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思政教育应当坚守的思想本源
2023-03-27黎海红
黎海红
摘 要:思政教育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提高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个性化,同时也容易引致“快餐化”及损害隐私保护,因此,智慧思政教育不是减弱而是增强了坚守思政教育思想本源的要求。追求其思想本源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工作,其内容为三个方面:认识党的性质和特点植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先进文化;受教育者遵循社会伦理规范,并做道德高尚的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完满的人格。
关键词:智慧思政;大数据助力;思想本源;社会伦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46
互联网和大数据开辟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个新时代,也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熟悉这一新的技术条件,并把它运用到思政教育中,无疑会促进思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界和理论界探讨这一新的课题,并把这一新的技术条件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定义为智慧思政教育,提出实行方案付诸于实践,是必要的有益的。本文不对此再做论证,仅仅考虑到历史经验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特点,预先指出,智慧思政教育在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过程中,不可忘掉思政教育的思想根据即本源,只有对本源有深入的理解,才不会随波逐流,才能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培养受教育者成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同时新的手段的运用也使思政教育突破了思政教育的课堂局限,大大扩展了范围,覆盖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即立德树人全过程,这同样需要对思政教育的思想本源有深入的理解,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各种活动中,深切感知和解释现象,看清实质,增强行为的自觉性。
1 智慧思政教育应予避免的偏向
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人们现在接触的信息是十倍百倍的时代,如何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既依赖于已有的理性知识,又依赖于既往的感性经验,先验的思想是重要的,信息的泛滥,新消息的刺激,引起人们的兴趣,容易减少直接感事物的时间和空间,使直接经历真实世界的过程变少,经验的认知变弱,使人们满足于一鳞半爪的“快餐”,放弃对历史积淀的优秀思想的理解吸收;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条件,更易形成羊群效应,这在一个一个社会热点形成、消失中,看得明白。因此,为避免新技术的消极面影响,智慧思政教育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坚守思政教育的本源,从而明辨是非,辨微知著。
2 新技术有条件使思政教育扩展到受教育者广阔的生活过程
互联网无处不在,大数据随处可用,教育者有条件观察、发现受教育群体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变动、观念潮流的变化,受到的影响及反应,关注这些改变并对受教育者予以指點和帮助。智慧思政教育可以突破课堂教育的局限,扩展教育活动的范围,使思政教育更灵活、针对性、扎实、有效,事半功倍。但同时,一定要避免使学生感到受监视,一举一动,心理动态被人掌控,产生逆反。运用大数据于思政教育,运用得好,可以因材施教,有助于人的个性化发展,运用不好适得其反。
新技术扩展了思政教育范围,提升思政教育的效能,但并非减低了对教育者要求。贯穿于学生生活多方面的思政教育要求思政教育不局限于思政教育课堂,仅仅由思政教师承担,同时要求学校党委、团委、辅导员等等工作人员参与,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鉴于新技术带来的正面作用,同时也有负面的影响,参与思政教育的各方面人员对此都应有充分的估计,大家都对思政教育的思想本源有较好的理解,避免偏颇,形成合力。
3 对思政教育必要性及思政教育内涵的再认识
中国学者李泽厚和刘再复讨论过中美学校思想教育的差异,他们认为美国学校的缺欠在于没有道德伦理教育。中华文化从源头开始,就重视人伦关系,周文化继承氏族传承,以礼乐规范和调节人际关系。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性所固有的。当然中国历史缺少民主和法制传统,明以后中华文明开始走下坡路,趟向保守。我们党一直重视思政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思政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
智慧思政教育利用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只是丰富了教育手段。使用新的技术,绝非改变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何况新的形式也带来新的问题,需要对思政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提高教育者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的技术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开辟了更广泛的范围,从而更好实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目的。这样的教育目的,可以避免对思政教育内容和工作的偏狭理解,全面把握思政教育的内涵。
思政教育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1)政治是非。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政教育要教会学生明猝政治是非,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社会伦理。和谐的社会关系,公民的权利义务,法制社会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人性的完满发展,是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却是目前思政教育比较薄弱的方面。据统计,大学生中有20%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可见问题之严重,这是学校思政教育应予重视的大问题。
4 思政教育要对中国共产党有深刻的认识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政治大是大非问题,对此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学习中国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学习几代党的领导人的理论、思想,必能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的认识,明确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通过学习可以明了也有必要明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1)中国共产党吸收了中国及世界优秀文明的成果。党的思想及工作方针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建设的经验,改革开放的过程也吸收了当代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兼收并蓄,从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党有强大的纠错功能。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可能永远正确。革命时期,党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不照搬本本,摆脱了斯大林主义的束缚,纠正了党内左倾和右倾的路线,夺取了革划经济和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取得举世皆惊的成就。
