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沭阳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2023-03-26江苏省沭阳县农业农村局
胡 波/江苏省沭阳县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沭阳县围绕打造食品加工千亿级产业培育目标,构建以农业公用品牌创建为统领,以稻米龙头加工企业为骨干,以稻米订单生产为纽带的优质粮种源、种植、收储、加工、营销体系,着力建设粮食加工产业链,重点打造高墟、刘集、胡集3个粮食加工业产业集群,有效提升了沭阳稻米产业链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沭阳稻米全产业链发展基础
水稻育种初现成效。目前,全县拥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繁育主体6个、制种基地1.6万亩,年产小麦种子610万公斤、水稻种子192万公斤,种业产值约8570万元。建成一个现代种业自主研发平台,采用先进的分子育种模式,自主繁育的“嘉优中科1号”“沭优9号”系列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应用。
水稻生产基础扎实。沭阳县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十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初步建成沂河北优质粳稻和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片区、西南优质籼稻和强筋小麦生产片区、东南优质籼稻和中筋小麦生产片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77万亩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10万亩以上、总产量64万吨以上。
稻米质量水平较高。在沂河北和西南片建成部级绿色食品原料(稻、麦)标准化生产基地55万亩,在东南片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37.5万亩,累计建成200亩以上标准化稻麦生产基地180个、千亩以上标准化基地38个、万亩标准化基地2个,稻麦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面积达80万亩。全县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稻米加工企业16个,绿色稻米产品53个。
粮食仓储技术成熟。绿色储粮和低温智能化储粮新技术全面应用,优质粮油按品种、分等级分仓储存,全县标准仓房仓容量92万吨。2022年度粮食经营、加工、转化企业共购进粮食125.87万吨,其中小麦34.16万吨、中晚籼稻26.33万吨、粳稻62.89万吨,实现粮食应收尽收。按照“大户+基地+粮库+企业”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以市场环节“喜欢什么”,促进流通环节“收什么”,推动仓储环节“储什么”,引导种植环节“种什么”,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模式不断成熟。
粮食加工发展良好。一是建成3个粮食加工集中区。高墟镇优质粮加工集中区依托沂河北优质粳稻优势种植区和东海、海州、灌云优质粳稻区腹地优势,做强以优质粳米加工为主的粮食加工集中区,建成规模稻米加工企业18家,提档升级面粉加工企业1家,日产大米400吨以上企业8家,年产值21亿元。刘集镇优质粮加工集中区依托西南优质杂交籼稻片区和泗阳、宿豫优质杂交籼稻生产中心的优势,建设以优质杂交籼米加工为主的粮食加工集中区,现有规模大米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稻谷50万吨。胡集镇优质粮加工集中区利用东南优质籼稻和中筋小麦生产片区腹地的优势和道口区位优势,建设优质粮加工集中区,现有大米规模加工企业3家、小麦面粉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稻谷10万吨。二是培育一批规模粮油加工企业。全县粮油规模加工企业69家,产量万吨以上的加工企业57家,主要产品为大米和面粉。三是培育多个规模深加工企业。稻米产业深加工企业江苏康之源粮油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米糠油,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稻米油、油用米糠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沭阳润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把稻米加工过程中的油糠加工成食用米糠油原料,年产量4.5吨。四是建立广阔销售渠道。全县大米销售以南方为主,占比77%,浙江、广东是主销地。粮油新零售业发展迅速,许多企业在浙江、上海等省份以及南京、南通等城市开展协同市场开发,构建粮食流通线下综合服务平台;与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发展代营、代销、合作运营等新型零售业。五是品牌创建卓有成效。“高墟大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墟、西圩、湖东、胡集获评江苏省“味稻小镇”,“晚优”“宝洪”等大米品牌获评知名商标,柏特粮食、康之源粮油等企业区域影响力明显增强,品品香生态食品入选“苏米品牌核心企业”。
沭阳稻米全产业再提升思考
沭阳发展稻米全产业链有着扎实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加工企业多而不强。具体表现为很多企业仍停留在生产较低附加值产品阶段。二是标准化程度不高。各类品质的粮食混收混售,粮食加工企业难以生产出专用、高等级产品,优粮优价难以实现。三是在产业链中利益联结不紧密。沭阳发展稻米全产业链还需补短板强弱项,在产业布局、产品质量、主体培育等方面再提升。
稻米种业水平再提升。瞄定建成“苏北最重要的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区”的定位,主攻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研发,以高起点、超常规的育种思路,一年多代分子育种模式,打造永久性的南繁育种基地,深度挖掘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籼粳杂交水稻,扶持传统种粮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企业转型。
稻米产业布局再优化。统筹考虑沭阳县水稻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区位条件等因素,进一步优化水稻产业布局,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加专用、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价”要求,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优质化原料基地,打造标准化“原料车间”。
土地规模经营再扩大。研究制定符合沭阳县情的土地流转鼓励政策,引导农民土地集中流转提速,促进小田变大田,实现规模种植。
稻米质量再提高。建立稻米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规范生产过程,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全产业链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团体,制定稻米绿色种植、产品分等分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农产品物流等标准。从规模化种植基地开始实施标准化生产,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以订单生产为载体贯彻执行标准,根据产品分等级标准论价收购。
农产品加工区再聚集。重点建设高墟、刘集、胡集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内培外引,设置立项门槛,培育龙头型加工企业,鼓励发展特色农副食品精深加工,鼓励加工企业加快加工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深度挖掘功能大米、稻米副产品潜力,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淘汰小弱、低效企业。在用地上向龙头企业倾斜,将食品加工行业招商引资纳入重点项目考核,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的重大项目。
旗舰型加工企业再培育。将“旗舰型”稻米精深加工企业作为农业招商引资主攻重点和农业重大项目扶持方向,定向支持现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升级加工设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开发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性主食、生物活性物质等高附加值产品,促进粮食的转化增值与深度开发,全面提高稻米产业加工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