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2+2”课程思政实践

2023-03-24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价值观

王 芹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个单独关税区、跨地方共同体”的鲜明特征;同时面临内部多元族群关系处理、外来族群文化融合和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等诸多挑战。因此,加强以“五个认同”为核心内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增强“五个认同”的常态化教育,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2022 年11 月30 日,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了ChatGPT,ChatGPT 是人工智能内容生产AIGC 的典型代表,一经问世就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开启了智能互联网时代。从PC 互联网时代(Web1.0)到移动互联网(Web2.0),再到智能互联网(Web3.0 乃至于元宇宙),“场景”或者“情境”成为互联网构架中的关键之维,“人(主体)—货(价值对象)—场(场景或者情境)”从“黑箱化”到“灰箱化”“白箱化”,从更高维度上实现了互联网迭代和发展层面的升级,更好地满足数字社会对现实情境重构、关系规则重构、社会要素重构等全要素的价值重构的诉求[1]。

因此,立足智能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支持,以新闻传播类专业为例,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特色的文化思政资源,开展“2+2”课程思政实践,即“2 观(专业课程观、文化价值观)+2 线(线上、线下)”有机融合,革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以ChatGPT 为代表的“认知智能”工具有效嵌入新闻传播类课程思政实践的路径,是智能互联网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势所趋,值得探索和研究。

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特色的新闻传播类课程“2+2”课程思政实践

(一)“2+2”课程思政的内涵

“2+2”课程思政实践指“2 观(专业课程观、文化价值观)+2 线(线上、线下)”。从本质上溯源,课程思政实为一种专业课程观与文化价值观有机融合的教育。专业课程观主要针对某个具体领域的现象,通过相关知识传授和思维启发,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解决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问题。价值观主要解决为人处世的思想意识问题。专业课程观与文化价值观的有效结合,能有效处理从技术层面、决策能力层面、创新能力层面再到价值意识层面的社会问题。而文化价值观,即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信奉和普遍倡导的信念,并通过形成行为规范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2]。我国学者杨中芳认为文化价值观包含3 大层次:世界观(包括宇宙观、变迁观、环境观、理想世界等)、社会观(包括组织制度、人群关系、社会规范、人际结构等)和个人观(包括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自我发展等)[3]。提炼几千年赓续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秉持多元文化共存、兼容并包的价值观念,如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墨家思想的“非攻、节用”等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及宽容厚德与换位思考的处世价值观、“致中和”的人生境界观、“和而不同”的社会交往观、“天下一家”的国际外交观、“天人合一”的宇宙和谐观等[4],对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2+2”课程思政实践中的“2 线”,即线上和线下。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在拓宽新闻传播类课程的专业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思政元素,特别是二十大的精神内涵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内涵要义等思政元素上,恰当使用线上平台教学、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时时观测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错误的价值取向,正确引导学生形塑健全的人格,做有正确认知、有正确的文化信仰、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二)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特色的课程思政实践

2015 年3 月,“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新概念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等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九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具有明显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多个城市族群”的特征。作为特殊地位体现为“四重概念”,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经济概念、政治概念、文化概念。它更是一种社会整体发展观,它既作为经济地域共同体存在,也作为文化共同体并存[5]。

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地,也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中心。虽然粤港澳三地有着不同的政治体系与法律体系,但溯源粤、港、澳三地文化,具备历史同脉、文化同根、语言同源等显著特征,呈现出以岭南文化为主导、多元文化共存互融的景观。《粤港澳大湾区框架协议》强调,将大湾区建成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共建人文湾区,深入挖掘和发挥岭南文化在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建构三区共享的粤港澳文化体系,具有紧迫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新闻传播类课程为例,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大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铸牢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考虑“2+2”课程思政实践,即“2 观”(专业课程观和文化价值观)、“2 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与学习方式)。首先,建构属于新闻传播类课程特色的专业课程观和文化价值观,开展专业思政教育。打造《新闻编辑学》《新闻学原理》《视频新闻采编》《新闻伦理与法规》《新媒体与社会》等专业课程群,挖掘同类相通课程的思政延展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新闻学的课程体系与文化价值观;其次,开展粤、港、澳三地研学活动,拓宽“线上”与“线下”资源,线上挖掘和拓宽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特色的公共数据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传承岭南文化,提高内地对香港、澳门等地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认识,以更加兼容并包的姿态推进文化交流。线下积极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爱国爱党爱港爱澳教育等研学活动,拓宽社会调研、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文旅研学等渠道,发挥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的入脑、入心作用。

