过几次交往。应陈柱之请,康有为为其十万卷藏书楼题字”[4]。值得注意的是,经陈柱介绍,康有为的部分遗藏为广西大学图书馆购得。胡玉冰的《宁夏大学图书馆藏陈柱先生藏本〈草书韵会〉小考》介绍了宁夏大学图书馆藏有陈柱藏书一种,并指出该书钤有“阴文‘陈柱,字柱尊,广西北流人也,少时名绳孔’方形朱印、阳文‘好为诗及骈散文,亦喜收藏金石书画’的方形朱印、阳文‘浙江大学校长之章’方形朱印、阳文‘中央大学校长之章’方形朱印”。[5]
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概述陈柱及其著作、学术思想的情况,而从探究陈柱藏书这一角度来展开深入分析的研究成果却较少。本文将以广西图书馆藏陈柱藏书作为视角,从藏书的种类、版本及陈柱的题识、读书习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方面的研究。
三、广西图书馆收藏的陈柱藏书概况
陈柱之所以著述宏富,除了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主要得益于他的读书积累。陈柱买书、藏书,是为了读书,“所得俸供子女求学外,悉以藏书,家中连吾父所积藏书数万卷”[6]。为此,其妻还笑曰:“人家曝谷我曝书,人家数钱我数书。”[6]陈柱对自己的藏书楼颇为满意,自称“藏书十万充梁栋,春秋点勘朝夕诵”[7]。
至于其藏书的现状及下落,目前少有提及,吕广生《民国学人对广西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中提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陈柱病故后,妻儿因经济拮据,“陈柱二位姐姐提议寡嫂带孩子们速回老家。1946年,郑氏和长女松英、小儿四百商定,将上海藏书悉数送给广西省图书馆保存。该馆派二人前来运书,象征性给了两三百元金圆券”[8]。民国时期广西的首府在桂林,文中的“广西省图书馆”即现在的广西桂林图书馆。目前已知,国内各图书馆均零散收藏有陈柱的藏书,相当一部分则保存于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
(一)版本种类
目前,已整理发现陈柱旧藏线装图书75部712册,这些书都是通过有陈柱题识或钤印来确定的。从已经确定为陈柱旧藏的书来看,发现有些书仅封面有钤印,因此不乏馆藏中有些封面缺失的书也是陈柱藏书。陈柱藏书的版本年代自明代至民国,以清代为主,其中不乏明本。其中,明代有7部,占其藏书量的9.3%;清代有48部,占其藏书量的64%;民国有20部,占其藏书量的26.7%。版本类型以刻本居多,铅印本、石印本、影印本也均有收藏,官刻、私坊刻一应俱全。其中,刻本有56部,占其藏书量的74.7%;铅印本有11部,占其藏书量的14.7%;石印本有5部,占其藏书量的6.7%;影印本有2部,占其藏书量的2.6%;抄本1部,占其藏书量的1.3%。
(二)内容分类
从藏书内容看,包含经、史、子、集四类,见下表。
经部有清光绪十八年石印本《写定尚书》不分卷、清光绪九年刻本《诗考》一卷、清光绪刻本《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春秋谷梁传》十二卷、清道光学海堂刻咸丰补刻本《皇清经解》、清康熙刻本《诗经四卷》等16部403册。史部藏书偏少,却不乏精品,有明万历刻本《战国策》十二卷、清刻本《竹书纪年》二卷、清同治十一年刻本《史记》一百三十卷、清同治八年刻本《汉书》《后汉书》等8部84册。子部方面,正如陈柱所言:“尤好《老子》《墨子》《庄子》这三部书”。[1]在陈柱的藏书中,子部的书最多,诸子类占了大部分,其中庄子类的书就有9部,如明万历刻本《庄子南华真经》十卷、明末闵氏刻本《庄子南华真经》四卷、清刻本《庄子南华真经》十卷、清光绪元年刻本《庄子南华真经》三卷、清同治八年长沙王氏刻本《庄子王氏注》不分卷等。其他诸子类如清光绪刻本《管子》二十四卷、《老子道德经》二卷,清宣统刻本《墨子间诂》十五卷、民国影印本《墨子经说解》二卷等子部类书共33部148册。集部方面,有明万历刻本《李诗选》五卷、清康熙刻本《温飞卿诗集》九卷、清乾隆刻本《王右丞集》二十八卷、清同治十一年刻本《楚辞》十七卷、清同治八年刻本《文选》六十卷等18部77册。综观以上藏书,可以看出陈柱的藏书是经、史、子、集兼收并蓄,其老师唐文治对他的评价是“博稽群籍,怡然有心得”[9]。
陈柱藏书版本类型及分类统计表
四、藏书特色
(一)偏向于收藏自己研究范围内的古籍
