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2023-03-23牛文华刘亚敏

现代英语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二语学习动机外语

牛文华 刘亚敏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动态系统理论(DST)在20 世纪末被引入应用语言学研究,该理论打破了语言研究的共时探究模式,从时间维度出发探究语言及语言发展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随后,Dörnyei(2009)将这一理论运用于二语学习动机研究[1]。 该理论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较晚,研究者沈昌洪和吕敏(2008)首次将动态系统理论运用于二语习得(SLA)[2],我国动态系统理论下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逐步开展起来。 目前,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还不是很多,有必要对我国动态系统理论下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进行系统梳理。 本研究采用bibliometrics 与text analysis 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研究历程、研究对象、研究路径、研究内容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的回顾,进而反思了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的成就与不足,以期促进外语教学领域内理论的发展与建设。

一、 研究历程

笔者对2008 至今中国知网上发表的论文做了统计分析,基于对研究成果数量、研究路径等多维度的考量,将其研究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其整体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一阶段:理论研究期(2008—2012 年)。 这一阶段的总发文量为7 篇,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关注。沈昌洪和吕敏(2008)首次从DST 视角对二语习得理论进行探究,发现动态系统理论能提供一个融合二语习得中认知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框架,并通过两个层面的互动性促进语言的发展,该理论促使研究者将二语学习者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来探究[2]。 赵昌芝和杨连瑞(2012)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框架,从flow, motivational task processing 和the Ideal L2 Self 三个方面对学习者系统内的认知与动机的动态交互研究进行了阐述,为研究二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3]。 该阶段下的研究以理论层面的初步探讨为主,并未开展动态系统理论下的实证研究。

第二阶段:实证研究起步期(2013—2016 年)。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数量开始上升,总发文量为27篇。 自2013 年开始,开启了我国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的实证研究。 王明新(2013)通过动态系统理论探究学习动机认知因素对学习者英语语音水平的影响,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出建立英语语音水平的动机认知因素预测模型[4]。 同时,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也有了新进展,常海潮(2016)对定向动机流概念进行阐述,指出这一概念对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贡献[5]。

第三阶段:实证研究激增期(2017 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颇多,总发文量为95 篇。 尤其是在2017 年,发文量为17 篇。 该年发文数量的增多,与外语教育政策有着密切关系。 2017 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正式颁布,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并特别强调应同时兼顾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教与学。 因此,在研究领域内不仅要关注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更要注重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所以该阶段内的研究开始从大规模样本调查转向对个体的深入考察,从社会环境下沉至课堂环境,并结合了新的定性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变化轨迹进行了探究。

总体而言,我国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学习动机研究成果大体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与波浪式的前进方向,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从理论层面的探讨发展到理论与实证并重。 为了深度挖掘学习者随时间变化的学习动机复杂特征,仅从理论层面探讨不足以发现学习动机的发展规律,必须促进实证研究的发展,并结合跨学科的研究手段对学习动机的发展有更深的认识。 第二,从群体特征的关注到个体特征的关注。 学习动机作为一个心理因素,仅仅靠大样本的分析是无法把握其发展规律的,只有关注个体差异方能深入了解其学习动机变化的机制。 第三,从浅表研究到深层研究。 相关研究的研究视角、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变得更为具体,研究价值和意义也变得更为广泛,促进了外语教学领域的发展与建设。

二、 研究对象

我国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外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涉及不同教育层次的对象,其中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中学生、小学生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 这些研究中,本科生研究占总数的63.2%,其余研究对象的研究比例最高为17.1%,这说明该视域下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关注本科生,且以大学一年级学生为主,这与研究者自身的特征以及他们接触的工作领域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研究对象的覆盖范围及其在年级、专业等方面呈现的差异性,将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分为 homogeneity research 和 heterogeneity research。 其中,homogeneity research 的研究对象是指所处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相关文献共有57 篇,heterogeneity research 是指同一专业不同年级或不同专业同一年级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相关文献有19 篇。 这说明同质性研究是该理论视域下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重点。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涉及的研究对象覆盖由小学到大学整个学校教育阶段,甚至涉及毕业之后的成人非学校教育阶段,覆盖范围广,涉及人群多,但研究对象相对较集中,63.2%集中在高等教育的本科阶段,且集中于非语言专业学生和同质性学生。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校科研条件成熟,且教师专注于科研,容易产生更多的外语学习动机科研成果。 第二,非语言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受众更广,研究成果的可迁移范围更大,相比较而言会具有更大、更现实的研究价值。第三,研究者在研究设计之初更多考虑控制年级和专业等无关变量的影响,使研究成果更能体现出是受学习动机影响的。 总之,我国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探讨本科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对研究生、高职生、小学生以及社会群体的关注度不足。