二、智能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类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2 年11 月30 日,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成功开发并发布了ChatGPT(Chat Generative Re-trained Transformer,即“生成型预训练聊天机器人”),它的出现标志着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时代,它具有自主行动,能够全面辅助人类完成部分任务,具备深度学习、感知人的情感倾向、“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等特征。

ChatGPT 以对话式传播来激发 “个体参与传播”的意愿,通过交流和沟通激活个体的“内心情感诉求”,突破了空间、人群、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促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共传播走向智能互联网(ChatGPT 可内嵌于互联网平台) 语境下的深度传播,也为高校大学生的“线上”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利用线上ChatGPT 工具研究学生学情和思想动态

美国学者霍恩斯坦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6]将情感、认知、动作技能和行为等四个领域纳入教育目标分类的基本框架中。它将人的整体性发展作为教育目标的落脚点,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后应该呈现态度、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的整体性变化;将知识的建构视为动态、过程性教育系统目标的达成度,这个过程性教育系统的主体是学生,输入的是信息或他人的知识、经验。动态、过程性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感、认知、动作技能、行为等领域的全面教育,输出的结果是有认知、有文化信仰、有综合能力的完整的人[7]。根据以上美国学者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基于高校不同学生的“态度”“认知”“信仰”“价值观”“情感”“动作技能”“行为”等的评价和测量,可以利用ChatGPT 个性化、可视化、定制化的功能,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动态,定制化推出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案。

(二)利用ChatGPT 丰富教案内容,检索、生成知识点相关的多模态的教学资源

课前,新闻传播类课程的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检索时,可以向ChatGPT 输入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的查询语句,ChatGPT 会快速检索并生成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试题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ChatGPT 对检索到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和筛选,提高教学资源辨识度,并提升教学资源的整合效率。此外,教师可以利用ChatGPT 的创意写作能力,生成多模态、可视化的教育资源,如信息图表、可视化知识点逻辑图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理解、运用知识点。例如,随着GPT-4 等技术的发展,ChatGPT 的多模态、可视化生成能力也将不断提升,可生成可视化的报纸版面编排流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报社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等。另外,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师可以利用ChatGPT 对知识点进行串联、整合、组织和联想,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以《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中讲授“版面设计” 这一章为例,ChatGPT 可帮助教师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如“新闻媒介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编辑方针”等,并关联这些知识点与“版面设计”之间的内在逻辑,可以将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将课程内部的前后知识点融会贯通。

(三)利用ChatGPT 设计课堂创新性活动,在“沉浸式情境教学”的浸润中升华情感

课中,以新闻传播类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借助ChatGPT 生成情境类实践活动或沉浸式情境的体验游戏等,有助于“点燃”课堂氛围的活跃度,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当教师讲授“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ChatGPT 辅助设计一个关于“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的沉浸式情境类游戏,让其提供情境类游戏的基本步骤、游戏规则及加强游戏互动、深化“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这个知识点理解的建议;ChatGPT 也可用于创建新闻实务类“沉浸式情境”的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通过ChatGPT 辅助的角色扮演之类的情境体验升华对新闻编辑工作岗位的认知、情感认同、专业认同,与此同时,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分工与合作能力;ChatGPT 的构建,把虚拟实践教学搬到课堂,以创造性的文字、图像、视频等多模态话语与其他互联网资源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形式,强化学生的可视化、情境化体验。

(四)利用ChatGPT 工具设计拓展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学习效果检测、评价与反馈机制

课后,基于启发式内容的生成,ChatGPT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生成针对性强、贴近教师与学生双向需求的实践活动,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文化资源纳入ChatGPT 预训练的数据文本中,基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高效调出适配学生走访、参观的社会实践活动场地和实践基地教育资源,设计定制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有助于培育学生爱国爱港爱澳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强化文化认同。

学生在完成课后社会实践后,ChatGPT 的 “认知智能”可客观地评判学生创作的实践作品,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同时制定多元智能的综合测评方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协调管理合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进行全方位测评。另外,ChatGPT 的“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 功能也有助于高校教师在课前采集学生学情和学习基础的数据、课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监测学生学习的思想意识动态和纠偏错误的价值导向,实现智能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信息化学习过程的闭环。

三、结语

以ChatGPT 为代表的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模式、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生态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新闻传播类专业为例,充分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特色的文化思政资源,开展“2+2”课程思政实践,即“2 观(专业课程观、文化价值观)+2 线(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并进一步探索以ChatGPT 为代表的“认知智能”工具如何有效嵌入新闻传播类课程思政实践中,革新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而更好地实现人机和谐共生的“智慧教学”。ChatGPT 作为强人工智能工具如何有效融入定制化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将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引向体系化、智能化、学生思想动态可溯化、信息获取定制化等多个向度是未来拓展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