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技术助力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改革与优化研究

2023-03-23龙丽芳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造价智能化

龙丽芳

(广东理工学院建设学院,肇庆 526000)

随着我国产业革命的快速升级,在智能建筑发展的背景下,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移动5G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智能化技术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融合程度越来越深,数字建筑、信息化建筑、智能化建筑、绿色建筑理念应运而生,智能建造逐渐成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新趋势,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不断发展。以BIM技术为例,它突破了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的束缚,优化了造价信息流动性和交互性,极大解决了困扰造价信息孤岛的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可针对工程造价数据开展全方位的挖掘形成数据信息,以此为工程造价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避免了以往受经验决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大数据技术则是从多维化、精准化的角度,对建筑工程造价数据实施收集、分析与整合,确保造价信息应用更为智能化。这些智能化技术使得工程造价管理流程及模式更加缜密、科学,起到了对工程造价管理保驾护航的作用[1]。智能建造理念下,结合建筑行业发展趋势,高等工程教育应时刻关注行业产业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地将智能建造的新技术、行业成果及工程实践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利用新技术、新思维的工程实践能力,以期快速提升学生步入建筑项目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核心素养和竞争力[2]。

1 高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概述

1.1 工程造价专业介绍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生,也是近年来高校顺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新增设学科中的一门热门专业,属于管理学大类,主要以经济学、管理科学、工程类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对建筑项目的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竣工结算等,包括建筑工程全程(投资前、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从始至终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等。

1.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知识多元素养,通过为学生提供系统性、开放性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接受成为优秀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土木工程、国内国际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扎实的建筑工程造价分析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全程预算的实践能力,包括投资预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专业素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个人品质、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拥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和大局观,掌握国内外工程造价前沿成果与发展走向,从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满足国家、社会和建筑工程行业领域发展的新要求,成为新时期现代工程全过程以及全面工程造价管理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3]。

2 当前国内智能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蓬勃发展,工程造价行业对智能化技术的依赖愈发强烈,应用表现日趋多元化和综合化。然而我国智能建筑起步较晚,同时面临着国际建筑市场的冲击与挑战,社会对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求贤若渴。调查显示,现在国内建筑市场急缺专业的智能建筑工程造价人才。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未来可选择就业的单位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等,工作领域相对比较宽泛,既可从事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相关工作,还可以从事招投标与合同以及工程资料整理等工作。因此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备综合知识储备、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面对类别繁杂且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时,例如识图、构造、结构、施工、计量等,能够发挥专业所长,灵活应变地去处理[4]。

当前一些高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和差异性的学习需求,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两极分化严重,对于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带来一定阻力。首先,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路径不清晰。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基于当前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现状,对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然而现有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仍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稍显薄弱,缺少前后端辅助课程链,人才培养在层次递进环节存在缺失,特别是课程体系中实践培养较为模糊,无法凸显工程造价专业本身的学科优势及就业特色。其次,工程造价专业中智能化技术与主干课程衔接不够紧密,滞后于建筑业的发展,很多智能建筑新理念和新技术不能及时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极为不利。此外,由于课程体系缺少弹性,专业下属课程教学独立,导致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不集中,学生对工程造价管理认知不够全面,引发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最后,智能建筑虽说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向,但就目前而言仍面临着成本控制及管理方面的难题,究其原因在于时下智能建筑领域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工程造价课程设置存在局限性,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对称,难以适应现代化建筑的要求。为了填补智能建筑市场工程造价人才空缺,提升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以智能化技术为抓手,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构筑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期最大限度地增强工程造价毕业生的受众度及高校本专业学科的影响力[5]。

3 智能化技术助力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改革的优化路径

针对当前社会对智能建筑造价人才的需求,结合当前高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可见对工程造价专业进行改革优化迫在眉睫。建筑智能化视角下,工程造价专业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遵循专业对接行业的原则,从学情与本校学生就业方向出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将BIM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以期构筑智能化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群。

3.1 向满足社会对智能工程造价人才需求转变

智能建造背景下,高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应从顶层设计入手,以智能化改革升级需求为目标,结合智能建造发展趋势,将各门课程有机衔接,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既能掌握技术、学会管理和经济,还能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善于把握和分辨信息,从而实现阶梯式递进培养。一方面,在智能建造的驱动下,使得建筑行业管理理念和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由此对于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目前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已发生变化,人才素质与技术技能不仅要胜任传统行业岗位,还应与智能建造生产模式和用人模式同向同行。因此,高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技术应该将智能建造理念渗透融入教学育人的全过程,根据行业变革趋势,针对岗位需求特征,基于工程造价工作技能属性,全面考虑知识交叉融合,并在人才培养具体方案的实际操作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实现向智能工程造价人才需求的精准转变[6]。

3.2 探索构建智能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知识体系

随着建筑智能时代的来临,新型智能信息技术无论在工程设计、施工还是在工程运行维护当中都取得了全方位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工程的实际效益和综合影响力。首先,对于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而言,更需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走势,精准对接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细则,致力于优化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地强化教学内容质量,从而全力适应市场人才需求。为此,高校可结合建筑智能化技术,开设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基于典型工程造价项目实例,力求将多门课程形成有机联动。其次,高校应有目的性地将智能建筑造价知识高效融合到现有课程体系之中。在不变革原有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侧重在课堂教学、实训、实践以及活动竞赛环节中有机融入智能工程造价的前沿知识。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而且能够以工程造价实操环节为核心,有效统筹并发挥智能工程造价的作用,既保证了土建造价的主体学科地位,又极大平衡了工程造价专业与智能化技术的关系,为二者融合产出专业特色奠定坚实基础。最后,为构筑夯实、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考虑增设智能建筑造价相关课程,例如楼宇智能化及建筑智能化与管理课程。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直观、系统、全面地掌握智能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和知识,提升学生全面综合能力;二来能够拓宽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路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智能建筑造价工程师的目标。

