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与临床融合:外科医生参与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初探

2023-03-26吕春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外科医生解剖学外科

吕春燕,巩 迪,周 兰

(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局部解剖学(简称局解)是研究人体各局部内各器官(结构)间关系的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明确人体各局部内器官的数目,器官间的关系及器官的内部关系,从而为学习临床课程,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局解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课程,学好局解,对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尤其是外科专业工作极为重要[1]。

国内现行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多数以人体局部结构为知识点,通过解剖和观察人体标本,将局部结构呈现并用于学生认识和验证人体结构,观察相互间的毗邻关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解剖知识的呈现和掌握有帮助,但解剖名词众多,毗邻关系复杂,死记硬背使学生感觉枯燥,学习目的和指向性不强都使学生产生懈怠之心,这些均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对于提高学生的外科操作技能作用有限,更不用说培养学生针对临床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5]。

为提高学生对解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学生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思维,本研究对我校2020年五年制年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进行分析,重点关注该改革对学生学习和老师工作的影响,初步总结报道如下。

1 我校局部解剖学教学现状

局部解剖学教学共64学时,涉及头颈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脊柱区和上肢、下肢等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每次课4课时,理论与实验课课时比例为1:2.2。理论课教学主要是讲解该局部的解剖学层次结构、主要解剖标记、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实践课主要先明确解剖操作步骤,随后学生以8~10人共用1具标本,分两侧,进行逐层解剖,观察每层中的组成、结构和毗邻关系。

2 外科医生参与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初探

在现有局解教学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基础[6-10]和我校实际,增加两部分内容的临床应用解剖,即在“腹部”局解中增加了“腹股沟区的层次解剖”;在“脊柱和背部”局解中增加了“脊柱和肩胛三角肌区的层次解剖”。具体教学流程是:在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由临床外科专家先对该局部解剖进行临床应用知识介绍,然后在1具标本的一侧结构上进行手术的层次解剖示范,全体学生仔细观察手术步骤。找出相应结构后,由临床专家对局部结构进行抽问,学生进行解答。最后,学生们在该标本的另一侧进行模拟手术操作,临床专家、带教解剖老师巡回指导。

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们在课前必须复习相关结构理论及预习解剖操作视频,减少课堂理论课及解剖知识复习时间。

3 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价

3.1 以问卷星调查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采用问卷星制作问卷,无记名回答的方式进行评估。问卷内容包括学生性别,对外科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课堂互动、实践示教的评价及教学评估得分,对外科与局部解剖学融合课程必要性、重要性的评价。问卷回收结果显示,学生们对外科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课堂互动和实践教学的评价满意度均达到99%,没有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教学评估得分“大于90分”占95%,对外科与局部解剖学融合课程必要性、重要性的评价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人数达到98%。学生们普遍反映,基于手术的解剖操作能够起到拓宽知识面,增加对局部解剖学的理解,并且更加充分而感性的认识到局解对外科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感觉解剖学习不再枯燥,并有了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2 与2018级、2019级该部分对比,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96%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优于常规教学模式。与2018级和2019级这两个部分测试结果对比显示,采用融合的教学模式,得分为85.23±5.32分和83.01±6.86分(总分100分),得分优良率分别为65.8%和58.7%,无不及格学生;而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得分为 69.32±5.77分和70±8.99分(总分100分),优良率仅为20.4%和25.3%,不及格的学生为 2.7%和 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应用性题目的得分上,正确率70%以上超过85%,明显优于传统模式的74%。如表2。

表1 局部解剖学-外科融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估表

表2 局部解剖学-外科融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估表

4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4.1 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局部解剖学教学的优、劣势

(1)对于临床医学学生:是课程改革的受益者,通过外科医生与解剖学教师的合作,将具体的临床问题和冰冷的解剖学知识结合,使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变得鲜活而生动,可明显提高其学习动机和目的性,拓宽视野,增大知识面,让学生尽早认识临床,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另外外科医生能传授外科手术常用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培养学生解剖层次清晰,爱护组织等外科医师基本素质,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建立很好的临床操作理念。但该课程需学生利用课前及课后的业余时间预习和复习,需花费更多时间,因此,课程制定者也要适当组织融合课程量(比如2次),既达到融合教学的目的,又不至于占用学生过多的其他课程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2)对于外科医生:部分外科医生长期从事一些病种的外科操作,对于解剖的全局意识减少,对于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讲解较简单、分散,故导致医学生基础与临床知识掌握分散,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动手能力差。且随着微创及腔镜技术的开展和普及,外科医生在术中能见到的解剖结构有限,重回解剖实验室,直观面对各种解剖结构,巩固和重塑全局意识,利于手术风险的防范。外科医师通常只对本专业学科的解剖内容熟悉,就局部解剖学知识的横向联系远不及专业解剖老师。在给学生建立整体的解剖概念方面,也不如解剖学专业老师,因此,如果事先不做充分准备,外科医师甚至不能很准确地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备课时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并较好地掌握解剖学其他部分的知识,但这就需要花一些时间备课、讲课,占用休息时间,使繁忙的临床工作更加劳累。

(3)对于解剖学教师:部分解剖学教师脱离临床多年,与临床联系较少,储备的临床知识明显跟不上现代医学教学的要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学教育对旧有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并且局部解剖操作方式与临床手术的路径不同,学生们难以学以致用,到临床学习阶段后对临床应用解剖毫无头绪,又要重新学起。邀请外科医生参与解剖学教学,不仅可改进解剖学教师的临床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氛围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在目前轻教育、重科研的教学氛围下,教师从事教改积极性差,需要解剖学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受到部分解剖学教师的抵制。教育管理部门应重视此现象,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激励和鼓励。

4.2 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局部解剖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1)教育管理部门方面:学校要和医院教育管理部门通力合作,保障解剖学教师和外科教师的教学时间安排,本科教材与应用教材的融合,福利待遇的倾斜及部分外科医生的教学技巧、技能培训等。

(2)解剖学教师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外科教师的到来,在教学时间、教学教案、备课,解剖教研等方面给予外科教师更多的支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吸收目前临床方面的进展。

(3)外科老师方面:在教授解剖应用知识时,注意与解剖基础知识的结合,以局部的疾病为基础,以治疗该局部疾病的解剖知识为教学重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体会解剖知识在临床应用。不以临床工作时间忙为借口,尽量抽出时间,学习与医学基础知识几乎为零的大一、大二学生的教学与交流技巧。

(4)课程建设方面:外科医生授课过程中,习惯强调手术的操作步骤,常常对解剖结构的梳理相对较少,基础解剖结构的强调不够,部分学生认为融合课程虽然更生动,导向性更强,但与教材脱节。虽然课前已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沟通,但外科医生对教学重点和大纲的讲授和示教仍差强人意。造成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此,将这一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加入课程教材,甚至编写一本新的适合的教材成为必要[11-12]。

综上所述,基础与临床融合是局部解剖学教学未来的方向,教育管理部门和医院医生管理组织应高度重视[13-14],注意通力合作,制定一定的措施,从政策、教材及时间等方面鼓励和激励解剖学教师与外科医生的教学融合。外科医生和解剖学教师也应增强临床和教学的责任感,推进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解剖知识的融合,改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外科医生解剖学外科
脚下的风景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赵宁:外科医生的憧憬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