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23-03-27卢春茜

光明中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知母痛风性芍药

王 静 卢春茜

痛风性关节炎是因人体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内沉积单钠尿酸盐结晶,引发的慢性或急性炎症以及组织损伤,与进食高嘌呤食物、感染、饮酒等相关。痛风性关节炎发生后会引起活动不利、关节红肿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均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常用药物,虽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易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皮疹、肝脏功能受损、恶心呕吐等[2,3]。中医将痛风归于“痹证”范畴,认为与正气、脾肾不足及风、寒、湿等外邪入侵相关。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中医治疗关节疾病常用方剂,具有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之效。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本研究选取样本均遵守患者自愿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47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8.38±7.5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91±1.44)年。观察组:49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7.78±8.07)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82±1.34)年。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标准,辨证为寒热错杂型:关节灼热、肿痛,恶风怕冷,遇寒加重,关节不利,小便黄赤,口干口苦,苔白,脉弦或数或紧;生命体征平稳,并且精神以及认知无异常。排除标准:继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者;心血管疾病者;存在药物过敏史者;合并严重高血压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胃部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病史者;存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1.3 方法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关节损伤、过度劳累、受累关节负重,应抬高患肢,避免受凉,并保证饮水量达2000 ml/d。低嘌呤饮食,忌喝浓肉汤,禁食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合理调整作息时间,戒烟忌酒,科学进行体育锻炼。

1.3.1 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53021369,0.5 mg×20片),首次剂量为1 mg,后每隔2 h需口服0.5 mg,直到患者疼痛缓解,注意口服剂量不可>3 mg/d。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6 g,桂枝12 g,炒苍术15 g,白芍10 g,防风12 g,炙甘草6 g,生姜15 g,金钱草20 g,土茯苓50 g,牛膝15 g,山慈菇15 g,知母12 g,炮附片10 g,海金沙20 g,车前子15 g,炒薏苡仁30 g。每日1剂,加水煎煮,弃渣留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

2组均在连续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治疗2周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对患者治疗效果给予评估,显效为可正常活动,无疼痛、肿胀;有效为可正常活动,疼痛感明显降低,略有肿胀;无效为无法自由活动,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实验室指标: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抽取2组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指标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来自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且均经同一医师完成检测。(3)中医证候: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估2组相关症状与体征,具体内容如下,①关节肿痛:无痛为0分;轻微疼痛,尚可忍受,且对一般活动无明显影响为2分;疼痛明显,影响一般活动与睡眠为4分;疼痛严重且难以忍受,对正常工作与生活有严重影响为6分。②关节灼热:正常为0分;轻度发热,略高于手温为2分;中度发热,触之较热为4分;重度发热,明显灼热为6分。③恶风怕冷:正常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④关节不利:关节无障碍为0分;活动时感疼痛明显,且活动轻微受限,但对正常生活与工作影响不大为2分;活动时感疼痛显著加重,对活动造成明显限制且影响生活与工作为4分;活动时感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活动与睡眠,需卧床休息为6分。(4)不良反应:记录2组头痛、恶心、消化不良等发生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实验室指标治疗后,2组ESR以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ESR以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例,

2.3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2组关节肿痛、关节灼热、恶风怕冷、关节不利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关节肿痛、关节灼热、恶风怕冷、关节不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4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头痛、消化不良各1例,恶心2例,观察组出现头痛1例,消化不良、恶心各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3%(5/53)与对照组7.55%(4/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痛风属于代谢综合征,多因机体嘌呤代谢紊乱,促使单钠尿酸盐析出,于关节及其周围滑膜囊、关节囊、软骨中沉着所致炎性病变,且大部分以痛风性关节炎为其首发症状[6]。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常于夜间发作,受累关节多为蹠趾、拇指,累及大关节后可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功能,临床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以改善预后。西医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采用药物治疗,其中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不良反应较多,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且停药后易反复发作[7]。

中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可分为外因与内因2个方面,外因为热、湿、寒、风侵袭人体筋脉、肌肉与经络,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不能营养筋脉、骨骼;内因为禀赋不足、脾肾亏虚,致使正气不足、卫气失固,临床治疗应内外兼顾[8,9]。中医以整体观念为主要治疗原则,主张治病防变、标本缓急。中医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众多,包括外敷泡洗、刺血拔罐、针刺艾灸、中药口服等[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ESR以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ESR以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关节肿痛、关节灼热、恶风怕冷、关节不利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关节肿痛、关节灼热、恶风怕冷、关节不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提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杨帆等[11]研究指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治疗基础上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临床症状。马威等[12]研究证实,在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中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上研究均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中医药在关节炎患者治疗中有价值。本研究选用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包括甘草附子汤、麻黄汤、桂枝汤等,其中白芍可益阴清热;知母苦寒,可滋阴润燥;麻黄可除风寒湿痹,发汗解表;附片可除湿止痛、温运阳气;生姜、麻黄可通阳开痹、祛风散寒,将风寒湿邪可从表而散;防风可祛肌腠风寒;白术能够祛湿除痹、补中利饮;防风可祛风除湿;甘草可健脾益气、调和药性[13]。诸药合用,寒热并调,共奏和营止痛、祛风除湿、通阳行痹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芍药知母汤可对破骨细胞活化、炎症细胞因子产生抑制作用,控制类风湿因子合成,改善微循环,起到抗骨破坏以及抗炎效果[14,15]。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能够互相补充、标本兼顾、协同增效,更好地控制炎症,改善实验室指标水平,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此外,中医药配伍注重平衡,毒副作用较轻,与西药联用安全性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调节实验室指标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知母痛风性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5种重金属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知母多糖治疗糖尿病大鼠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