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非改租”有更多实质行动
2023-03-27何勇海
何勇海
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中街1 8号院5号楼,曾经的闲置办公楼如今变成一个有7 2 8套房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这是北京市首例非居住建筑改建租赁住房项目,目前一期2 7 7套房屋已具备入住条件,二期4 4 1套预计2月完工。
2 0 2 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其提到,对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符合规划原则、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允许改建为保障性租賃住房。这是从国家层面发文鼓励“非改租”。此前,虽有个别地方允许“非改租”,但仅限于个案探索。国办上述《意见》出台后,允许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非居住建筑,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具体政策,在不少地方陆续出台。北京首例这类项目的落地,让公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新市民以及年轻群体。近年来,各地有效改善了城镇户籍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仍比较突出,需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但要解决好规模庞大的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仅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房出房、有力出力。换言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全可以在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之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
利用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非居住建筑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写字楼空置率问题备受关注。日前,某机构发布的《2 0 2 2北京房地产市场回顾及展望》提到,北京写字楼市场全年金融行业需求稳健,产业类需求回暖,空置率持续攀升,租金仍承压下行。事实上,很多城市的写字楼等非居住建筑的空置率都在持续攀升。闲置的非居住建筑对于产权人来说,显然是资源浪费,非居住建筑的低效利用同样会产生浪费。企事业单位自己改建或与住房租赁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合作改建、运营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大大提升闲置非居住建筑的价值。
但是,如何激励产权人“非改租”,要考虑更多,改造成本毕竟不菲。据介绍,非居住建筑的消防要求远低于住宅,而租房要接入明火、燃气,单消防成本就很高,还需要接入烟道、自来水等管道、卫生间改造等。这也是为何很多地方虽有政策,但市场主体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并不高,项目落地极少的根源。国办《意见》提到,“比照适用住房租赁增值税、房产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执行民用水电气价格”等,各地既要把这些政策坚决落实到位,还应探索更大的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
国家优惠政策在“非改租”上,力度大、措施实、含金量高。各地也要把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有效减少改造、建设成本,这样才能提高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非改租”的步子更大更快,帮助越来越多的新市民、新青年实现居有所居、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