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研究

2023-03-26陈家昆

文教资料 2023年21期
关键词:教育惩戒初中意义

陈家昆

摘 要:初中生处在身体和心理都在飞速发展、变化和成熟的青少年阶段,在积极向上的同时,违反纪律的情况也很常见。适当的教育惩戒能够对初中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从教育惩戒研究现状综述、初中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意义、当前初中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初中学校实施教育惩戒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初中 教育惩戒 意义 策略

初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常常面临是否要对犯错学生实施教育惩戒的难题:如果教育惩戒太重,可能会造成学生身心上的伤害;如果教育惩戒力度太小,则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教育惩戒”的认识存在误区,甚至将其理解为“体罚”。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的关键阶段,针对初中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价值模糊、观点不明、思维混乱、行为偏差、习惯不良等各类问题,有针对性地施行适当的教育惩戒,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筑牢基石。因此,初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适当的教育惩戒,为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一、教育惩戒研究现状

刘德林提出,推动学生品德发展是教育惩戒的基本价值,他建议在课堂上构建由学生作为主体、由教師指导的纪律规范,在这个维度上,规范给予了教师和学生都认同和为之奋斗的道德权威。所以,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惩戒其实就是一个重新塑造班级纪律的过程。[1]曹耘齐等提出,对学生进行惩戒,对其身体和心理发展可起到积极作用,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团队精神。[2]蔡海龙认为,教育惩戒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基本的教育方式。[3]

美国一些学者提出了惩戒在执行过程中要遵守的几个原则:规范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惩戒是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需的,很多学校在制订惩戒规则时明确要求学生所犯错误和其成绩应当相称,将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作为惩戒的依据,犯错必受惩戒。

教育惩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但现阶段对教育惩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惩戒和教育体罚。关于惩戒的含义,大多是根据教育学派的观点来进行论述的,而关于对教育惩戒执行情况的探讨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有关具体实施的建议却很少,其可执行的程度还需要相应的法规来支撑。在关怀教育理论视域下,当前我国对教育惩戒的研究主要是从德育角度出发,并以理论性的探讨为主,并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提出,要让教育惩戒有尺度、有温度。

二、初中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意义

(一)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属于成长过渡期,初中生各方面的发展尚不稳定,他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有一些违规行为来向教师和家长挑战,不停地试探教师和家长的底线。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爱和耐心帮助,让他们的心智真正发展成熟。研究发现,13至19岁的青少年最爱享受冒险的刺激,其中14岁的少年尤甚,更容易沉溺于危险行为。同时,初中生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比小学有所增加,其问题行为越早干预和矫正越好。[4]初中阶段也是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期,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学生情商的发展。教育惩戒是初中学校管理中强化教育手段和辅助教育手段,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养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学校管理中,学校采取适当的教育惩戒措施可以帮助初中生规范自我行为,学习亲社会行为方式,预防不良行为的出现,防止其恶化。

(二)保护学生正当权益,维护教师合法权利

合理使用教育惩戒可以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初中生的一些问题行为,如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诋毁他人、抽烟及逃课上网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他学生造成困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更需要加强学校管理,保证学生在校内各方面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初中学校通过恰当的教育惩戒规则进行规范教育创设安全稳定的教育环境,保证学生在校的正当权利。例如,初中生易出现攻击行为,尤其在初二年级时,学生出现攻击行为的频率较高。攻击的对象有可能是同学、教师或家长,常见的形式有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这些容易攻击他人的学生本身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自控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他们的攻击行为会对受攻击者会产生身体或心理的伤害。同时,他们的攻击行为也会在集体中形成不良影响,树立了消极榜样,导致其他学生也渐渐习得攻击性行为,逐渐形成不良的班风和校风,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初中学校应及时利用各种教育手段来制止问题行为的发生,形成稳定的育人环境,保障全体学生的正当权利。

三、当前初中学校实施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中缺失必要的教育惩戒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出于教育观念落后、业务素养不精、敬业精神不强、关爱学生意识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甚至忽视对犯错误学生的教育惩戒。有的教师并未在错误行为发生时及时进行教育惩戒,而是等到下课后简单地对犯错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且仅仅是言语上不痛不痒的训诫,如“以后再不许这样”。然而,这种批评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教育契机。有的教师可能是出于对教育法规的“畏惧”,直接忽视了教育惩戒这一环节,任学生的错误肆意蔓延,使教师无法有效约束学生的不当行为,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存在过于单一的教育惩戒方式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需要对犯错误的初中生进行教育惩戒时,大多数初中教师采用语言批评或让学生写“保证书”的形式。然而,这些教育惩戒的方式并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此外,很多教师在衡量教育惩戒的力度时心存顾虑,尤其是当前家长与学生有着较强的维权意识,如果教师在教育惩戒中存在不当的行为,极易导致纠纷。从本质上来讲,教育惩戒的目的是让学生矫正自己的言行,明确基本的是非观念,单一地写“保证书”或者隔靴搔痒式的言语训诫无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助长学生的违纪之风。

(三)缺乏统一的惩戒标准

当前针对初中生的教育惩戒还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教育惩戒中经常出现处理不公平的问题,这些不公平问题的客观呈现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如两位同学同样是上课迟到,甲同学成绩优异,而乙同学学业不佳,在对这样两位同学教育惩戒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偏向成绩优异的甲同学,而对学业不佳的乙同学则会加重惩戒力度。教师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甲同学是因为客观原因才迟到,而学业不佳的乙同学则是因为主观原因导致迟到。缺乏统一的惩戒标准,对初中生的行为矫正和全面培养是不利的。

