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

2023-03-24

高教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通识书院南京

李 丹

(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学院,南京 211815)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其核心是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近些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但人才培养质量却不尽如意。为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件提出,“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方面,可以探索建立书院制等学生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为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本科教育组织模式,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推行书院制教育模式,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和南京审计大学等。据统计现已有近五十所高校成立了近一百五十家形态各异的大学书院。

书院自古就有,但现代书院制不是传统书院的简单回归,更多的是一种创新与突破。在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大背景下,众多高校实施书院制改革,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破传统教育发展瓶颈,改变过去重“管”轻“育”、重“专业”轻“人格”、重“功利”轻“融合”的问题,真正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1];二是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发展诉求,新一代大学生更加崇尚个性与自由,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也越来越强,书院制改革可以真正实现从大学生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让大学生参与管理、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三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制度需求,高校实施书院制改革,其核心是通过书院文化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在“专业课堂”之外,完善“第二课堂”,通过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人文社科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组织社团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些活动的开展要以书院制为依托,因此,书院制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制度需求[2-3]。

书院制改革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回归大学“本色”提供了一次重要发展机遇[4-5]。不过,在发展书院制改革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书院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很多高校在实施书院制过程中,因种种原因中途“夭折”,可见,书院制改革画面虽美,但真正落实到位,需要思想意识的突破、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6]。因此,本文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研究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政策建议,也为其他实施书院制改革的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 书院制模式及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现状

(一)书院制模式

书院制从发展模式上来看,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书院-学院”一体化模式,二是“书院-学院”双院制管理模式,三是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第一种模式为“书院-学院”一体化管理模式,该模式的特征强调的是书院和学院相互独立,具有实体的教学单位,能够承担教学任务,有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具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和自治权。主要用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交叉学科专业跨学科人才等本科教学改革的“试验田”,例如一些高校组建的人才班、实验班和尖子班等,浙江大学的竺可桢书院、北京大学元培书院均采取这种模式。第二种模式为“书院-学院”双院制管理模式,该模式的特征强调的是“书院与学院协同”,书院不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也没有专任教师。这种模式主要强调发展学生的“第二课堂”,形成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主要承载着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管理功能以及生活功能。这些学生同时受到各个院系的管理。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强调的是“学院和书院的协调关系”。学院以学术研究与专业发展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书院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负责开展通识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侧重于以宿舍为阵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在南京大学等高校均采取这种模式。第三种模式为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该模式大多基于宿舍楼设立。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兼具住宿、自习、研讨、课外活动与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社区化学习生活环境。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均采取这种模式。从三大模式来看,目前国内采取第二种“书院-学院”双院制管理模式的高校较多。部分大学书院制情况一览表见表1。

表1 部分大学书院制情况一览表

(二)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现状

在书院制三大模式中,南京审计大学主要采取第二种模式,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的情况如下:2014 年3月,南京审计大学实施书院制改革,在四大学生生活区分别成立润园书院、泽园书院、澄园书院及沁园书院。其中,润园书院共有学生5 196人,导师89名,涵盖学校本科4 个年级11 个学院的28 个专业。润园书院倡导“励学、敦行、协同、共进”的书院文化和“同学习、共成长”的书院生活方式,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努力把书院打造成学生“温馨的家园、心灵的港湾、成长的摇篮”。泽园书院共有学生5 589人,导师93名,141 个番号班级,28 个党支部。泽园书院紧扣“泽”的内涵,凝练了“知识达理共成长、自主止公泽天下”的院训,引导学生读经典、懂礼貌、行礼仪,培养优良品质、致力奉公,服务社会。澄园书院共有学生2 719名,导师56 名。澄园书院奉行“导师相携、校友砥砺、朋辈互勉、自主自治”的工作理念,继承和发扬古代书院文化精神,通过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和风采多呈的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视野开阔、知行统一、具有人文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沁园书院共有学生1 758名,涵盖本科3 个年级7个学院的18 个专业。沁园书院坚持“大爱为基、育人为本”,践行“立德、立志、立人”,以“求真、至善、尚美”为院训,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对南京审计大学四大书院的介绍,可以看到南京审计大学的书院制强调以“学生为本”,更加重视全方位的育人方式。

此外,为配合书院制改革,南京审计大学实施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7]。分别成立教务委员会、学务委员会及总务委员会(“三务”)。其中教务委员负责全面的教学管理职能,包括书院和二级学院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学务委员会负责全面的学生管理职能,包括书院和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总务委员会负责全面的后勤职能,保证书院与二级书院工作的正常开展。“三务”之间相互联动,定期举行交流,相互协调,共同推进书院制改革。

