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2023-03-26李新春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农村初中应对策略

李新春

[摘 要]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与家长的接触少,与同龄人的接触多。这导致学生对同龄人的归属感较为强烈,对教师和家长的归属感淡薄。然而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氛围又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借助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行动研究等方法,就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家校协同应对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并从思想、目标和方式三个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旨在通过家校协同,强化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校协同;农村初中;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初中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批判思维和道德行为,因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存在局限,所以心理上容易受到冲击。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的学生更是一个典型的群体,他们的群体意识可能比较强,但相对地,与家长、教师的沟通会减少。这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很难及时向家长或学校求助,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当下,也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借助家校合作,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一)胆怯孤僻心理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的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就是胆怯和孤僻。这一阶段的学生因为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和批判思维,对世界的探索比较积极;因为年龄和视野的局限性,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在行为处事方面可能会出现错误。然而在这个时候,因为寄宿缺乏父母的陪伴,难以获得安全感,学生会将自己困在相对安全的角落。在长时间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形成胆怯、孤僻的性格,在面对困难时畏畏缩缩,不敢表达自己的诉求,也没有勇气求助,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自卑自负心理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的学生还容易出现自卑或自负的心理。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心理,都是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自卑的学生往往很难发现自身的优点,关注的都是自身的缺点;自负的学生则很少反省自己的缺点,却放大了自己的优点。自卑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人际交流中,都往往因为过于保守错过一些机会,在事后容易钻牛角尖,形成偏执的性格。而自负的学生则往往眼高于顶,很难真正踏实地学习与生活。造成学生自卑、自负的原因有很多,如家庭的物质条件、家长的言传身教、学生对潮流事物的追捧、外界的评价等。

(三)傲慢叛逆心理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他们更乐于自己去探索世界,认为自己看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对于教师和家长的话语,往往存在怀疑心理。而学生的傲慢叛逆心理,则往往是家长和教师沟通不当造成的。此时的学生是非观只有黑与白,遇事如果没有清楚的解析,就认为是错误的。但是家长和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往往采取压制的手段,而不是和学生一起探索,这导致家长和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逐渐产生了隔膜,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四)焦虑紧张心理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的学生往往还存在焦虑紧张的心理。不同于小学阶段没有过大的学习压力,初中阶段的课业负担繁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成绩也更加看重。但是寄宿生很难与家长及时沟通,产生了情绪没有正常发泄的渠道。在这种情绪一点点累积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会出现焦虑紧张的心理问题。

(五)自私自利心理

寄宿制学校的环境有这样一个特点,虽然学生与同龄人的沟通增多,群体意识增强,但在这个群体中更突出的是“个人”。学生的身份就是自己,不是谁的儿子、女儿、哥哥、弟弟或姐姐、妹妹。学生不必将自己的東西分享给其他人,不必关心其他人的情绪或事情,只专注于自己。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会逐渐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

二、家校协同视域下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思想统一,行动一致

1.加强师资培训,强化合作意识。相较于普通初中,寄宿制初中的封闭性更强。而在农村学校,家长往往将孩子托付给教师后就不再管。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与家长合作的意识也会淡薄。但实际上学生心理健康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因此,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应该加强师资培训,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使教师有意识地、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反馈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达成合作,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在加强师资培训方面,学校可以以“家校合作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组织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另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联系并达成合作关系,请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定期来到学校培训或演讲,让教师了解在寄宿制环境中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此之外,学校还要鼓励本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可以为家校合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2.开展家长课程,促进科学引导。农村教育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许多家长对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不是自己的责任;不太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教育,更重视成绩,以及物质方面的供给。这些思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视域下,学校还需要开展家长课程,纠正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考虑到农村家长在学习方面的能力,学校在设计相关课程时,可以以案例为主,以理论为辅。比如,学校可以了解本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调查他们平时的行为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分析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这些问题。在触发家长的危机意识之后,学校分享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从而逐渐达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在这样的方式下,学校、家庭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可以得到及时解决,甚至还能提前预防。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1.定期组织调查,深入了解学生。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成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协调机构。协调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调研活动。调研问卷可以由学校设计,调研的范围涉及学校和家庭两个空间——在学校以学生为主,在家庭中则需要家长和学生一起填写相关问卷。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可以了解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组织调研之后,协调机构需要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考虑相关解决方法,如组织活动、讲座,或者直接开展教育课程等。有了定期调研,学校和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即便学生处于寄宿制环境中,家长依然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状态,这对科学引导学生产生了积极意义。