(3)党的工作方针和工作方法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鲜明的例证是中苏对比。在改变计划经济的改革中,中国实行双轨制,逐步过渡,形成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发展迅速而平稳;而苏联政治改变导致苏联解体,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经济崩溃。
(4)目标坚定,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新中国,建设时期,经过70多年的辛勤努力,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的探索实践,领导国家成为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的国家。出现的腐败问题也得到了纠正、转变。
中国共产党人代表的中国优秀文化的这一特点,在海外华人身上表现得也很鲜明。处于另外的文化环境,中国人的特点易于表现出来。马来西亚的华人就曾说到他们的特点,一为灵活性,适应当地环境;二为吃苦耐劳。
思政教育有必要结合教材,引进鲜活的实际例论,增强学生对政治是非的真实感、亲切感,不疏离,自愿认同。
5 思政教育要培养遵循社会伦理、道德高尚的人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尊重产权,尊重劳动,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规范人际关系的,属于社会伦理,是人们应当遵守和实行的,是思政教育的内容。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每个人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付出为别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获得应得的收入和荣誉。思政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明白并遵守这些规范。
思政教育要结合社会生活 ,针对人们的误解或疑惑,解释社会现象,有的放矢,彰显效果。人们至今对市场经济还有一些糊涂认识需要澄清。一是要求平均,对不平均表现妒忌和愤怒。对贪污、盗窃、欺骗、抢夺等违法所得的义愤很正义很合理,对体力脑力辛勤付出对社会做出成绩获得更多收益而不平,则没有道理了。社会不能奖优罚懒,如何推动人们勤奋努力。二是对市场经济误解,不明白商品交换法则是公平的,只有以劳务或产品对别人有益,自己才能得益。不能提供给别人需要的商品,会有另外的人提供这种商品,别人得到回报,你当然得不到。质次价高怎么可能被人较长时间接受。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过剩和短缺,投资存在风险,也存在机会,这就需要调查供求关系,需要决策能力,需要创造能力,同时接受市场奖励和惩罚。当明白,创新力、组织管理能力,判断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与体力一样,都为个人所具有,其付出及成果,理应得到承认和尊重。三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组织经营活动,为消费者提供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吸纳就业、缴纳税收、扶助贫弱,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要求企业和富裕阶层把捐献作为义务,则既冲击生产经营活动,也导致冲击产权,形成不好的社会氛围。企业和富裕阶层主动向社会捐助应当得到赞誉,但捐献并非义务。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存在一些不正常現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逐步完善,我们定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繁荣中建设和谐社会。
思政教育要培育受教育者不仅遵守法律和一般的社会规范,还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早在2000年前,《礼记大同篇》就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据闻这个大同篇已刻石立在联合国大厦,这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思政教育当然应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形成崇高的道德,做社会的楷模。
6 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完满
当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互关联,健康成长包括身心健康两个方面,而所谓健康成长也即实现人格的完满发展。现当代心理学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心理学已成为重要学科。在科学的诸多分科中,我国心理学研究落后了许多,相当多思政教师缺少心理学知识,这不能不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影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内在的成长需要,依次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国已全面实现了小康,除极个别情况,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但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和尊重的需要,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人对此所知甚少,也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
要求自尊是人的本性,个人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既来源于信心和成就感,也来源于相互尊重的环境。自尊受挫引起的事件不绝如缕,有的带来严重后果。
应当看到,校园中相互尊重的氛围是有欠缺的。中学的霸凌事件,大学告密的坏风气,人与人之间不够坦诚,精致的利己主义,凡此种种,妨碍受教育者的成长,妨碍其发展出更高等级的需求,即自我实现和创造的需要。
成长是生命的本性,人格完满是人的内在要求,并不是外加的,强迫形成的。赋予自由,创设自由环境,为自主成长所必需。也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中的生命,感知外部世界,体验着美和完善,提高认知能力。
自我实现与创造的需要也是人的本性,全面发展的人当然愿意张扬和表现自己,实现自己的潜能,以至探索生活的、自然的、社会的、心理的未知,有所发现和创造。
7 人格完满是创造力的源泉
思政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明白人健康成长和人格完满的发展规律,并在思政教育中遵循规律,显然非常必要。有此认识可以使教学内容针对性更强,随时关注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可以组建某类心理交流小组,展开相互激励和帮助等。明确人的成长规律,增强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与我们长期坚持的思政教育的导引相辅相成。明确的思想认识对于意识的输导的作用是巨大的。内在需求的满足的自然进展与思想导引恰当结合,必会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对话录 [M ].北京:中华书局,2014.
[2 ]凤凰卫视.新知心理学对话 [Z ].20211020.
[3 ]马斯洛.人性能达到境界 [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