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平台标准体系应用研究
2023-03-24郝志浪张瑜东吕俊娥张剑
郝志浪 张瑜东 吕俊娥 张剑
摘 要:为了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自然资源部制定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体系》)。本文通过项目的建设设计了公共类标准体系的分类、构建原则和体系建设内容,以数据标准规范(数据分类、资源目录建设、数据编码、数据发布)、技术标准规范(平台建设、数据交换、数据服务、安全保障)和管理标准规范(数据库管理、数据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为体系建设内容,使得各部门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能够有章可循,为政务平台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字: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1.005
0 引 言
2021年1月,自然资源部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要求,制定了《标准体系》。《标准体系》以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为核心,按照业务总体设计和调查监测工作流程构建,涵盖了通用类标准、调查类标准、监测类标准、分析评价类标准、成果及应用类标准5大类、22小类[1]。《标准体系》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化业务流程和内容为主,在试行过程中鼓励产学研用各领域积极参与,对重点领域和需求方向开展业务拓展,不断地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本文以某市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系统项目开发为依据,研究适用于“省市(区)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三级业务平台构建的标准体系流程。
1 标准体系分类
标准规范制定能够给系统建设的各参与方的业务互联互通互操作提供基本保障,围绕数据采集、组织、分类、保存、发布与使用等生命周期各环节建立规范和标准[2]。针对平台建设的公共类标准可分为数据资源类标准、系统类标准和管理类标准三大类,主要对各个系统通用数据、技术要求以及管理进行规范。
(1)數据资源类标准
数据资源类标准包含编码规范、元数据规范等内容,解决双方或多方对数据语义的无歧义理解,数据交换必须按照规定数据结构完成。数据类标准包含数据分类、资源目录建设、数据编码、数据发布等标准。
(2)系统类标准
系统类标准针对系统建设的需求、业务、集成、接口技术和安全保障等内容进行规范,主要包含系统架构搭建、接入方式要求、共享开放技术、应用接口设计等标准。
(3)管理类标准
管理类标准规定政务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共享、开放过程中的运作机制、操作流程,涵盖机制规程、运维管理、检测评估三个层次。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业务管理等标准。本平台标准体系建设内容见表1。
2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1)切实可行,准确实用
标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尽可能利用已有的成果。标准的制定力求准确实用,使执行者易于理解和执行,既不要让标准规范所涵盖的领域过宽,使编制的标准规范没有实际技术内容;也不要让标准规范所涵盖的领域过窄,造成对标准规范的肢解[3]。
(2)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积极采用国内、行业内经过科学验证和生产实践检验的标准规范,做到安全可靠。标准规范中的各项规定能够反映当前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和生产建设的先进经验,能够促进、指导系统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性,引导项目顺利开展。
(3)遵循国标,易于扩展
本项目的标准建设首先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然后再根据总体设计和当前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后期业务扩展,能够适应行业的变化。
3 标准体系内容
3.1 数据标准规范
3.1.1 数据分类标准
数据分类标准是对业务平台用到的各类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元数据分类规范和数据转换规则。标准字典如城市代码、职业代码等国标或者行标,以自动/半自动化的ET L代码方式作为输入,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数据分类标准参照《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应用实施报告(1.0 版)》进行建设。
3.1.2 资源目录建设标准
资源目录建设标准规范了资源目录的元数据、资源分类标准、资源编码规则,并依此对目录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1)元数据标准规定了资源元数据和服务元数据应当遵循的内容标准[4],包括资源名称、资源发布日期、提供单位等数据元,参照GB/T 21063.3-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进行建设。
(2)资源分类标准规定了信息资源的分类原则与方法以及分类类目表,参照GB/T 21063.4-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4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进行建设。
(3)资源标识符编码规范规定了资源标识符的编码方案,给各个资源设定唯一的标识符,参照GBT 21063.5-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进行建设。
3.1.3 数据编码标准
由于业务不同和建设机构不同,相关部门的数据格式差异很大,数据编码标准整合不同行业部门上报的基础性业务数据,在逻辑上依据国家业务标准统一定位,以实体标识码(如身份证、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等)为基准点,为各类多元异构数据统一数据编码,具体标准参考各行业的标准规范,这里不再赘述。
3.1.4 数据发布标准
数据发布标准规范数据服务向不同渠道发布时的流程及方法,保证数据发布及时有效、内容丰富,满足用户需求,主要从发布内容、发布方式、发布流程和资源服务四个方面构建。
3.2 技术标准规范
技术标准规范围绕信息采集、分类、存储、发布与使用等过程中用到的技术进行规范化,解决信息资源的不一致性带来的系统级联不统一问题,是系统集成和互联互通的基本保障。
3.2.1 系统建设标准
系统建设标准规定了系统在总体架构设计、数据接入规范和应用接口规范等内容。
(1)总体框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接入系统、交换传输系统、支撑服务系统、分析管理系统、业务分发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等[5],参照GB/T 21062.1-2 0 0 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1部分:总体框架》进行建设。
(2)数据接入规范包含系统运行环境要求和网络环境要求两部分内容。运行环境规定承载共享各信息库、信息系统及其交互的基础环境的要求,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交换机、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的要求;网络环境规定对各政务部门接入系统所依托的网络的要求。
(3)应用接口规范指的是数据交换、业务共享和应用支撑的应用接口标准,主要包括技术要求和接口报文规范两部分。技术要求规范了各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环境的功能组成要求和实现互联互通的技术要求;接口报文规范了交换数据格式、数据类型、表达方式等内容,并包含通信模型的规定。