三、 研究路径

该视域下的学习动机研究从理论研究为主发展到实证研究起步最后发展至实证研究为主,目前实证研究已占据绝大比重,为58.9%,因此关于研究路径的探究以实证研究为主。 在实证研究中,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路径一般采用跟踪研究、回溯研究以及跟踪与回溯结合的研究,探究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规律。

Follow-up research 是对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以便解释学习动机变化过程的特点。 于涵静和刘天琦(2019)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英语口语产出微变化的跟踪实验,证明了动态系统理论所特有的变异性分析方法和技术对英语口语研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6]。 李昆和俞理明(2022)对5 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两个学期的跟踪调查,主要考察了动机系统的发展变化轨迹特征、状态空间特征和系统间的相互适应[7]。 Retrospective research 是由学习者以现在为结果回忆过去的学习动机情况,于倩(2019)运用回溯性访谈探究两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人生不同阶段下的动机发展状况,揭示了较长时间内的英语学习动机系统的发展变化历程[8]。 戴运财(2023)运用二语动机水平绘图、访谈法和叙事法相结合的回溯性方法对三位优秀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9]。 Research combining tracking and backtracking 指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以达到对学习动机的全面认识。 常鹏云和Zhang Jun Lawrence(2020)通过听力水平测试、定向性动机流问卷调查和回溯性访谈等考察5 名外语学习者近三年的听力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的变化机制[10]。 回溯性研究对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适配性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证实,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回溯时长具有限定性,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的回溯自由。 因此,未来研究可采用更加自由的回忆性方法,这样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引起动机变化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 研究内容

我国动态系统理论下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关注学习动机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第一,关注L2MSS 的动态变化。 常海潮(2018)探究了四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变化机制及影响因素,发现L2MSS 与动机起始状态相关,且动机系统状态与动机强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11]。 詹先君(2018)基于动态系统理论探究了二语自我三因素的群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发现二语自我的群体特征体现为理想二语自我更为稳定,研究结果验证了二语自我具有动态系统理论的特征[12]。

第二,关注动机与环境的互动作用。 环境因素是复杂动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者的内在心智和外在环境共同作用下催生了DMC 的产生。相关研究结合个人和环境因素来探究动机的动态性。 宁建庚和蔡金亭(2019)采用质化研究方法探究了四名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所经历的高强度动机轨迹,发现受试的动机行为中存在定向动机流特征[13]。 常鹏云和Zhang Jun lawrence(2020)以定向动机流理论为支撑,结合动态系统理论视角探究了五名外语学习者的听力学习动机变化机制,发现学习动机历时波动轨迹呈现出DMC 的变化特点且学习者任务中动机变化受内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10]200。

第三,关注动机系统发展中的attraction factor和attractor state。 相关研究从复杂动态系统的角度描述和解释二语动机变化的特点与动因。 例如,李昆和俞理明(2022)考察了五名大学生动机系统的发展变化轨迹特征、状态空间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五名学生的动机发展轨迹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动机发展状态空间主要包括两波attractor 和两波repellor,其中各种考试是主要的吸引子盆成因[7]50。戴运财(2023)探究了三名中国优秀二语学习者动机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因素,发现他们的动机变化受成就感、环境、兴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一个交互作用的复杂动态系统[9]80。

五、 研究展望

我国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有如下展望。

第一,扩展研究内容的微观场域。 学习动机的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高校这样的宏观场域,忽略了学习者在其他微观场域如社区、家庭中学习动机的变化特征。 因此,未来研究可以以社区或者家庭场域为切入点,探究外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历时发展特征,以此深入了解其外语学习动机的心理机制。

第二,纵向对比不同阶段的研究对象。 文章认为未来研究可增加不同阶段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对比研究,找出学习者动机增强或减退的共性问题,总结归纳学习动机强度最大的时期。 此外,还可增加不同学校类型或家庭背景因素下学习者学习动机变化特征的研究。 增加样本数量,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个体动机与群体动机的关系及差异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

第三,采用与其他领域结合的研究方法。 未来研究可以采用更加自由的回忆性叙事方法或者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结合,探究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动态特征,借此听到学习者描述他们动机的真实声音,也有助于发现引起动机变化的更广泛的制约因素。 帮助学习者找到提升其英语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为其保持高动机和强动机的学习状态提供有益启示,对学习者未来学习生活和高校外语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六、 结论

文章基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通过文本分析和文献计量学结合的研究方法评析了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研究内容。 然而相关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未来研究中可以采用与其他领域结合的研究方法,扩展学习者的微观场域以及纵向对比不同阶段的研究对象,从多种维度下考察学习动机,不断丰富和完善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内容,提高外语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二语学习动机外语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大山教你学外语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