四、初中教育惩戒策略

(一)各部门协同一致,科学界定教育惩戒的范围

教育部虽然印发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但还是会遇到非常现实的问题,导致初中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育惩戒的范围与力度,无法真正有效地在学生需要进行教育惩戒的时候精准施策。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早筹划,让教育惩戒的施行更科学、更合理,学校管理者要在学校制度完善的基础上进行谋划,对需要教育惩戒的场景、时机、力度、范围等做出具体的要求,监督教师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施行教育惩戒。只有通过由上而下的制度完善确定教育惩戒的范围,各部门协同一致,才能确保初中教师不滥用教育惩戒。

(二)学校管理者积极作为,构建规范的教育惩戒监管体系

对受到外界不良诱惑而犯错的初中生,学校有必要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必要的教育惩戒。初中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管理能力和业务素养,在教育惩戒上要注意不能采用超出教育惩戒范围的方法或手段。[5]学校管理者要积极作为,从学校长远发展角度出发,需要将教育惩戒监督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使教师采用的教育惩戒不超出“教育”的范围,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自身权益不会受到损害。当然,这也是保护教师自身的有效手段。教师只有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教育惩戒,才有助于教育效果的实现。这种方式能够发挥教育惩戒监管体系的作用,为初中生的长远发展筑牢基础。

(三)精准确立教育目标,正确理解教育惩戒的内涵

有的教师认为教育惩戒就是指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教师在教育惩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教育惩戒的价值。教师应精准确立教育目标,认识到教育惩戒的目的是矫正学生的行为,教育惩戒的实施应遵循适度原则。对有过错的学生施行必要的教育惩戒是教育取得实效的举措之一,但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教育惩戒、在什么时候进行教育惩戒是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和了解的。当然,教师也要避免教育过程中唯教育惩戒的过激倾向。教育者应深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的心理效应,也要知道“过犹不及”的教育弊端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只有严慈相济,才能实现立德树人。

(四)教育工作者要提升业务素养,运用多元化教育惩戒方式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单一的教育惩戒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育理念、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沟通技巧、辅导手段等方面做好自我提升。面对学生的过错,教师需要将多元化的教学惩戒方式应用于实践中,达到有效惩戒学生、扶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例如,对性格内向的初中生,当其因为某个过错需要教师予以惩戒时,教师一定要通盘考虑,酌情处理,不能一味沿用旧有的方式。如果学生出现多次犯错的现象,教师则应该加强惩戒力度,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改正错误。教师在教学惩戒中应秉持不伤害学生身体和心灵的原则。同时,在班级惩戒措施的制订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班级规则的制订与惩戒措施的拟定,通过综合研判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当学生犯错后,让其自己决定由教师施行哪种惩戒措施,以此降低学生对教师所采取的惩戒的抵触心理。

(五)教师应积极作为,增强对初中生的全面认识

如今社会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10后”作为“流量一代”的初中生,他们的信息来源、获取信息的方法、对信息的关注点等都与初中教师有着较大的隔阂。面对这一现实,教师不能被动等待,要主动出击,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要重点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自尊心强,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初中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意见,对教育惩戒的方式进行创新。在教育惩戒实施前,教师需要告知学生为什么要被惩戒,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是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或是会对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这样能使教育惩戒的意义得到深化。與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后要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干预,防止其因教育惩戒产生不良情绪,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六)强化家校合作,矫正家长错误教育观念

初中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学生犯错之后施行教育惩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与包容。因此,初中教师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引导家长摒弃不合理的“私心”,与学校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在学生学业进步、观念形成、身心健康等方面与教师达成共识。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采取必要的教育惩戒手段是必要的,教育惩戒工作需要家长大力支持,并且采取有效的方式辅助教师。如果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家长了解事情的严重性。教师要同时做好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决不能贸然采取教育惩戒措施。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后,教师还要第一时间把相关情况告知家长,让其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理解教师施行教育惩戒的目的,站在为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教育惩戒,才能赢得家长的支持,使家长更加信任教师。

(七)全社会齐动员,营造正能量的社会舆论环境

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兴媒体的出现,使社会事件的传播渠道更加便捷,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例如,一些媒体刻意夸大教师体罚的严重性,有意凸显教师行为失范等舆论导向,以此吸引公众眼球。因此,理性的社会舆论环境的营造显得非常重要。新闻媒体应对教育惩戒的事件进行仔细甄选,并深入调查,确保不存在错误的信息或者不利于教育惩戒效果的舆论导向。因此,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涉及教育惩戒的相关社会舆论的风向进行引导,在监管力度上进行强化。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合法、适度的教育惩戒需要相对安静、公正的舆论环境,容不得不良媒体的哗众取宠。

五、结语

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惩戒制度还在摸索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主管部门也在不断地完善教育惩戒的相关细则,让广大一线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之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教育惩戒手段更规范,师生合法权益均得到保障。[6]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合法的、有效的、有度的教育惩戒方法是必要的,这也是为了促进初中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了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为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培养新时期好少年。

参考文献:

[1] 刘德林.教育惩罚的发展性价值及其实践向度[J].中国教育学刊,2016(6):92-96.

[2] 曹耘齐,郑智伟.教育惩戒:内涵、意义与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8(3):85-87.

[3] 蔡海龙.正视惩戒的教育意义,赋予学校以必要的惩戒权[J].教育家,2018(44):12-14.

[4] 张志华.“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管理的研究——教育惩戒的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11):1-7.

[5] 刘庆德.初中教育惩戒的优化[J].华人时刊(校长),2023(4):46-47.

[6] 皇甫忆聪.初中教育惩戒实施的困境与出路[J].新课程导学,2022(35):1-4.

猜你喜欢

教育惩戒初中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