3.3 将智能化技术有机融入专业教学

在当前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在专业教学渗透建筑智能化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建筑智能化技术,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掌握最新智能化技术手段。

随着建筑行业的升级转型,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与工程造价领域结合日趋紧密,应用深度不断拓展。首先,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在课程革新的过程中不断引入相关的智能化教学资源,并将其与传统教学知识无缝链接。例如在构造与识图教学中,可增加REVIT实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并学会三维信息模型。或者在计量计价课程中,可基于学情出发,创新性开设BIM算量实训等,以期全面适应行业人才需求走势。其次,在工程造价的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全过程贯穿BIM技术。例如在建筑识图与构造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BIM项目模型,能够让学生明晰二维与三维的对应关系,学会模型节点的多维构造,提升对智能工程造价的兴趣和专注度。此外,在造价类教学中引入BIM技术、大数据技术,则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准确提取工程量的方法,学会查找相关价格信息的技巧和技能,具备工程造价控制模拟的专业素养。而在施工管理教学中应用BIM技术,有助于学生深度掌握模拟物资管理、进度计划控制等专业知识。最后,由于传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对滞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多采取“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如若延续“填鸭式”教学显然无法迎合新形势下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技术和手段,在施工类课程中引入BIM技术或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与现代虚拟技术相结合转型升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虚拟仿真施工的教学情境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掌握工程造价的原理和实操,还能够通过应用新一代虚拟仿真信息技术,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3.4 依托混合式教学全面实施教学改革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为高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为例,在工程造价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直面学生,让学生切身感受智能化技术赋能于建筑工程专业领域的价值冲击力。同时通过引入BIM模型、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细致讲解不同智能技术的基础概念、特点和优势,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便于教师掌握学情的实际进展情况,并直观地感知学生的动态认知。然而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下设的课程教学时数相对有限,特别是很多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单靠线下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展示或讲解。这就需要线上教学作为辅助,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或媒介,利用建筑模型、工程造价等网络资源库,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相关教学课件或视频,一来让学生有效回顾梳理之前的相关理论,二来可以为接下来的线下教学做预习准备,三来学生还可以在课下有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线上教学不仅弥补了线下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填补部分线下教学资源无法呈现的困扰。在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可充分选择网络“金课”资源或名师空间课程资源,在混合式教学中加入真实的工程造价案例,实现课前教学资源引导—课堂针对性答疑解惑—课中强化技能练习与训练—课后开展网上评测的四位一体有序贯穿,最终推动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此外,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还需要从社会需求和实际学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鼓励引导其在混合教学中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和行为。通过提升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新颖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探寻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模式,侧重针对差异化学情的引导。例如,对于一些学习自主能力强以及对个人要求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进阶课程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有效拓宽知识面,带动他们参加各类竞赛,确保专业技能水平得到跨越式的提高;而对于学习习惯很好且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资源或教学视频的反复吸收,学生专业能力必然会循序渐进得到提升;而对于自身基础薄弱或者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其表现为在学习中相对吃力,教师可为该部分群体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网络教学微课,借助BIM资源库、多元化空间资源,帮助他们细化理解专业知识,达到巩固专业技能学习的目标,逐步缩小差距。通过设置多元选择的个性化混合式教学,学生能够按照个人学习水平选择与自身最为匹配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科学安排学习进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差异化的学习需求,由此实现全员智能工程造价专业学习的初衷。

3.5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智能建造背景下,为了提升智能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质量,要求专任教师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强化对智能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以往高校建筑工程造价教师多以独立完成教学工作为主,在社会服务、技术技能创新方面存在短板。工程造价专业本身具有重技术技能实操经验的属性特征,试想专任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就难以胜任智能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为此高校应以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导向,一方面在选聘教师的过程中,应侧重选择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高校应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将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分批次送到工程建筑企业学习、培训,或者参与实际工程造价工作。深入行业一线的教师利用在企业实践的宝贵机会,汲取有价值的数据推进相关基础科研课题建设,产生相互促进和转化作用。同时还可以将工程造价领域的专家或一线能人邀请到校进行交流指导,确保师生能够掌握工程造价行业的最新动向、了解智能技术的优化应用。这样一来能够让教师夯实多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和具体应对素养,二来有助于提升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工程造价实践操作的水平,从而培养更多既懂工程又会管理的工程造价人才。

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从校情、师情、学情等角度出发,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打造促成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室建设,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高校应加强对智能化技术的重视,加大对智能化生产性实训室的资金投入,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建筑信息项目,在工程造价管理中集成多技术,将BIM、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项目引入课程教学,适应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而共享教学资源,确保学习情境与实际工程项目有机融合,共同解决项目中的各类问题,使学生能力培养更具适应性,以期实现工程造价专业智能化、工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建筑行业培养大量的智能化造价技术专业人才。

总之,新时期智能建造背景下,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我国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共享效率与管理质量,促进了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产业变革,对于我国实现“建造强国”目标影响深远。对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而言,为提升造价专业学生市场竞争力,高校应该遵循学生能力培养规律,努力探索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模式,多措并举地将智能化技术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与时俱进地增设智能建筑造价知识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状态,培养学生的工程造价智能模型技术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建筑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智能建筑工程造价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智能建筑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探讨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
工程造价之旅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防雷接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