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源泉
2023-03-25本雅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1期
[德]本雅明
几个世纪以来,不难察觉,死亡在一般人的意识中已不再是那么无处不在,不再是那么生动可感的了。
近来,这种变化的进程愈益加快了。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养老院,有保健性的,有社会福利性的,有公立的,有私立的,这些设施带来一个附带结果——这也许是潜意识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人们有可能躲开死亡的场面。
死亡曾经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个公开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谕导生者的过程。不妨想想中世纪的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死亡场面:临终者的睡榻变成了国王的宝座,房屋门户敞开,人们纷纷涌入,趋前晋谒。进入现代以后,死亡被越来越远地赶出了生者的感觉世界。在过去常常没有一座房子甚至没有一间屋子没有死过人。伊维萨岛的一座日晷上刻着这样几个字:“Ultima Multis”(这是许多人的最后一日),这体现了中世纪人们的心理状态。其实,在他们看来,这句题词不仅有时间上的意义,也有空间上的意义。
今天,人们居住在从未沾染过死亡的房间里,从来不接触死亡,当他们的末日临近时,他们的后人便打发他们寄居在疗养院或医院。然而通常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不仅一个人的知识和智慧,而且连他全部的真实生活——而这正是构成故事的材料——才首次呈现出可传达的形式。在一个人的生命行将结束,一系列的画面在他内心活动起来,展开他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遭遇自己时的一幅幅图景的时候,突然间,那难忘的一切带着他的音容笑貌出现了,赋予和他有关的一切以权威,而这权威是每个人在死的时候都对他周围的人拥有的,就连最不幸的可怜虫也不例外。这种权威就是故事的真正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