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
2023-03-25常旺盛
常旺盛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新工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吕梁 033200)
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浅层煤炭资源开采量逐渐减少,深部开采逐渐成为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核心趋势,在煤炭深部开采环节,由于承压水上开采作业面的逐渐增多,特别容易引发底板突水危险,为减小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带来的危害,本文重点探讨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和具体防治措施,内容如下。
1 背景分析
通过对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及防治要点进行研究,开展模拟试验,有效分析固液耦合对煤矿回采作业带来的影响,进而对煤矿底板原始状态到裂隙生成、裂隙发育贯通,一直到导水通道全程观测,更好揭示出煤矿底板突水产生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确保承压水上部的回采更加安全[1]。
2 危险性评价和防治措施
2.1 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产生原因
2.1.1 含水层具有较强的富水性
一般来讲,奥陶系石灰岩属于含水较为丰富的高承压含水层,其实际富水性,主要由底板突水的实际水量大小,以及突水点能够否持续涌水作为核心条件。
2.1.2 隔水层
隔水层可以起到阻隔水的作用,阻水能力主要取决于隔水层实际厚度、隔水层岩体岩性等,若隔水层厚度大,则表明其隔水效果好。
2.1.3 含水层承压水的水压过高
在一定的隔水层厚度条件之下,如果水压比较小,出现底板突水现象的概率比较低,只有具备一定的水头压力,才能够引起突水事故[2]。
2.1.4 地质构造
在断层与陷落柱地质构造当中,因为裂隙发育速度比较快,是一种较好的导水通道,会给底板突水带来较大影响。例如,水源针对断层和陷落柱岩石,容易出现浸泡崩解现象,让岩石长时间处于饱和水的状态,其强度比较低,故容易出现有利于导升突水通道。工作面回采之后,采空区周围底板岩层应力会重新分布,使得承压水快速渗入到原来处于闭合状态的断层面之内,导致承压水快速上升。
受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使得隔水层内部容易出现较多裂隙,对底板隔水层自身的隔水能力起到削弱作用。与此同时,断层和陷落柱等不同地质构造之间互相作用、连通,使得底板的含水层范围不断扩大,会影响底板岩层的稳定性与完整性[3]。地质构造受工作面开采的影响,越来越活化,使得煤矿底板隔水层裂隙逐渐扩展,增加底板突水现象的发生概率。
2.1.5 煤层开采带来的影响
工作面回采可能会引起底板上部覆岩层应力发生明显变化,煤矿底板扰动破坏深度逐渐增加,裂隙会快速发育,增加突水风险发生率。
2.2 危险性评价
煤矿底板突水的合理预测,是确保带压安全开采的重要基础,故有关人员需要采取突水系数计算公式,有效评价煤层存在的突水危险性,例如,在某煤层当中,有关人员结合突水系数计算公式,能够合理评价出煤层存在突水危险性,具体如式(1)如所示:
式中:T 为突水系数;P 为隔水层所承受的实际水压;M 为底板隔水层的实际厚度;Cp为煤矿开采对底板扰动深度;该公式的计算示意图,如下页图1 所示。
图1 公式计算示意图
在计算此煤层突水系数的过程当中,具体计算结果,如下页表1 所示。
表1 某煤层突水系数计算结果
2.3 防治措施
2.3.1 制定完善的防治计划
相关人员在具体工作当中,结合矿井的中长期防治水要求,同时根据矿井内部中长期采掘接替计划,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编制年度防治水计划,采取科学的防治水安全措施,经过审批达标后,进行全方面落实。
此外,相关人员还要全方面掌握该地区断层地质构造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其具体导水性能,包括隔水层的隔水性、含水层富水性与导水性等,结合大量的水文地质调查数据,对原有的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方案进行优化,进而取得较好效果。
2.3.2 建立井上下水位监测系统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构建并完善井上下水位监测系统,结合具体需求,适当增加观测孔数量,对原有的水位动态监测管控机制进行完善,并安排专业人员,按时收集、整理水位观测数据,针对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的实际水位进行动态化监测,更好掌握水位与水量的实际变化情况。在实际采掘期间,有效落实“预测预报、先掘后探”原则,取得较好的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效果。
在掘进期间,相关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针对已经探明的断裂构造,需要先进行防治,然后掘进。
第二,在实际掘进期间,可以采取物探与钻探有效结合的方式,先探后掘进,通过采取物探方法开展超前探测,如果发现低阻异常区域,需要立即开展钻探验证,经过验证无任何疑问之后,才能够开展后续掘进,如果钻探验证之后发现存在断层等一系列导水构造,需要采取超前预注浆方式,采用先治后掘方法[4]。
第三,认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严禁随意破坏断层煤柱与防隔水煤柱,不能擅自更改设计方位与坡度。
第四,在实际回采过程当中,针对回采作业面,需要采取直流电法物探,针对突水系数在0.06 到1 区段,显示为物探低阻异常区,构造较为发育的地段,需要进行科学的钻探验证,加强预注浆改造,符合有关要求之后,才能够进行回采工作。对于突水系数超过0.1 的区域,无论阻值高或者低,均需要对其实施底板预注浆加固改造处理。经过底板预注浆加固的区域,需要具备验证孔,确保其验证结果符合规定要求,同时,超前预注浆实际加固距离和回采切巷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 m。
第五,全部采掘作业面,在实际施工之前,均需要按照规定要求开展水害评价,并有效落实具体整改措施,然后开工生产。针对采掘期间发现的水害安全隐患,相关人员需要认真按照规定要求,合理划分等级,采取闭环管理模式。
2.3.3 定期检查矿井防排水系统
在日常工作当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各类排水设备和设施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排水设备与设施能够稳定运行,按照规定要求,组织水泵进行联合试运转,不断提升矿井的抗灾能力。针对既有的采掘工作面排水系统,进行全面优化,确保排水线路能够更加畅通。针对井底水仓淤泥进行有效清除,确保井底水仓具备足够容积,对于井底各类排水设备,需要加强日常的检修与管理,确保涌水可以快速排出。在排水性能允许的条件下,采取巷道排水系统,针对地板含水层实施疏水降压,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除此之外,在矿井水平设计工作中,合理控制下山巷道揭露的最低层位,以防误揭灰岩含水层,或者破坏原有的隔水层。如果煤矿断层比较多,水量较大,工作人员可采取三维地震与直流电法等先进物探技术,合理确定出防水煤柱的具体位置,取得较好防水效果。如果巷道内部的断层比较多,可以适当减少巷道的交叉点数量,减小巷道的实际交叉点面积,通常来讲,巷道交叉点与采煤作业面的上下出口,尽可能避开小断层,若无法避开,需要对小断层进行加固处理[5]。作业面在正常生产环节,需要逐渐加快作业面的推进速度,减小作业面回采对煤层底板带来的破坏。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措施进行有效分析,例如制定完善的防治计划、建立井上下水位监测系统、定期检查矿井防排水系统等等,能够有效提升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效果,故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