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三、八单元 自我评估
2023-03-24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 《辛丑条约》签订后,《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出现,华兴会、光复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成立。这反映了当时()
A. 师夷长技的认识
B. 民主革命的潮流
C. 维新变法的主张
D. 国民革命的要求
2. 1911年广州起义前,黄兴绝笔书“本日驰赴阵地,暂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这反映了革命党人()
A.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 宣扬民主与共和理念
C. 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D. 團结奋进的拼搏精神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B. 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C. 鼓励了人民参政议政
D. 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
4. 1924年,上海《申报》刊文评论时局:“北京所发生之事实,于全国无重大影响,北京乃一隅,而非全国,且不能统治全国。”这一评论客观上反映出当时()
A. 军阀割据严重 B. 首都往南迁移
C. 民众漠视政治 D. 列强鱼肉百姓
5. 1922年,北京、上海等地报纸举办了“成功人物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主要在于他()
A. 主张学而优则仕
B.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 发展新闻出版业
D. 倡导了“实业救国”
6.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摘抄的知识点。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 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C.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
D. 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压迫
7. 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表明()
A. 民众的生活方式已西化
B. 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C. 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D. 自由平等风尚成为潮流
8. 下图是1902年与1912年中国新式学校数量数据图,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清廷救亡图存发展近代教育
B. 科举制废除促进近代教育发展
C. 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教育转型
D. 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9. 1937年,贺绿汀受八路军火热的战斗生活鼓舞创作出《游击队之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作者意在()
A. 丰富文化生活,开展新文化运动
B. 宣传土地革命,号召打土豪,分田地
C. 激发爱国热情,宣传抗日救亡
D.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
二、非选择题(共23分)
10.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组老照片
材料二 一组文字史料
(1)根据材料一的图一和所学知识,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怎样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5分)
(2)材料一中的照片留下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根据图二、图三中的信息,谈谈这两座城市留下了哪些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实业之要港”建设的设想不能付诸实践的原因。(2分)
1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6—1927年上海人口官方统计表
材料二 上海开埠以后,上海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传统的城市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大都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引领风气的作用。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口岸;上海集中了众多的洋行、银行等商贸组织和机构,形成以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型经济;上海孕育出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等民族资本工厂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人口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出现的“历史性变化”对我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3)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除了上述内容,请举一例说明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生活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见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