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探析

2023-03-27蔚志立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蔚志立

摘 要:经济全球化这一话题,概念新颖但由来已久,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无产阶级的世界性都让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而马克思所处时代条件,恰好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冲突为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出现提供了现实可能,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继承也为研究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思想准备,使得讨论经济全球化有据可依。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反全球化思潮和逆全球化现象的危机也给予处在新时代的中国以新的思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国智慧探索新出路。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反全球化;逆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01

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被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是由T·莱维于1985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至今虽未有公认定义,但经济全球化常以“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来进行描述和分析。进入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得到更显著的发展,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愈加广泛并不断向纵深发展,最终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2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形成梳理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虽不是马克思所提出,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并非新现象,自十五世纪以来,世界市场得以开辟,商品和货币在超越本地区甚至本国范围内流动,即全球化初见雏形,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已经开始,19世纪工业革命后,这一进程明显加速,资本、技术、贸易、投资更加自由和便利,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即敏锐的观察到世界历史的变化。

纵观马克思的理论创作史,我们可以大致将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初现。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到“世界历史”时就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過程”。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世界历史的形成根源。二是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形成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趋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他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世界市场在这个联系之中被不断的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工具应用起来,成为全球化的前提。三是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继续发展。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立足于经济学的视域,深入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活性。四是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扩容。在“俄国和东方社会道路研究”等文稿中,马克思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历史源头探究了人类的世界历史性联系,通过分析世界历史进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阐明了落后国家在资本全球化中的实现。

3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形成背景

在思考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就是探究其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这一思想的起点在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也由此带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世界范围内的频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的世界性影响,这都为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也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历史条件。此外,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并非纯粹的总结实践而生,其伴随着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创新,这也是我们讲的思想来源或思想准备。

3.1 社会历史条件

3.1.1 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化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十六世纪,资本主义以地理大发现为契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搭建起了世界交往的格局,推动了交换、扩大了贸易、促进了商品的积累。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促成了各地区、民族和国家经济上的国际交往,为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阶级对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也随之迫切,马克思曾对此指出,大工业背景下工场加工的原材料不再是本地提供的原材料,而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生产的产品也不再是只供应给国内市场,而是供给世界各地来消费。国际分工的形成强化了世界的整体性。英国凭借在工业革命中创造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材料,依靠海外殖民迅速崛起。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效仿英国陆续完成工业革命,随英国一同加入原材料掠夺、商品倾销、殖民侵略的行列。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全球化的起步,这种资本主义侵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为各国带去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殖民的手段迫使各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态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说殖民扩张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世界范围内频发。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机器代替手工业的转型,生产力的空前解放致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局面,但资本家不断地追求剩余价值而盲目地生产,生产活动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周期性过剩,致使经济危机在世界范围内频发,造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极大破坏以及社会资源财富的极大浪费。

英国是生产力大发展的受益人,同样也成为经济危机的受害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英国平均每隔五年就要爆发一次局部性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范围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直至1825年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后,具有周期性、普遍性特点的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老伙计”。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经济危机大约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活跃于资本主义国家,产品过剩、企业停摆、工人失业等问题使资本主义国家陷入资本积累缩减、人民生活受制、社会发展混乱的状态。面对高频率、大范围、强伤害的经济危机,各类工人运动层出不穷,无产阶级作为政治力量不断地壮大,动摇和冲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地位,但与此同时,也为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动力。

3.1.2 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性影响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大工业带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大崛起,同时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发展与壮大。无产阶级作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与资产阶级一同开拓了世界市场,但由于资本主义因占有生产资料而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优势主导地位,影响控制着整个国际社会,进而对无产阶级展开剥削,资产阶级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使无论何种社会形态下的无产阶级都沦为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底层阶级,进一步激化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9世纪上半叶,欧洲连续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至此,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挑战着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因为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开创促使世界交往日渐全球化,故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不再是国家内部局限性的矛盾,而是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及世界交往的全球化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政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时代迫切地需要一个能够站在全人类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提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应运而生,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赋予了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分析现实的实践意义,也赋予了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革命精神。