3.2.2 数据交换标准
数据交换标准主要规定基础信息数据结构和数据交换协议两部分内容。平台建设应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各类数据的集成管理,需全面考虑数据的现实情况,已有系统和新建系统的数据差异、不同平台和数据库环境的差异、不同业务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技术性以及其他经济因素等影响因子[6],在数据交换阶段需尽量不涉及具体业务,采取松耦合的数据集成方式对现有系统进行数据抽取,为各个分子系统数据分析提供支撑。
3.2.3 数据服务标准
数据服务标准的建立是为了统一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需在数据资源的分类方法、编码规则、标识语言、数据格式、交换协议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规范[7],标准制定将数据从服务模式上统一管理,可通过扩展通用元数据的方法来创建适应于平台的元数据标准(可参照ISO、OGC元数据标准),搭建一个涵盖通用服务、公共组件服务和专题服务的数据服务体系。
3.2.4 安全保障标准
安全保障标准为系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主要包含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安全认证等内容[8]。
(1)物理安全涉及系统的设备、设施、配套组件以及运行环境安全等方面,参照GB/T 21052-2007《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进行建设。
(2)操作系统安全是操作系统实现安全等认证采取的必要安全措施,参照GB/T 20272-2006《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进行建设。
(3)网络安全技术指的是网络设备的技术要求,参照GB/T 21050-2007《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GB/T 18018-2007《信息安全技术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0-2007《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等规范进行建设。
(4)安全认证指的是提供鉴别、加密、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服务,包括数字证书管理、身份鉴别、数据加密、密钥备份与恢复等要求,参照GB/T21053-2007《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 PKI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进行建设。
3.3 管理标准规范
管理标准涵盖信息资源管理、交换共享、业务约束等方面内容。从数据治理角度出发,以业务管理和质量管理为目标,对各级机关单位推进信息资源管理提供管理参考规范,约束各部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职责和业务规范,促进更高层面的业务整合和整个政务机制的逐步完善。
3.3.1 数据库管理标准
数据库管理标准是保障数据库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针对结构化、文档、空间等不同类型数据库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则,包括安全策略、备份恢复策略、定期维护优化、日志审计管理等,参照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进行建设。
3.3.2 数据质量管理标准
数据质量管理标准针对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匹配校验,保证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规定了导入质量校验规范和整合质量校验规范两部分[9]。导入质量校验规范是对数据导入过程进行质量校验规范,主要包括原始数据完整性校验、一致性校验和规范性校验;数据整合质量校验规范是对数据整合的过程进行质量校验规范,主要包括人工匹配质量校验规范、唯一性校验规范、基本信息完整性校验规范等。
3.3.3 业务管理标准
业务管理标准是平台建设期间为建设方、承建方、外包方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主要针对项目管理五大目标(计划、进度、质量、成本、风险)和项目建设五大流程(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等全项目生命周期进行管理[10],参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建设。
4 结 论
本文依据自然资源部制定的《標准体系》,结合某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平台项目规划建设,设计了针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项目的公共类标准体系分类、构建原则以及具体的标准体系内容,解决不同部门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过程中面临的设备重复布设、数据重复采集、资源命名规范、技术多样化、管理多样化等问题,支持不同部门的业务建设协同,推动政务系统数据资源的共享互换,使得各部门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能够有章可循,但随着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和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不断开展,标准体系内容的构建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更好地指导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王宝锋.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背景下调查工作思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6):13-14.
杜预.盐城市地税系统信息管税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樊铁山.煤矿风井防爆装置自动复位技术及标准研究[J].河南科技,2017(2):91-93.
嵇俊康,劳知雷,魏文翠.会计数据采集中的元数据标准探讨[J].会计之友, 2010(2):53-56.
袁东,徐永兵,闫士秋,等.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调度运行管理系统[J].水利信息化,2020(5):68-72.
汪川.制造数据交换协议及制造服务平台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周冬锁.鄂尔多斯市服务型矿政管理电子政务系统设计[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桂华平,李永刚.建立信息监督机制化解银行信息化风险[J].华南金融电脑,2005(9):32-33.
胡一飞.浅析营运商在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J ].中国电子商务,2014(2) :21-24.
余满峰.论互联网思维对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8(33):50-51.
作者简介
郝志浪,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研究。
张瑜东,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吕俊娥,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遥感地质与生态修复方向研究。
张剑,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
(责任编辑:袁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