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藏在“↑”与“↓”背后的真相
2023-03-23黄兰英江油市人民医院
■黄兰英(江油市人民医院)
在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总是先安排患者检查一下血常规。对此有不少人存在着抵触心理,质疑这项检查的必要性。那么,关于血常规您了解多少?为什么它非做不可呢?
血常规可以直观反映人体血红细胞的数量以及变化,临床也通过血常规判断患者血液状况,以此来诊断疾病。现如今,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
血常规检查内容
1.红细胞计数(RBC)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升;婴儿:5.2—7.0×1012/升;儿童:4.2—5.2×1012/升;成人男性:4.0—5.5×1012/升;成人女性:3.5—5.0×1012/升。
(2)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增多)常见于精神因素,例如冲动、兴奋、恐惧等。“↓”(减少)常见于妊娠。
病理性变化“↑”(增多)常见于经常呕吐、出汗较多、烧伤部位面积大、肺气肿、高原病、肿瘤等疾病。“↓”(减少)常见于白血病、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缺乏铁元素或维生素B12。
2.血红蛋白(Hb)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 克/ 升;女性:110—150 克/升;新生儿:170—200 克/升。
(2)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计数相同。
3.白细胞(WBC)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 升;新生儿:(15—20)×109/升。
(2)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增多)常见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等。
病理性变化 “↑”(增多)常见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等疾病。“↓”(减少)常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淋巴细胞:L0.20—0.40(20%—40%)。
(2)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减少)常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等。
5.血小板(PLT)
(1)正常值参考范围
血小板:(100—300)×109/升。
(2)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提示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急性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为什么要做血常规
血常规内的多项指标都是临床常用的敏感指标,如果指标出现异常现象,提示患者机体内可能有病变存在,特别是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多数情况下,在不明确患者病因时,通常予以血常规检查进行辅助诊断。除此之外,血常规检查可以观察患者治疗效果,而且也是判断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