3.2 思想准备条件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归根结底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需要从他的经济思想根源来发现其行程轨迹。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深入,世界各国加入国际分工的潮流,国际贸易称为世界市场中的主要贸易模式。在这一条件下,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展开了对国际贸易与分工的思考,其中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的“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为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中的分工思想,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肯定了分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阐明了分工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还主张自由贸易的思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管制,马克思认为自由贸易要接受法律和经济的约束,坚决反对贸易保护。对于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中的“双方互利”思想,马克思采取批判性认同的态度,肯定其国际贸易中的用劳动时间来判断商品价值的观点,但也说明了“比较价值理论”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性质,马克思更关注国际贸易中落后国家和无产阶级的利益。对无产阶级与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处剥削地位的揭示,为其国际贸易理论及世界市场理论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形成。约翰·穆勒“相互需求理论”关于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中重要作用的表述,马克思认为,供求的变动是由市场价值表现的而非穆勒“商品的交换条件是由两国的供需所决定”,这一思想为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提供了启示。

4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概况

4.1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4.1.1 反全球化思潮

德国的《世界报》曾提到全球化创造的财富越多,反对者的行动就越咄咄逼人。一语中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深化,社会问题以及全球性的矛盾层见叠出,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爆发的反全球化示威活动,被视为反全球化兴起的标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的恶劣影响从不囿于资本主义国家一角,随着资本的全球覆盖,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垄断局面,严重的阻碍了国内和全球范围发展的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是剥夺了本国内部部分阶层以及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权利,导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反全球化运动在这一裂缝中窥见天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过去几个世纪对世界市场的主导中,建立了为资本主义服务的世界经济秩序,扩张和霸权致使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日益凸显,社会不平等发展矛盾的激化,全球化陷入了兩极分化、贫富差距扩大化的不平等发展困境。反全球化认为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世界经济的衰退,阻碍了国家与民族的政治发展,引发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例如过度的消耗能源和开发自然,以生态破坏为代价,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全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国际恐怖主义是全球化进程导致的全球性问题,民族矛盾、区域热战、国家冲突、贫富差距、政府权力削弱等矛盾,为恐怖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

4.1.2 逆全球化现象

顾名思义,全球化的倒退。主要表现在英国脱欧和美国“退群”,英国脱欧是逆全球化的一个关键性事件。英国作为全球化的初始起点,在经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后,无法再调整自己顺应欧盟一体化的情况,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自身矛盾。此外,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外来移民和人口跨国迁徙造成了本国的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工资降低、竞争压力剧增等矛盾,采取封闭和限制移民的策略一点也不符合全球化形势下人口流动的特点。贸易保护主义再现,资本逐利还试图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回避矛盾,其结果只能是增加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试图挽尊的同时颜面尽失。

5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的启示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趋势,认识到资本主义仍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当代学者以“东升西落”来描述当前世界发展态势,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要辩证的看待资本主义,清醒的认识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不会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消失,相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必将会被共产主义所代替。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7年1月系统的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种共建共享的新式国际关系,在国际社会反响强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建设持久和平世界、普遍安全世界、共同繁荣世界、开放包容世界、清洁美丽世界,努力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平稳航行的舰艇,而非抛锚弃友的渔船。

21世纪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力量对比朝是夕改,世界范围内矛盾冲突不断,原有的全球治理体系风雨飘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成为世界发展不可忽略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把握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方向和趋势,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和平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要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与和平发展的角度出发,以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为理论依据,最终形成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的,以经济治理、安全治理和生态治理为内容的全球治理观。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表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积极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无一不体现在全球化大势下,中国跳出资本主义框架下的全球化经济关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但开辟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不同逻辑的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担当。

参考文献

[1 ]侯琳琳.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观照 [C ].东北师范大学,2020.

[2 ]杨旭梅.习近平经济全球化思想研究 [C ].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3 ]高思.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全球化思想研究 [C ].辽宁大学,2020.

[4 ]高利娟.《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探析 [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04):6669.

[5 ]程國花.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J ].青年与社会,2019,(17):145146.

[6 ]张荣军;王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探析 [J ].贵州社会科学,2020,(09):2429.

[7 ]刘亚平.马克思全球化思想对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理论分析 [J ].经营管理者,2020,(07):7071.

[8 ]李娟;熊晓琳.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逻辑展开 [J ].广西社会科学,2020,(06):8389.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逆全球化”的警号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