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2023-03-24邹峰

消防界 2023年14期
关键词:消防安全高校发展

邹峰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背景下,高校作为为国家培养社会人才、为专家学者提供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场所,对于高等教育进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有力保证高校教育与研究安全,开展对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有必要。本文先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火灾事故的基本特点,选择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为分析对象,对目前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高校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针对性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消防安全发展建议与防火要求。

关键词:高校;消防安全;发展

引言

就目前而言,高校建筑物总体上分布较为集中,人员流动性与密集程度极高,用电负荷较大、易燃易爆物品也较多,容易形成许多潜在的火灾事故隐患。尤其是高校在设置基础科学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后,由于使用频率高,往往会存放许多贵重的实验物品与技术资料,且大多数实验用品均属于易燃易爆、具有剧毒性的化学药品。与此同时,实验室的实际实验操作都需要在高温高压、高电压与高转速的环境下进行,蒸馏、回流、萃取与电解等实验操作本身也具备一定的危险性。这样一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造成贵重仪器设备、重要技术资料的损毁与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将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工作摆在日常管理的突出位置。

一、高校火灾事故的主要特征

(一)双重性

从本质上说,高校火灾事故的双重性主要是指无法精准确定火灾事故发生、发展与防治的基本规律,事故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火灾事故本身的成因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可以预判的,因此兼具随机性与确定性的双重特征[1]。一般来说,若特定的可燃物存在于可燃环境中,火源能否引发火灾,可以在科学工具的帮助下做出事故模拟;值得注意的是,火灾事故本身影响范围极大,人为因素、可燃物、环境条件与火源的多样性也让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可见,在高校这种人员密度大、建筑物集中的地区,火灾事故的双重性特征无疑有着更明显的表现。

(二)多样性

由于高校中不同的建筑往往对应着不同的校园管理功能,因而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高层建筑与地下建筑,同时也设置了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与教师办公楼等不同职能的建筑。此外,高校建筑一般也包括承担文体娱乐职能的体育馆、礼堂以及涉及师生生活的食堂、招待所、教学实习楼与生产厂房等。这就让这些建筑在基本结构、防火标准与耐火等级等方面存在差异,最终使火灾事故发展与蔓延规律有着多元化表现。

(三)特殊性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让越来越多的高校扩建了实验室,装备质量更是显著进步。特别是一些高校已经成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装备与材料投资规模大都在几百万至几千万元不等。与其他火灾事故所不同的是,一旦火灾事故在高校实验室发生,则高校与国家都会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除此之外,实验室工作常常需要接触活泼金属与各类电气设备,防火灭火要求也会根据起火原因与火源材料的不同而表现出灭火措施的特殊性,需要在火灾事故发生后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灭火[2]。

二、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师生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从原则上说,高校在高等教育中需要承擔培养国家人才、开展科研活动的社会责任。对于需要使用实验室的师生而言,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与学生都会严重忽视日常消防安全培训,不会对防火安全给予足够关注,最终弱化了消防安全意识,无法形成防火法治观念。一方面,防火灭火知识与技能以及逃生自救常识无法通过培训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师生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行为也时常违反用火用电安全标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不能及时采取自救与灭火措施,更不会正确使用消防安全设施保护自己。

(二)实验室火灾事故频发

通过观察众多高校火灾事故案例,不难看出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的频率最高。第一,实验室负责人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对防火工作缺乏责任心,麻痹大意,因此无法很好贯彻落实消防安全制度。第二,对易燃易爆危险品没有进行安全存放、谨慎管理,依然有不少实验室对易燃易爆试验品的存放与管理工作缺乏标准流程,没有严格遵守防火安全规范,甚至出现了易燃易爆危险品集中堆放在教学楼区域、把试剂库当成实验室的现象。第三,高校在完善实验室设备过程中,不注意用电安全,时常乱拉电线,让原本就出现老化的电路在超负荷环境下长时间运行,从而导致接触不良,引发火灾事故。第四,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配备足够的消防安全器材,或消防器材已经过期、没有及时更换,甚至有的消防器材与实验室的消防安全标准严重不符。

(三)高新产业防火管理不足

如今,高校的新建与扩建项目使许多高新产业实体得以建立起来,如医院、宾馆、后勤服务楼与科技产业公司等,不但涉及了许多建筑种类与范围,还增加了人员的密集程度与流动性,无法在消防安全方面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这样一来,高新产业的消防安全就存在巨大缺口,管理死角与多管漏管现象频频发生,甚至有的产业在研发科技产品时不会对消防安全形成系统性认识,从而使火灾事故发生概率居高不下[3]。