二 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的主要特征

(一)双重身份特征

南京审计大学实施书院制改革之后,全体学生进书院,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因此,所有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院人,也是书院人,学院主要负责学生专业课的讲授和科学研究工作,即负责学生的“第一课堂”,书院主要负责课堂之外的学生活动,例如通识教育、课外活动和学生管理等,即负责学生的“第二课堂”。此外,教师也同时具有双重身份,专业教师被书院聘任为学业导师、就业导师和社团导师等,这些导师在学院中负责学生专业课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在书院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生活、学习辅导和社团活动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这种双重身份,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广阔平台。

(二)管理的专业化、自主化、人性化特征

南京审计大学实施书院制改革之后,宿舍原本承担的角色发生了彻底改变,书院的管理队伍更加专业化,目前各个书院均配备书记、院长、辅导员及大批书院导师。完全改变过去“宿管阿姨”或“门卫”的管理模式。此外,除了书院管理团队更加专业化,书院制也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书院不是学校的书院,而是学生自己的书院,学生由过去的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给予学生发展管理才能的空间,既提高学生生活区的管理效率,又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三)学习、生活一体化特征

书院制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生活将融为一起,宿舍不再是单一的住宿场所,而是一个综合社区,在这里可以进行课程辅导、师生交流,也可以进行通识教育,开展文化活动。可以说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个人的交际能力。

(四)人际关系多样化特征

南京审计大学实施书院制之后,打破专业限制,同一书院,甚至同一宿舍可能有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因此,人际关系将由过去的专业的单一化转变为不同专业的多样化,人际交往更为广阔。此外,由于专业背景不同,通过自由交谈和思想交流可以开拓大学生视野,让多方面的智慧相互碰撞,融会贯通,也为大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书院文化全面育人特征

南京审计大学实施书院制改革的初衷,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改变过去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的状况[8]。优秀的大学不能只有专业,没有思想和内涵,大学应教会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因此,书院的文化建设将承担全面育人的重任,书院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还要帮助他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例如,通过名师讲座、课程辅导、传统文化教育、课外活动、野外素拓和大学生心理疏导等内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智商、情商、逆商[9-10]。

三 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并未及时转变

在校领导大力推动下,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书院制改革力度较大、时间较短,很多老师思想观念并未及时转变,仍然存在“管”学生,轻“育人”等问题,一些老师只负责课堂教学,课下基本不与学生交流,更不会参与到学生生活、课外活动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一些老师即使被聘任为书院导师,也基本不参与书院的任何活动。

(二)书院与学院缺乏协调互动

书院制改革之后,学生与教师均具有双重身份,应该说双重身份有利于书院与学院的沟通、协调,但现实情况是书院与学院渐行渐远,形成“两张皮”的局面。一些学院只负责专业教育,不涉及书院活动,一些书院只负责学生课下生活,也不涉及学院活动。两院之间缺乏协调互动,长此以往,书院与学院将被彻底隔离。在学生就业方面,按照目前管理模式,主要由书院负责,但书院对专业教育并不清楚,对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也不清楚,无法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学院和系部虽然承担着专业教育,但因管理权限问题,无法涉及学生的就业问题,造成近年来部分专业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

(三)导师工作开展不顺利

导师承载着书院建设者的教育理念,承担着全人教育的重要责任。南京审计大学实施书院制改革,也相应采用导师制管理模式,不过,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导师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缺乏严格的导师聘任程序,南京审计大学施行书院制改革之后,直接将学院老师转变为书院导师,一些老师在不情愿、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变成了导师,而反观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书院导师需要经过严格程序聘任,只有符合条件的老师才可以成为导师,由于在导师聘任上缺乏严格条件,造成了导师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二是缺乏详细的导师指导方案,老师被聘任为导师之后,工作如何开展,并没有详细说明,也缺乏相应指导,很多老师即使想做好导师工作,也不知从何做起。三是导师职责不清。书院成立之初,学业导师主要来自以前专业老师,每个专业教师负责一个对口专业班级,但随着书院制改革推进,一个学业导师要随机对接两个宿舍,这样一来,可能就存在管理混乱的局面。以本人为例,之前负责的专业班级,已经完全由其他老师负责,而本人负责的宿舍,没有一个是之前专业班级的学生,作为学业导师,应该对专业班级负责,还是对宿舍负责,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多头管理”“管理混乱”的局面。四是导师整体素质亟需提升。导师承担着全面育人的重任,因此需要一批知识面广、学术修养深、思想道德高的导师,但很多情况下导师自身整体素质很难达到要求。五是导师缺乏相应权利。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更加强调导师义务,但没有赋予导师相应的权利,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老师没有任何“抓手”,往往出现学生不配合的局面。

