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和优化路径

2023-03-23陈施施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档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思政

陈施施/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即一定的阶级或者政党为将自己所倡导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意识形态,引导人们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自觉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1]。红色档案是原始、客观记录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和发展壮大的历史凭证,彰显共产党人精神价值追求,注定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关注红色档案的思政育人价值。推动红色档案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对于落实保管好利用好红色档案,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价值。

1 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1.1 彰显理想信念,强化政治引领力

红色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从救亡图存的革命年代、到奋发图强的建设年代,到赶超争先的改革时期,还原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的历史凭证,生动展现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2]。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属性,将彰显理想信念的红色档案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明辨历史真相,汲取历史经验,认识发展规律,进而强化政治引领力。

大批革命先辈留下来的日记、家书、遗物等珍贵的红色档案,彰显共产党人超乎寻常的斗争品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方志敏在狱中,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近14万字的文著,展现了共产党人用生命践行对党忠诚的革命道德。1922年7月召开党的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党的第一部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二大党章的原件珍藏在中央档案馆,是早期党员张人亚不顾个人安危将其保存下来,这份珍贵的党章凝聚着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将蕴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弥合时空认知的差异,引导大学生重新走进红色档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真实情景中,感悟革命先辈将自身发展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将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思政课程教学。

1.2 承载客观史实,增强理论说服力

正确的理论认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善于思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困惑,更有期待。理论要有说服力不仅要阐述清晰、答疑解惑,更要基于客观史实,具有客观真理性。将承载客观史实的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最大的优势是通过与真实客观的革命历史进行对话,以见微知著式的叙述方式,让大学生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令人信服的史实面前去感知真理的力量,进而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河南,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考察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内的历史档案,再现了当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开凿人工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场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高校思政教师结合课程的授课大纲和整体教学设计,精选红色档案素材,通过有效解读、阐释和叙事表达,生动讲述真实的党史故事,引领大学生走进红色档案的历史情境,唤起大学生的历史记忆,引发思想共鸣,有效弥补单一的理论说教和知识灌输带来的不足,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1.3 蕴含情感记忆,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红色档案资源蕴含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记忆,这些记忆中蕴含着丰富爱国主义情感,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有效教学载体。

1935年,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和积贫积弱的国家,面对日军侵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发出铿锵有力的“爱国三问”,并指出,“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抗日战火中,北大、清华、南开师生联合组建西南联大,培养大批杰出的人才,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光辉篇章和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和平发展年代,南开以百年校史厚植学生爱国情怀,200余名研究生赴西部支教[3],每年数千名大学生深入基层,以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发展。历史的接续和传承,就是一代代使命和责任的接力,红色档案资源蕴含革命历史的细节、体现历史的传承、承载历史的证据链条[4]。思政教师要深入挖掘对培养大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红色档案,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实现红色档案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自然交织引起学生内心的体验,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争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

2 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1 缺乏足够重视,学理阐释不充分

红色档案以其无可辩驳的史实让人们坚信: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选择,必然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5]。然而,红色档案的重要作用还未引起高校思政教师足够的关注。具体表现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只停留在红色档案刻骨铭心、惊心动魄的故事本身,缺乏深入阐释其背后蕴含的发生机制和内在逻辑,不能讲深讲透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理,即红色档案作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思政教师对红色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红色档案的内涵逻辑、叙事策略、话语表达等内容研究和掌握不够。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学理性阐述不充分,思政课育人效果不明显。

2.2 缺乏技术创新,教育方式常规化

从教育方式上来看,当前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以静态、单一的视觉为主,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运用不够。在当前全媒体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综合利用各种新旧媒介形态,借助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表现手段,将单一静态教学转变为沉浸式、体验式的动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教学效果。在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空间,虽然当前高校宣传形成“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格局,但存在版面设计艺术美感缺乏,文案刻板不够鲜活生动,热点捕捉不够,地域及学校特色开发缺乏,访问量不高,活跃度不够等现象,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多元纷呈的个性化需求。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精选典型的素材,还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让收藏在档案馆的革命文物、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在书籍中的党史文字,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生动鲜活地走进大学生。

