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储备粮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以丹东某粮库为例
2023-03-27殷玉成田雨申
◎殷玉成,于 鹤,谭 林,李 慧,田雨申
(1.中央储备粮丹东直属库有限公司,辽宁 丹东 118000;2.辽宁中储粮粮油质监中心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1]。尤其是近年来受疫情和世界格局变化影响,粮食安全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国正是有稳定的粮食储备,牢牢抓住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在动荡的百年变局中泰若自然,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政权巩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安全的概念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粮食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近年来,面对国际粮油市场频繁波动的挑战,通过储备吞吐调节,保障了中国主粮市场平稳运行,促进了宏观经济大局稳定。丹东某粮库是丹东地区重要粮食储备企业,承担着丹东地区粮食保障供应重任,必须强化储备粮质量管理,为国家储备优质的粮食,才能充分构建起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 储备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1.1 收购前质量调查阶段
丹东地区主要粮食品种为稻谷和玉米,2022 年水稻和玉米的播种面积为231 万亩,2022 年粮食总产量约为104 万t,因此丹东某粮库主要储备品种为稻谷和玉米。近年来丹东地区的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 万t 左右,其中玉米产量75 万t 左右,稻谷产量38 万t 左右,可为储备粮轮换收购提供足够的粮源。每年秋粮丰收前后,该粮库都将派人深入丹东粮食产区,对当年粮食产量、质量开展调查,掌握新粮各项指标情况,为收购提供依据。新粮质量调查主要有出糙率、整精米率、出米率、水分、杂质、不完善粒总量、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生霉粒、异品种粒、黄粒米、谷外糙米、互混、色泽气味等常规质量指标[2],2022 年新一轮调查发现水稻品种的平均出糙率为80.3%,平均出米率约为68.4%,符合国家粮食质量要求。玉米品种的平均容重为730 g/L,较往年有所增加,同时针对食品安全指标也进行的检测,发现呕吐毒素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其中检测样品中有一半样品未检测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结果均在25 μg/kg 以内,同时重金属(镉、铅、汞、无机砷等)、真菌毒素含量(黄曲霉毒素B1 等)均在国家要求标准以内。
1.2 入库收购阶段
入库收购阶段是粮食质量管理的重要关口,可以说是源头,把控住收购质量就能为储备粮质量管理奠定重要基础。近年来,该粮库加大检验设备投入,加强检验人才培养,落实粮食扦检分离制度,明确粮食收购质量标准等,加强对重金属、真菌毒素等食品安全指标检测力度,严防卫生超标粮食入库,持续把好粮食入库质量关,注重新陈粮鉴别,防止以陈顶新问题发生,不断提升源头质量管理水平。同时,在入仓过程中需要时刻检测仓内情况,比如,粮食在进仓前需对仓内外及设备器材进行清扫并喷药杀虫,因为粮仓内可能存在害虫及虫卵,而仓外由于暴露环境可能会在垃圾和杂草里面附着害虫并在入仓过程中跟随进粮设备而传入到仓内,造成粮食长虫。因此,在整个入库过程中不仅需要检验员牢牢把握入仓粮食质量,同时,也需要保管员等有关人员对卸粮过程进行监管,粮食入仓后需要做到“仓内面面光”。通过对仓内外卫生清洁可有效防治害虫的产生及传染,为粮食安全入库创造条件。因此,粮食入库前仓内外的清洁工作应作为关键控制点[3]。
1.3 静态保管阶段
近年来,为了提高储藏粮食的食用品质,各大粮库均在探究粮食保管的最佳储藏条件,通过利用低温环境下的机械通风,空调控温,内环流等控温技术,使入仓水分偏高的稻谷,经过1 年多的储藏,平均粮温可以控制在15 ℃以下。可以做到偏高水分稻谷入仓后安全过夏,并减少了水分损失,保证了储粮品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4]。图1 为该粮库A 号仓采用空调控温、内环流等技术手段,水稻各项质量指标从入库到出库情况;图2 为该粮库B 号仓玉米入库到出库期间质量指标变化情况。
图1 A 号仓水稻入库到出库期间质量指标变化图
图2 B 号仓玉米入库到出库期间质量指标变化图
由图1 可以看出,采用空调控温技术和内环流控温技术后,水稻水分在储存期间基本保持恒定。水分的控制可以有效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可以避免粮食发热以及害虫的生长。水稻的品尝评分值在出库时依旧可以保持在与入库同等的效果。由于脂肪酸值是鉴定新陈粮的重要指标,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的脂肪酸值略有增加属于正常情况。由图2 可以看出,玉米在储存过程中品尝评分值略低于入仓时,脂肪酸值略有增加,但水分基本保持恒定。综上所述,采用空调控温技术和内环流控温技术后粮食储存品质有大大改善,各项指标变化较慢,有利于粮食保鲜,确保品质。同时静态保管阶段,该粮库每月对粮食进行水分月度检查,每年3月、9月都要开展库存粮食质量普查,进一步对库存粮食质量进行监测。
1.4 销售出库阶段
销售出库阶段,该粮库提前对出库货位粮食进行检验,并出具质检报告,为粮食轮换销售提供质量依据。
2 强化储备粮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粮源质量调查
每年虽然结合秋粮收购开展粮食质量调查,但存在调查不够深入、调查样本选取不够科学等问题,可以加强与种粮农户、经纪人、地方粮食检验机构合作,在秋粮收购前组织全面深入细致的粮源调查,掌握各个乡镇粮食质量情况,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卫生指标越来越重要,要重点对卫生指标开展抽样检测,为粮库开展收购打好提前量,也为粮食质量管理打好提前量。
2.2 把好粮食收购入库质量关
严格落实粮食检验各项规章制度,立足收好粮,把好粮食入库第一道关口,对入库粮食执行好质量验收制度,对初验发现质量不合规的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入库质量合格。同时可结合实际强化收购检验关口前移,对送粮经纪人预约售粮开展提前检验,防止收购检验不合格退车情况,在入库开展再次检验,通过比对进一步提升粮食检验精度和准度。此外,还要通过入库质量关引导种植结构优化,如丹东地区水稻品种多而杂,收购和销售时价格都不高,可以在收购时针对单一水稻品种提高收购价格,可以进一步引导农户改变种植结构,也有利于改善库存粮食品种,也便于后期轮换提高销售价格。
2.3 加强日常粮食质量监测
要建立粮食日常监测制度,检验人员除对春秋季粮食库存质量普检外,还要加强日常粮食质量监测,通过采取抽查方式对库存粮食随机检测,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对发现质量异常的要督促本单位及时处理。同时检验人员与保管人员要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库存粮食管理的合力。此外,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检验机构配合做好粮食库存质量监测,提高质量监测的公正性。
2.4 加强检验人才队伍建设
粮食检验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粮食检验室建设,持续加强软、硬件投入,配备更加先进的卫生指标检测设备,提升检验室的技术水平。其次,要加强检验人员能力素质培训,夯实检验基础,拓宽视野,每年粮库要组织检验人员参加国家、省内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在前沿科技培训上下功夫,提升检验人员专业能力。最后,要鼓励检验人员加强科技创新,对获得创新成果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在职业发展上提供更多渠道,在检验技术改进和标准研究上下更大功夫,力争打造科技型检验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