(四)书院制下课程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书院制下更加强调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因此,南京审计大学实施书院制改革之后,对人才培养方案也进行了全面修订。一方面压缩一些不必要的专业课,另一方面增加通识教育内容。这项改革符合书院制改革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压缩专业课方面,应该压缩多少比例,压缩哪些具体课程,没有与专业老师进行充分沟通,很多老师甚至面临无课而上的局面,此外在通识教育上,缺乏专业老师,虽然目前书院要求学业导师承担部分通识教育,但很少有老师能够胜任。对学生来说,一方面专业课减少,另一方面通识教育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可能造成学生学无所获。

(五)书院之间存在资源竞争问题

目前,南京审计大学共有四大书院,每个书院的职责基本相同,在建设书院过程中,书院之间往往存在着竞争关系。例如书院基础设施建设、学习区建设、图书室建设、社团归属和优秀评比等方面,书院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存在攀比,特别是一些重大活动,四大书院相互比拼,往往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此外,很多学生为参加书院活动,专业课程可以肆意请假,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不良影响。

四 政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转变思想

针对大部分教师思想尚未转变的事实,建议学校、学院定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解释何为书院制,为何开展书院制,如何进行书院制改革。通过培训交流解决教师心中对书院制的疑惑以及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全体教师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书院制改革。

(二)加强“两院”协调互动

南京审计大学的学院和书院应该是有机的统一体,不是毫无联系的“两张皮”,因此,建议学院与书院对接,学院的老师不仅要承担“第一课堂”任务,还要做好“第二课堂”工作,定期到书院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同时,书院的老师也要经常与学院互动,及时反馈学生需求。各个书院的学生,既要参加书院活动,也要参加学院活动,既要有书院归属感,也要有学院或专业归属感。

(三)加强导师培训,完善导师制

导师是书院的灵魂,导师直接决定了书院制改革能否成功,导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学院和书院是否能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导师制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建议如下:一是加强导师选聘工作,完善相应制度安排,真正遴选一批真正热衷学生工作的优秀教师,同时考虑学生诉求,让学生参与导师的选聘。改变目前人人进书院,人人为导师的状况。二是加强导师培训工作,提升导师全面综合素质。南京审计大学实施书院制改革较晚,缺乏相应经验,因此,建议学校邀请国内外书院制改革较为成功的高校,为南京审计大学的书院导师传经送宝,真正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此外,南京审计大学很多导师是新近两年的青年博士,专业性较强,但综合素质及处理学生工作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导师培训,全面提升导师的综合素质。三是合理安排导师资源,杜绝多头管理。目前导师分为学业导师、就业导师、社团导师和“两课”总导师等,但各个导师的任务应有所区别,每一种类型的导师的职责应该明确;此外,根据导师负责制,每一个导师负责的学生也应该明确,避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四是加强导师的激励举措和考核机制。在目前精神奖励的基础上,必须配备完善的考核指标和物质奖励,包括在支撑评审等方面对优秀的书院导师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四)完善书院制下的课程改革

一方面允许书院加强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并相应设置学分,另一方面允许学院压缩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但为了减少因改革带来的矛盾,建议无论是通识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必须与书院、学院、教师及学生进行充分沟通,真正压缩一些设置重复或没有实际意义的课程,增加一些学生需求较旺的课程。同时,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考虑现有资源能否承担通识教育的任务,不能通过“拉壮丁”的方式解决通识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

(五)鼓励书院之间合理分工,杜绝恶性竞争

南京审计大学四大书院不应该是恶性竞争关系,而应该是合理分工关系,每个书院应该做出自身特色,减少不必要竞争。特别在社团、基建、大型活动中,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全校评优中,应设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杜绝暗箱操作。此外,建议南京审计大学打破书院与书院的隔离,允许教师、学生、辅导员自由流动,每一个导师都有选择书院的权利,每一个书院也有选择导师的权利。

猜你喜欢

通识书院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白鹿洞书院记
南京·九间堂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