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型幼儿如何走出社交困境
2023-03-23陕西省西安市第五保育院王万华
陕西省西安市第五保育院 王万华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儿童期的个性特质中对成年后良好适应功能的最佳预测指标是儿童与其他儿童交往的能力,并不是学业成绩也不是良好的行为表现。同伴关系是儿童交往能力的具体表现,它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被忽略型幼儿作为幼儿群体中的一部分,如何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被忽略型幼儿
布渥斯基·帕克(Bukowski·W·Park)指出,被忽略型幼儿是指那些得到提名很少的幼儿,他们常被认为是害羞和退缩的,被忽视幼儿与同伴的互动一般都少于普通幼儿,具体表现为不喜欢交往,而且比其他幼儿包括普通组的幼儿,攻击、破环和消极行为都要更少;庞丽娟认为,被忽略型幼儿通常指在与同伴交往时表现为独自玩、离群、徘徊、观望、不招惹是非、不依赖成人的帮助等行为特征。因此,很少有人喜欢他们,也很少有人讨厌他们,其处于被同伴忽视和冷落的社交地位。从他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被忽略型幼儿在社会化交往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很少主动发起交往行为,即使有,一旦遭到挫折便会立即退缩,相比较而言,其交往同伴也更加局限。因此,引导被忽略型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非常有必要。
被忽略型幼儿缘由探析
1.教师因素
被忽略型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经常表现为不主动找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其他幼儿相处时总是忙于自己的任务,即使别人主动找他做游戏他也会表现出退缩、畏难的抗拒行为。他们遵守幼儿园的活动规则,且能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而教师面对全班幼儿时往往会忽视这类幼儿。
2.家庭因素
被忽略型幼儿在家里处于被动地位,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父母经常替孩子做决定——包办代替太多,即使孩子表现出不一样的想法,父母往往也会用自己的权威让孩子放弃坚持。慢慢地,孩子会在家庭中失去发言权,从而在内心形成“我主动表达也不起作用”的固有想法,由此否定自己的心理逐渐形成。
3.个性特征
被忽略型幼儿大多比较内向,他们会将所有的问题都指向自己,很少从外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地对自我认知建立起“我说的不好、我不能这么做、我就是不会和别人友好相处、他们都不喜欢我”等自我否定的交往信念。
改善被忽略型幼儿同伴关系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幼儿园人际环境
被忽略型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幼儿园所营造的友善型人际环境氛围。
1.幼儿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教师应通过改善指导语的个性化语言与被忽略型幼儿建立信任,让他们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只有建立了这种感情,他们才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所有事情,包括遇到困难时寻求老师的帮助。只有与教师建立了积极关系,幼儿才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同时放松自己的心理防线,产生一定的交往需求。首先,教师及时关注被忽略型幼儿的心理需求并及时满足。被忽略的幼儿经常表现出独处、胆怯、有需求也不向老师主动表达。这时,教师要善于观察,用温和亲切的话语让幼儿感受到爱与平等,这样他们才能慢慢放松警惕,并充分信任老师,进而愿意向老师说出自己的需求。
2.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帮助被忽略型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制定一些针对被忽略型幼儿的教育策略。比如,在取得幼儿的信任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且他们很容易回答上来的问题,邀请他们作答,这样让幼儿在同伴中慢慢树立一定的威信。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回答问题,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被认可,慢慢地他们会树立“我能行”的信念,进而愿意与同伴主动交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为被忽略型幼儿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
让幼儿先被动地接触同伴,进而发展他们主动和同伴交往的意愿。例如,在安排座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被忽略型幼儿和受欢迎幼儿安排在一起,也可以让他们为同伴服务,如让他们当值日生、为同伴分发餐具、帮老师拿器械等。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参与,他们被更多的同伴熟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肯定和需要,进而更乐意服务同伴,更愿意与更多的同伴建立联系。
4.创设爱与民主班级氛围
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爱意,这样幼儿才会产生对成人的依恋和表达需求。例如,幼儿哭泣时教师的拥抱和安抚;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耐心的等待和言语肯定……在班级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们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大胆表现自己。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被忽略型幼儿也会逐渐变成敢于表现自己、愿意主动交往的孩子。
二、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
1.建立平等友爱的夫妻关系
幼儿与他人所建立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习得的,因此,父母之间要建立平等友爱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其他的亲人关系。例如,父母经常笑脸相迎地拥抱彼此,孩子也会微笑着拥抱自己的同伴;父母经常讨论问题,孩子也愿意加入谈话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总之,通过夫妻之间传递出的和谐谈话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会形塑孩子习得人与人友好相处、积极表达的信念。
2.营造幼儿被尊重的民主氛围
家庭成员的观点应该被尊重,特别是家长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比如游戏时间、吃饭穿衣都可以和孩子商量决定,而不是父母的“一言堂”式的高控孩子的行为和决定。只有这样,孩子才敢于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总之,通过这种民主的亲子关系,幼儿会理解沟通的重要性,萌发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信念,进而产生强烈的沟通需求。
3.关注交往技能的示范作用
父母交往中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交往认知,在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时,父母表现出强烈的交往需求,社会性微笑和主动文明的交往行为往往会成为孩子学习的范本。比如,父母在聚会时表现出的拥抱、微笑、握手等都会传递给孩子。同时,父母可以在家和孩子玩交往游戏,在游戏中促使孩子习得交往技巧,进而生发出乐于与人交往的愿望。
三、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他人的评价
在孩子的行为表现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行为的积极方面,从积极的方面给予孩子正向的肯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正向的评价,肯定自己的能力。这样,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也有面对解决问题的勇气。通过他人的肯定,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也会倾向于“我能做好……”同时,孩子也会听到“你连这个都不会”“你真笨”等的评价,这时我们在安抚孩子的同时,让孩子辨别这些话语的不确定性,一件事情没做好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做不好,进而萌发积极奋发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心理。
2.给予交流的机会
被忽略型幼儿的交往模式更多的是被动型,很多时候他们在集体中是安静的、不被注意的。父母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亲子聚会,刚开始孩子表现出胆怯、害羞、被动,这个时候父母不要责令孩子去和别人做游戏,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和小朋友交流、游戏,慢慢地通过行为引导,被忽略型幼儿会感受到认识新朋友的乐趣,并愿意参加游戏。通过父母的多次引导示范,孩子逐渐习得了交往技巧,并愿意主动与同伴交流。
3.树立责任角色
被忽略型幼儿常常表现出怯懦的状态,教师和父母可以试着给他们安排一些角色,让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胆怯,并尝试着去克服胆怯。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刻意为其安排比如小组长、值日生等角色,这样,被忽略型幼儿不得不和别人发生联系,慢慢地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力量,在集体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愿意与他人主动交往。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尝试让孩子当出门时的监督员,提醒父母有没有带钥匙、手机等,这样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体会到自我力量,进而积极地与他人产生联系。
总之,通过教师与家庭的双向积极作用,被忽略型幼儿会逐渐习得同伴交往技能,并在交往中感受爱与需要,体验到自我成就,从而获得良好的同伴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