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好不厌巧创设 情真方显大语文
2023-03-27潘礼荣邹娟
潘礼荣 邹娟
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是《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高频词之一,可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情境的创设有多么的重要。笔者看来,做好情境创设,不能脱离文本、脱离语言、脱离学生的真实的感悟生成。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课堂中至关重要,它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创设好的情境可以从“巧抓文本,细用语言,妙引感悟”入手,以情境为契机,打开语文课堂的学习大门。
境由文生,巧抓文本
初中语文情境的设置,不能假大空,不能脱离文本,只有充分尊重文本的情境才是绝佳的情境,文境的创设必须让学生与文本有深度的接触。通过围绕文本,进而抓住文章的主旨,师生的课堂情境是顺势而成的。如黄厚江老师在教《猫》一文中,巧妙地设置相应的情境,请结合文中三只猫的外形特点,“给三只猫取名字,并说明取名的理由”。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的及时生成的评价、名字的适合度,现场又能生成新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得进去的同时,又出得来。
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紧紧围绕品读大观园的“大”、刘姥姥的“小”、众人的“笑”,我们可以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明了曹雪芹对这类小人物的悲悯与尊敬,对社会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的披露,也能够理解刘姥姥这个小人物不“小”,她见证了贾府的兴荣,她的出现为后来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恰到好处的情景设置,让整个课堂就如同一泓活水,瞬间清晰明朗,清澈见底。
境由言生,细用语言
情境的设置,不能脱离语言,恰到好处的语言,设置的情境,就好比烘云托月,赏心悦目。但现在不少老师喜欢新鲜的语言情境,如假如“李白有朋友圈”“假如苏轼有微信”,看似引人眼球,实则适得其反。真情实感的表达,需要让学生与课堂的内容共情,而不流于形式,表面上看似热闹,看似创新,实则少了语文课堂应有的赤诚。
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文漫步活动,可以设置这样的语文学习情境,以语言为抓手,展开课堂教学。如“最美古诗词”栏目征集你最喜欢的诗词赏析,请结合诗句,阐释你的推荐缘由。学生的活动有了自由度,自然就有所感。学生推荐《望江南》,他这么说“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女为悦己者容,打扮一新的女子,一个独字就足以让人顿生悲伤,孤独的背影,孤独的妆容,从清晨到日暮,一年一年的等候,让人感慨,看罢一舟又一舟,可是唯独等不到自己要等的人,肝肠寸断也不过如此。
这样的语言情境的创设,还有许许多多。《范进中举》里的一处处的“变”,作者吴敬梓独到的“讽刺”“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都是我们打开语文课堂的一把把金钥匙、一个个抓手。抓住这些“语言”的创设,由点到面,细细铺开,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就顺理成章了。
境由心生,妙引感悟
情境的设置,不能脱离学生的真实感悟,好的情境设置,学生会少走弯路,少了许多困顿,多方面、多角度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的意蕴主旨。在执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我们都明白刘禹锡人生的积极意义在于他身处井底、心向太阳的达观与豁达。这是一个人的闪光点,也是我们学习这样的诗文的积极意义。
这样的情境活动,要让学生和两千多年前的刘禹锡“对话”,时过境迁,让学生依然有感同身受的感悟,确实需要好的情境创设。可让学生课前去观看《唐之韵》,收集人物背景资料,同时将《陋室铭》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比阅读。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可以创设“我眼中的刘禹锡”课堂展示活动,学生通过主动搜集资料,了解人物背景,积累诗人的其他诗词。要让学生都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中来,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组刊诗词赏析的收录,学生在搜集诗词、了解人物、做编委、设计封面插图、谈个性化感悟过程里,找到学习的乐趣,打开个性化的感悟之门。在收获古人的精神力量的同时,语文素养也得以养成,人生观得以建立,潛移默化,慢慢滋养。
语文之大,大如鲲鹏之背,不知其能几千里。想在课堂上领略千山万水的风采,教师就是鲲鹏的翅膀,搭乘着不同的学生,从此岸到彼岸,创设好的情境,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