2.3 缺乏长效机制,育人合力不明显

当前较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制度,没有明确标注发挥红色档案的教育功能,进而没有形成有效利用红色档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多为物理性的增加,缺乏红色档案有效嵌入的联结点及整体规划。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层面,缺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档案育人实践项目,如红色档案实践基地、校史讲解团、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等。缺乏精心组织情景式、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如在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让大学生在身临其境、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走进革命历史,提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在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和技术层面,高校缺乏为红色档案的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档案具有保密的属性,虽然当前许多红色档案已经解密,但高校思政教师获取档案资源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校可以分门别类地建立可供师生使用的红色档案数据资源库。这些问题都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加以解决,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地将红色档案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

3 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3.1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档案育人功能

当前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教师对于红色档案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认识不到位。高校思政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对于红色档案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集思广益收集优质的红色档案资源;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利用档案技能,对档案进行整理归纳,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加强与档案馆、党史馆、革命历史馆等文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让尘封的珍贵历史档案进高校、进课堂,重新焕发生机活力。高校要推动跨学科、跨机构、跨领域合作,发挥档案馆、党史馆、革命历史馆等文化机构在红色档案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开发红色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发挥红色档案的思政育人价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强合作使教育主体合力最大化。

例如,浙江省档案馆“红色档案服务高校思政教育”项目[6],实现档案部门与高校协同合作育人,档案馆发挥其档案资源、开发研究等优势,精选珍贵的红色档案、制作档案视频、开发档案宣传教育资料进高校;高校通过集体备课,开展精心的教学设计,推进红色档案与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同时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大学生党史演讲比赛、寻找身边“红色档案”等校园活动,推动红色档案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红色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树立了典范。

3.2 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红色档案类型丰富多样,蕴含丰富的有待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掌握大量的红色档案教学素材,精选出的教学素材不仅要贴合教学内容,而且要有代表性,通过剖析红色档案故事的背景、逻辑和必然性,让大学生在红色档案的客观性、真实性中感悟真理的力量,把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理性讲深讲透,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红色档案具有历史地理性,高校思政教师可以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档案,避免红色档案研究的同质化,打造形式多样化的地方特色红色档案。

目前全国高校思政课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结合高校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职能,坚持高校思政课教学总体性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域内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实现两者内容巧妙衔接、有效融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例如四川大学在其校友、红岩英烈江竹筠(江姐)诞辰100周年之际,推出“江姐专题文献数据库”,数据库收录了江姐相关的档案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报纸、视频、音频等,数据库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共享,为了解江姐英雄事迹、研究江姐人生经历和弘扬江姐革命精神提供了丰富的档案资源。

3.3 加强顶层规划,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统筹校内外资源和力量,发挥思政教师主力军和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多措并举的协同育人格局。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历史、理论、实践、现实等多维度讲清楚党的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规律,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将红色档案资源中的素材分门别类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材的相关章节中去;坚持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有效回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采用鲜活生动语言和表达方式,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设计,结合具体单元、具体专题,引入或穿插权威、准确、生动的一手档案资料,通过一封封感人肺腑的红色家书,感悟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无谓牺牲的热血激情。其次,高校要深化校馆合作,与档案馆、历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档案基地建立联动机制,组织学生进入革命历史场馆开展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实践教学活动。最后,高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要结合重要历史革命纪念日,开展红色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创作精品舞台剧、歌剧、微电影等,实现红色档案多渠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红色档案历史与现实、感知与真相、艺术与真实的统一。

3.4 顺应时代创新,守好“网络思政”阵地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大学生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意味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上网成为学生群体普遍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益发展,既为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也深刻改变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环境。高校思政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技术传播红色文化,以有力的教学设计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运用新媒体新媒介增强教育实效性,守好网络思政阵地。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要研究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关注焦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信息,精准开发网络思政资源,增强网络思政教育个性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要积极运用动画、视频、慕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媒体,精心制作融知识性、互动性、理论性的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思政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让红色档案生动鲜活地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