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医美”乱象不容忽视
2023-03-26唐传艳
文/唐传艳
“轻医美”正成为拉动医美市场增长的生力军。然而,日前发布的一份《2022年度轻医美消费者满意度报告》显示,有四成消费者对“轻医美”表示不满意。
调研发现,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轻医美”项目功效和体验感不满意;医美机构或医生不具备资质;商家对资质荣誉、产品功效、整形疗效等进行虚假宣传;对医美的科学性、合法性、安全性认知仍然相对局限等方面。
打水光针导致溃烂、祛斑出现感染、做光子嫩肤出现皮肤过敏、除皱致使左右脸不对称、热销的肉毒素又被查出假货……似乎很多人身边都存在此类案例。“轻医美”对消费者导致的伤害,比割双眼皮、削骨、丰胸等医美手术导致的伤害,要更为常见。
“轻医美”易成医美乱象的“重灾区”,首先因为消费者对于“轻医美”普遍存在认知误区。“轻医美”通过非手术医学手段进行皮肤护理,属于非手术类医美微整形。尽管如此,“轻医美”也是医美,机构和从业人员同样需要具备相应资质。可在现实当中,随便找一家生活美容馆接受“轻医美”服务、甚至熟人间相互注射美容针,成为普遍现象。
此外,“轻医美”操作技术含量不高,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从业人员更敢铤而走险。很多没有医学资质、甚至连基本医疗常识都不具备的人,把“轻医美”当作创业门道,仅仅接受几天时间的速成班培训,就敢拿着注射器注射美容针。
个人如此,机构亦然。私人美容院公然开展“轻医美”项目,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不少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甚至分不清医学美容与生活美容的界线。
正规机构更愿意做大手术,留下市场空白,也是“轻医美”成为“重灾区”的重要原因。然而,“轻医美”的社会需求十分庞大,非法与违规服务会乘虚而入,占领这个“夹心层”领域,消费者没有更多选择余地,只能接受非正规服务。
祸患常积于忽微,小乱不治,必成大乱。当务之急是提升“轻医美”服务供给能力,推出更多物美价廉的“轻医美”服务产品,同时强化行业监管,把非法与违规服务逐出市场,让巨大的“轻医美”需求能够通过正规渠道得到满足。
延伸阅读
“医美”是医疗美容的简称。“轻医美”是指通过各种非手术医学手段来进行皮肤护理,这些非手术美容项目包括激光、射频、注射填充、生物技术、化学剥脱等。从化妆品领域来说,轻医美是指具有轻医美级护肤效果的功能性护肤品。
一项调查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达1846亿元,增速重回20%以上,非手术类医美市场快速发展成为2021年主基调。2019年-2021年,“轻医美”用户占比持续提升,从72.6%提升至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