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讲好中国环保故事
——基于对人民网环境新闻的分析

2023-03-26赵莉沈利

传媒评论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人民网环境

文_赵莉 沈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 个方面的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环境新闻作为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是新闻媒体根据政策导向,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环境问题的建构视角认为,大众传媒在建构环境风险、环境问题以及对环境问题的处理对策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新闻媒体通过对环境议题的报道,能够传递环境政策,普及环境知识,解决环境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绿色公共空间,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鼓与呼。

作为《人民日报》建设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是国际互联网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媒体之一,富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对公众舆论、国家政策和国际关系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本研究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搜集了人民网2018年至2022年发表的所有环境新闻共19854 篇,构建了人民网环境新闻的语料库,以此为基础,探讨人民网环境新闻的主题和话语特点,以期为新媒体环境下改善环境传播、讲好中国环保故事提供借鉴。

一、人民网环境新闻的主题

本研究采用大数据挖掘和语义网络法,生成了人民网2018年至2022 年环境新闻报道内容权重前350 的关键词库,其中排列前十位的关键词分别是:生态、绿色、环境、环保、治理、中国、企业、可持续、实施、排放。关键词提取不仅与词频有关,而且能减少意义不大的“公共词汇”的影响,更能呈现文本的重点内容和构成特征。[2]因此在提取某段文本的关键信息时,相较于词频统计,关键词提取更有意义。通过对关键词进行主题模型分析,可以勾画出人民网环境新闻的重要主题,从而深入探索文本背后的语义信息。根据主题模型分析结果,人民网环境新闻主要包括六大主题。

一是环保政策理念。生态、保护、文明、绿色、可持续、美丽等关键词指向政府环保政策方针的发布或传达;制度、治理、修复、实施、坚持等关键词突出党中央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能源、资源、减排、经济等关键词,突出我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频发的原因。

二是环境治理与监管。治理、政府、部门、执法、督查、检查、规划、监测等关键词,大多直接、正面地指向政府主体的政策和措施;企业、污染、产业、责任、排污等关键词,表明我国环境治理与监管的重点放在对企业实施的检查、监督和整治上。

三是空气污染问题。排放、污染、大气污染、雾霾、区域等关键词指向我国空气污染问题的成因和现状;防治、治理、措施、企业、重点、实施等关键词指向我国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治理举措;标准、机动车、减排、燃煤、控制、淘汰等关键词指向空气污染问题的治理方式。

四是水资源保护问题。水质、污染、水资源、用水、地下水、水体等关键词表明我国面临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水质污染等环境风险;治理、流域、整治、工程、城市、长江、水库、河道、生活、饮用水、河流、水源等指向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举措,包括做好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水源保护区划定,入河、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及五水共治等。

五是生物资源保护问题。海洋、特种、动物、植物、湿地、土地、面积、生物、野生动物、死亡等关键词,凸显我国面临土地过度开垦与森林砍伐、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减少、过度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等问题。保护、条例、公园、种植、介绍、中国、研究、调查等关键词指向国家有序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包括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完善野生动物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

六是国外环境状况和治理经验。中国、全球、美国、垃圾、气候变化、研究、合作、国际等关键词表明,国外环境状况和经验的新闻呈现了多种视角和国际观点,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体现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环境问题上开展沟通与对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人民网环境新闻的特点

1.叙事宏观大气

作为中央权威媒体,人民网环境新闻的焦点是党和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报道中大量使用了指涉政府的关键词,重点宣传政府对企业的整治以及政府领导的能源转型,彰显主动、负责的政府形象。例如,人民网在冬奥会期间用大量篇幅报道了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让世界见证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巨大成功。[3]另外,人民网还站在全球高度,将环境报道对接国家的战略与政策,彰显国家和政府环保形象,比如将环境保护主题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结合起来进行报道,体现中国的环境保护将持续造福各国人民。

2.报道框架多元

人民网对中国环境议题的报道公开、透明、全面,报道主题涉及环保政策、治理措施、责任归属、新能源发展、环保法治等多个方面。丰富的报道框架体系,有利于全面解读我国的环保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促进落实环境治理责任,助力环境问题的改善,有效引领舆论导向。人民网在不断洞察大众信息需求差异的过程中,尊重公众绿色公共领域知情权,增强思辨性和具体性,同时将“效果评估”纳入报道策略中加以考虑,做到既公开透明,又理性平衡。在人民网的环境新闻中,不盲目掩盖潜在的环境风险,向民众如实传达环境现状和治理举措,在消除公众环境风险焦虑的同时,也确保媒介传播行为的准确性及影响力,消解报道偏差,尽量防范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3.报道形式丰富

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人民网在环境报道中努力创新,采用丰富生动的报道形式,用数据、事实和细节来提高报道的说服力,使环境传播更有贴近性和具体化。鉴于环境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涉及到一些专业领域,人民网在不少报道中使用了图片和图表,利用清晰易懂的形式对调查报告进行说明,使晦涩枯燥的内容也能生动起来。此外,人民网还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推出了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有效提升了“悦”读性。

三、结论与讨论

总体来看,人民网的环境报道叙事宏观大气,主题丰富多元,话语客观严谨,构建了中国的环保绿色公共空间,引导了相关的生态舆论,推动了环境与经济增长模式、环境法治之间关系的反思,从而改进环境话语的生产和理解,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传播效果。

当然,人民网环境报道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一,可加强对国民环保意识和行动的报道。提升国民环保意识是环境报道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之道。人民网的环境新闻中,“市民”“村民”等词在关键词中的权重不高,而且通过主题模型分析发现,“市民”“村民”往往以被动的防护者和受害者形象出现,未能发挥民众环保意识和行动对环保形象的建构作用。第二,应体现企业的环保主观能动性。企业作为环境报道的重点对象,在关键词和主题中都处于重要位置。但是,与企业相关的主题和关键词大多指向政府的监管和整治,企业作为污染主因与被监管对象出现,企业与行业自律的关键词没有得到呈现。加强体现企业环保行动的报道能体现企业在应对环境问题上的参与度与主观能动性。第三,加强思辨性。在环境治理的报道上,强调官方政策和号召的概括性词汇较多,呈现具体过程和效果的词汇较少,思辨色彩不浓,影响了说服力。第四,视角可以更综合,增加环保法治和国际合作主题。环保法治最能突显中国环保的决心和长效性,国际环保合作最能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这两方面的新闻比重如果能够提升,既能大大丰富环境新闻的报道议题,又能更好地发挥媒体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回应时代的召唤,推动对环境与经济全球化、环境法治之间关系的反思,从而改进环境话语的生产和理解,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传播效果,提升中国环保形象。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国家环保形象传播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ZJQN18YB;2020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ZD324)

猜你喜欢

人民网环境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2022年上半年数据报告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