(四)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

通常情况下,高校建筑类型多,数量也多,往往设置众多消防安全设施,如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建筑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消防供电系统以及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等,它们无一例外都需要得到定期维护、更换与保养。然而,在不少高校实验室中,消防设施在安装完毕之后就不再设置对应的维修保养机制,使得消防设施在长期使用中出现损坏情况,无法正常使用。

三、高校实验室火灾事故频发的主要成因

(一)消防安全培训职能长期缺失

从理论上说,广泛建立消防安全学习机制,是高校消防工作的重难点之一。通过集体培训,才能有效促进广大师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与灭火知识,学会火场逃生基本技能。然而,仍然有不少高校对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严格抓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使消防安全培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与科学性,每年只是象征性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培训。此外,也有一小部分高校受到财政经费规模的限制,在日常运营与管理过程中取消了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导致这些高校的师生对消防知识一窍不通,既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又无法学习运用基本的火场逃生技能。

(二)高校对消防安全的投入较少

部分高校由于财政经费限制,无法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投入足够资金,常常以能省则省的态度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无法完善与整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高校成立时间晚、综合实力弱,在安排资金时也几乎不会对“看不见效益”的消防安全工作给予资金投入,甚至大大缩减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或让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兼任。这样一来,消防安全工作反而分散了高校人员的工作精力,无法正常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实验室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弱

现如今,不少高校的管理者在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时,既没有高度重视自身消防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又对消防安全教育、安全出口、安全用电管理、建筑消防设施与防火检查等方面的业务标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只是学会了简单的灭火器使用操作要点,不但无法支撑消防宣传工作,组织消防安全学习,也无法及时发现实验室潜在的火灾安全隐患[4]。

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实验室教学工作中强调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但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反而没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错误地认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与实验室日常教学与科研毫无联系。一方面,只是在口头上表示对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视,领导的相关检查也只是走过场;另一方面,虽然存在消防安全责任书签订这一制度性管理环节,但文件内容过于单一,针对性与约束力薄弱,既没有设立对应的实验室消防安全考评机制,又无法将实验室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四、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改进建议

(一)广泛推广落实实验室消防安全培训

正是因为高校实验室的火灾事故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因此强化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开展实验室消防安全培训势在必行[5]。一是要立足于广泛宣传教育的工作阵地,如校报校刊、校园内网首頁等开辟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专栏,鼓励师生参观消防站、参加消防知识大赛、设计消防安全广告牌等,从而养成学习消防知识与技能的意识;二是要积极联动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与知识技能教育工作,让消防安全知识能够潜移默化融入到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成为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针对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的多方部门与管理主体开展专业性、针对性更强的定期培训,积极培养消防安全骨干,让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继续走近师生[6]。

(二)加大实验室消防安全投入

首先,应当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高校领导层入手,以自上而下的方式率先促进他们清醒认识到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在日常校园工作会议上,要基于自身实验室消防安全巡察工作成果,合理安排已经获得的财政资金,尤其要在消防器材设置、消防物资储备等方面进行资金倾斜。最后,实验室日常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可能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高校领导要及时设置专项工作小组,积极认识到科研防火与消防设备更新需求,聘请专业的消防工作团队,从而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实验室消防设备的保养与更新工作中去,做到专款专用,为实验室消防隐患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7]。

(三)建立健全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

若要从制度方面推进与完善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高校可以积极设立消防安全专项工作小组,根据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基本要求,具体制定定期检查评议、消防安全责任制等制度,进一步细分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与不同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同时,对于实验室的消防安全管理也需要重点标注消防安全重点区域和部位,定期组织检查消防安全责任的具体落实情况,以此充分调动各个单位与部门的消防工作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积极响应教育发展号召,不但持续加大综合办学力度、增强办学实力,而且也在新建与扩建校区实验室里应用各种新工艺与新材料,不可避免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高校师生众多,人员密集,消防管理意识没有系统性建立起来,导致学校领导与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同样也有待提高。本文通过系统性论述与分析高校火灾事故基本特征,清楚了解高校消防管理工作发展现状,从实验室消防安全建设入手,针对实验室消防安全建设提出了科学的改进建议,力求为促进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8]。

参考文献

[1]

高瑞晗.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J].广东化工,2021,48(22):282.

[2]丁京.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消防,2021,6(06):67-68.

[3]刘子贤.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现代交际,2021(11):184-186.

[4]翟丽霞.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67-68.

[5]崔学敏.新形势下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索[J].今日消防,2020,5(08):80-81.

[6]李海.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决策探索(中),2019(05):78.

[7]王虹.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探索[J].决策探索(下),2019(03):87-88.

[8]杨雪,刘德明,丁若莹.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307-310.

猜你喜欢

消防安全高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户一表”改造给老旧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