2.开展交流活动,分享教育方法。在解决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家庭”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和家长分享教育方法,集思广益,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比如,在寄宿制学校中,教师和家长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孩子离开了自己的视线,自己是否还能对孩子造成影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有的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比较好,教师就可以鼓励该家庭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有的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头疼,教师也可以鼓励家长分享自己的苦恼。当然,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在孩子诉苦时不要一味安慰或者批评,而是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了解孩子的喜好,以此为话题,切入与孩子的对话,形成良性沟通。在这样的方式下,教师和家长都可以获得有效成长,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加机动灵活。

3.建立沟通平台,形成实时效应。在应对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学校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沟通平台,形成实时效应。教师可以借助微信、QQ等联系方式,针对单个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上课不爱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不够积极,就可以认真观察该学生究竟是因为自卑还是不懂;也可以借助微信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该学生在家庭中的交际状态。在确定具体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与家长设定心理教育的大方向——是以鼓励为主,还是以其他方式为主。当然,如果家长注意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存在问题,也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是否遇到了困难,并与教师商议针对学生性格该如何教导。在这样个性化的引导与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三)形式多樣,凸显主体

1.组织亲子活动,优化亲子关系。初中阶段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因为与家长的沟通不彻底产生的。因此,学校可以适时地组织亲子活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彼此深入了解的平台,帮助学生和家长优化亲子关系,进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国王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抽中“国王”牌的人可以随机点一个人说真心话,如“你是否对自己的孩子说过‘我爱你’”“你是否对家长做过某件事,为什么”;“国王”也可以随机点出一个家庭,给出一些指令,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吻自己的爸爸妈妈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父母都有解释自己行为的机会,会有和平相处的空间,会有深入了解彼此的机会,并进行自我反思。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会逐渐掌握和孩子相处的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对每个家庭有更深的认知,在之后的教育与沟通中可以对症下药,最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开通反馈通道,鼓励大胆表达。寄宿制初中学校在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通反馈通道,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许多学生在产生自卑、孤僻心理之后,很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其他人沟通。学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三方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在其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分享自己与孩子出现的分歧、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则可以就学生或家长分享的苦恼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时时刻刻关注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当然,这一平台可以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匿名。这样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安全感,而在隐性的关注和陪伴中,学生也可以逐渐获得温暖,并渐渐发生改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可以逐渐解决心理问题。

3.设计主题节日,增强氛围体验。寄宿制初中学校在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还可以设计主题节日。当然,这里的主题节日都是围绕心理问题展开的。学校可以模拟存在心理问题的主人公的第一视角,让家长陪伴学生一起体验,感受这些心理问题带来的痛苦,进而唤醒学生和家长的解决意识。比如,有的学生存在焦虑心理,学校就通过与心理教育专家沟通,设计一些焦虑的环境和文字让家长体会,让学生看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分析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这样有了深刻的体会,家长会更加重视,学生也会意识到一些心理问题放任的结果,在之后的交流中才会更加顺畅,最终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

三、结语

总之,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认识世界却又迷茫的阶段,正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寄宿制的环境更容易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学校和家长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问题。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的发展,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成长环境,使学生在科学引导和环境熏陶下,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伟.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家校协同教育研究[J].学周刊,2022(28):42-44.

[2]张学录.农村初中寄宿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J].家长,2021(36):4-5.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农村初中应对策略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