陈柱在《守玄阁文稿自序》中提到:“浸淫较深者,庄周、韩非、太史公书,扬雄《法言》《太玄》,韩昌黎文。”[10]目前从广西图书馆陈柱藏书的书目来看,恰好印证了他的说法。有关庄子类的书就有9部,如《庄子南华真经》有明万历刻本、明万历闵氏刻朱墨套印本、清刻本等不同的版本,还有《南华全经分章句解》《庄子王氏注》《庄子因》等相关的庄子学书籍。《史记》《墨子间诂》《法言》《论衡》等也有收藏。此外,佛教类的书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有11种,包括《楞严经证疏广解》《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大乘法苑义林章记》《八识规矩颂浅说》等。佛教藏书多的缘故是因陈柱觉得自己“已博览无遗矣,于是并好佛典。……既而弃去,专治考证,十余年间,成易学、尚书、公羊家……墨学十论等”。[11]
(二)有陈柱题跋题识的藏书较多
在75部藏书中,有陈柱题识、批校或过录名家批校的就有29部。从落款的时间看,多为民国三年到九年所题。从中可以看出陈柱早期的读书习惯,认真读每一种书,必有题记。以笔者所见题记,均为陈柱的笔迹,非常珍贵,极具研究价值。书中有过录名家批校以方便自己阅读,或自己对书的内容进行批校;或叙述得书始末;或评价该书内容,抒发个人感触;或记录自己读书的时间;或兼而有之,不一而足。现略举一二:
1.过录名家批注或自己批注
古代学者喜欢在自己读过的书上留下批注。许多经过名家批注的书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将名家的批注内容照搬抄录到自己的藏书上,称之为过录。过录名家的批注是许多学者治学的重要方法。从陈柱的藏书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认真严谨,从不同本子过录的批注,均用不同墨色来区分。如《庄子南华真经》,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正文卷前空白处用蓝笔题“姚姬传(即姚鼐)本用蓝笔”,浅蓝色笔题“吴挚甫(即吴汝纶)青笔”,红笔题“谢钟英本用红笔,其囗批评虽用蓝笔,而上有红领圈者别为谢本”,黄笔题“唐蔚芝先生(即唐文治)本用黄笔”,紫笔题“袁爽秋(即袁昶)本用紫笔及黑笔”。书的天头地脚用六色笔过录,行间偶有自己朱笔批校及红蓝浅蓝三色笔圈点。
《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作,是庄子学说的总结。自先秦时期成书后,历代均有所研究,至唐代“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12]。在中国,文学、哲学甚至艺术史都留有庄子的影子。从陈柱的过录可以看出,他对这部庄学经典著作的学习可谓下足了功夫,用不同颜色的笔过录各家批注,将清代学者如姚鼐、吴汝纶、谢钟英、袁昶等以及自己的老师唐文治的批注均转录到藏书中。民国四年(1915年),陈柱还未毕业,即受聘为学校的国文教席,讲授《庄子》。民国五年,中国学术讨论社出版了陈柱的著作《庄子内篇学》。
再如《五代史记》,(宋)欧阳修撰,(宋)徐无党注,清宣统元年至三年刻玉海堂景宋丛书本,十二册。内封墨笔题“前客沪上,借得茅鹿门(即茅坤)评点五代史,因钞录之,其青笔则为某君所临明本某氏评本也……”,名字后钤“柱尊”方型阳文印。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各家的批点,陈柱想方设法予以收齐阅读,有些书买不到,就想办法借来抄。
2.记录读书时间
《庄子南华真经》,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内封有陈柱墨笔题识:“民国三年四月读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院。”从这款题识可以看出,民国三年陈柱考入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清光绪二十一年金陵书局刻本,二册。书中红笔为过录张榜、孙矿的批校,蓝笔为陈柱批校圈点,在第一册书末有红笔题“民国四年九月十一日辰起至酉止读毕此册”,蓝笔另起一行题“民国五年五月十四日辰起至亥止重读一过”。“辰”为早上十点,“酉”为晚上八点,“亥”晚上十二点,可以看出陈柱读书的效率非常高,一天读完一册书。且时隔半年,还是保持早上十点开始读书。
3.记录图书来源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纂注》,民国铅印本,五册,内封有陈柱墨笔题:“呜呼,此吾亡友李穆樵君之研贻也,君留学京师高等师范,听某法师讲演此经,甫及二卷,遂毕业而归,与柱相遇于梧,因以此赠柱。迨逾六月,而君已病卒于家,至今一年有余,而柱始能略通是经。呜呼,不亦深负于吾亡友邪。九年十月北流陈柱记。”题识中提到的李穆樵,目前无资料可考,不过从陈柱的题识中可知两人友情深厚。对于李穆樵的去世,陈柱赋了一首七律诗:“千秋壮志今安在,一滴穷泉奈尔何。独对风光倍惆怅,那知时节已如梭。”[13]以表达自己对生离死别之痛。
4.记录读书心得
《七纬》,清人赵在翰编,清嘉庆九年赵氏小积山房刻本,五册。内封有墨笔题:“纬书立说神奇,为文学家不可不读之书,然流传者绝少,此书尤为难得……”,题识后面钤有“柱尊陈柱”方型阴文印章。纬书是谶纬思想学说的辑录,流行于汉代,到唐代已亡佚,元明时才有人注意辑佚工作。《七纬》是清人赵在翰编辑并板刻成书。陈柱的题识体现了他对此书的高度喜爱。
(三)藏书钤印
藏书钤印是藏书者在自己的藏书上钤盖印章,用以表示对书籍的所有权和表达个性情趣的一种标记。钤印有助于藏书的版本鉴定、收藏者及递藏源流的考查。此次鉴定为陈柱藏书的大部分是通过书上的钤印来确定的。
目前广西图书馆已整理出的陈柱藏书印章共有15方,每部书钤一方或两三方,这些钤印多钤于书的封面、序、卷端及题识后。印文内容为姓名字号印、书斋名印及闲章印;印面形状有方型、竖长方形、圆型及六边型,如图1-15。
图1至图10为姓名字号印。图1方型阴文“柱尊陈柱”印使用的次数较多,共出现在37部书中;图2“柱尊陈柱”印出现在7部书中;图3方型阳文“陈柱柱尊”印出现在17部书中;图4“柱尊”印出现在4部书中,图5“柱尊”印出现在3部书中,图6“柱尊”印出现在2部书中,图7-10的钤印分别出现在1部书中。
图11、12为书斋名印,即“守玄阁”。图11之印出现在7部书中,图12之印出现在4部书中。陈柱的藏书楼名“变风变雅楼”“十万卷楼”,目前未见到相关印章,仅在其刻书的牌记里有题。
图13至15为闲章印。分别为方形阳文“九万藏书”“北流布衣”印及方形阴文“洛诵之孙”印,这三方闲章显示出了陈柱的个性情趣,“九万藏书”除了显示其藏书规模,另一层意思则取自宋代黄庭坚的诗“藏书万卷可教子”[13],比喻只有藏书才能使后人成才;“北流布衣”是谦称,表达时刻不忘家乡;“洛诵之孙”一词出自《庄子·内篇》“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14],“洛诵”为诵读之意,陈柱用“洛诵之孙”作为闲章名,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鞭策。
图3至5印面布局的疏密松紧关系明显,刀法老辣,应为民国时期名手之作品。图5印面使用大篆文字,以显示治印人文字功底之深。
从印章使用来看,书斋名印、闲章印一般与姓名字号印同时出现。在广西图书馆藏书中,未见出现于宁夏大学图书馆陈柱藏书的印章,结合陈柱题识落款的时间,我们判断广西图书馆藏陈柱旧藏书大部分为其早期的藏书。
五、藏书的版本价值
陈柱的部分藏书版本年代较早,或存世少,或校勘精详,或刻印精美,因而入选国家级或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如《四书参》十九卷,明李贽批评,杨起元批点,明万历刻朱墨套印本,十册;《楞严经证疏广解》十卷,唐释般刺密帝译,明人凌弘宪评,明天启凌弘宪刻朱墨蓝三色套印本,十册;《李诗选》五卷,唐人李白撰,明人凌濛初编,明万历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二册。以上三部藏书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
《战国策》十二卷,明万历四十八年闵氏刻三色套印本;《庄子南华真经》四卷,明万历闵氏刻朱墨套印本。以上二部藏书入选第一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
《庄子南华真经》十卷,明俞安期编,明万历三十五年俞安期翏翏阁刻本,10册;《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撰,清翻刻乾隆武英殿聚活字本,二册。以上二部藏书入选第二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
总之,陈柱是一位为读书而藏书的学者,其过录的名家本子,由于年代久远及战争的因素,可能原本已佚失,一些人的批注有赖于陈柱的过录而得以保存,这增加了陈柱藏书的学术价值。同时,陈柱一丝不苟的治学作风,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目前学界对其藏书的研究十分薄弱,碍于条件限制,鲜有成果。笔者通过对一手材料的分析,为大家从人物史、版本研究和藏书等角度研究陈柱提供便利,以期推进对陈柱的研究,对当前的古籍整理和国学研究亦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