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体育信息化课堂构建

2023-03-23韩明霞金想茹王福娟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理念信息化体育

韩明霞,金想茹,王福娟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合肥 238000)

以人为本理念,旨在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尊重人和重视人。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意味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构建体育信息化课堂,符合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在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当承担起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的重任,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体育人才。信息化课堂的构建代表着高校体育教学的进步。高校体育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忽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监督困难,影响了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

1 高校体育信息化课堂现状

1.1 信息化建设不足

具体表现为课堂中信息化设备和基础设施不足,以及课堂中缺乏相关信息设备的运用。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体育教育也应当完善信息化建设,增加现代信息设备在体育课程中的运用。由于高校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不足,缺乏成熟的体育信息化课堂建设,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学习体育知识的效果不理想。

1.2 教师信息素养较低

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缺乏,不能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导致体育信息化课堂的建设停滞不前。教师的信息素养低下,不能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与手段促进教学的能力和自我专业发展提升。

1.3 教学效果不理想

体育信息化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对教师的综合水平、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高校仅从表面实现信息化课堂的建设,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出现明显改善。

2 以人为本理念的体育信息化课堂构建的价值

2.1 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信息化课堂,可以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推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体育教学的深度。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中心,符合新时代体育教育的目标和需求。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精神内涵的教学理念。传统的体育教学并不承担性格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等责任,而以人为本理念的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基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不同类型的体育实践方式运用到不同学生个体之上,有助于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2.2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满足现阶段学生教育的需求。以人为本理念转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刻板观念、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转化课堂的重心。以信息化赋能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3 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

以人为本理念在体育信息化课堂中的应用,将学生自身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之中,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信息化赋能体育教学,拓展和增加了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思想,促进了学生能力全面提升。

3 以人为本体育信息化课堂构建的核心要义

3.1 创新体育信息化课堂构建理念

构建体育信息化课堂,不仅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创新课堂构建理念。新时代体育课程应当由配合其他科目的、单一的增强体质的课程,转变为增强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培养道德素养等教学目标的课程[2]。体育信息化课堂的构建理念,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在整体教学目标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但在实际教学环境中,通常难以达到体育信息化课堂的要求和目标,因为信息化课堂对于教师,以及课堂本身的环境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没有面对面传统教育方式作为依托,很难全面掌握学生状况,进而难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创新教学理念,才能发挥构建体育信息化课堂的价值。

3.2 科学构建体育信息化课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运用在教育教学领域,对科学构建课堂、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具有指导意义[3]。学科教育的全面信息化进程,与现阶段终身学习的趋势相符。终身教育需要保持便捷的学习途径,开拓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体育信息化课程的构建,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构建素质教育的目的。体育课堂的构建应该保持“素质育人”的最终目的,将体育课堂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占比进行提升。在学科教育发展过程中,体育课堂始终是不能忽视的学习科目,将体育课堂的构建重心设置为学生需要获得的品德、个性以及身体素质教育,是科学掌握体育课堂构建的基础。因此,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课堂构建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信息化课堂的育人作用。

4 以人为本体育信息化课堂构建的三重逻辑

4.1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理念,能满足各阶段学生的学习,教学内容符合各阶段学生理解和接受,指导学生理解人与人相处、人与环境共处、人与运动一体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体育信息化教学理念,可以将选择权、决定权交给学生,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中的主要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信息化课堂具有轻松愉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以人为本的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理念,应当秉承着先进的、多元的、开放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运用大数据、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体育内容结合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在课程中增加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体育项目、体育精神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4]。

4.2 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体育信息化课堂,应当以人为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5]。首先,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展示体育项目的分解动作以及其他教学内容,利用软件发布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发展和探索相关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进一步探索。其次,提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小组协作的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最后,提升教师授课的灵活度。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制定不同类型的体育学科内容融入课堂当中。另外,以人为本的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数据反馈,对课堂内容的排布设置形成新的考量,不断跟进与更改,促进课堂中“教师授课—学生反馈—教师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

4.3 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由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内容、方法、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6]。体育信息化的教学体系,是由除学生与教师外,整个信息化体育教学范围,覆盖的主体共同构成的。首先,教学课程安排,应当以信息化基础软件为依托,保证体育信息化课堂基本的软件和硬件配备,同时增加体育教师软件应用技术,结合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制作相应的课程安排。其次,教学过程设计,以人为本的体育信息化课堂,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同时保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设备,保证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监督,或运用信息化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学结果评价,基于信息化建设,设置针对体育课程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例如,一些需要场地才能完成的体育活动的考核,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实现远程考核和灵活考核,将其转变为排除场地因素的动作考核或体能考核。在学生完成考核后,教师可以及时地通过计算机对学生考核内容进行评定,打破固有的场地要求。

5 以人为本体育信息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5.1 明确体育信息化教学目标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体育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原则,基于以人为本的体育信息化课堂,其教学目标应当是学生自身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而言,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明确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根本,因此,教师需要考量学生接受能力、体能训练程度等,在不同教学阶段中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体育知识的教学,主要为理论课程,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应是普及学生体育知识,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第二阶段是体育能力的提升阶段,主要为实践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应是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第三阶段是体育意识的形成阶段,主要集中在课后和考核环节,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应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实施以人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体锻炼状况,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

5.2 创新体育信息化教学方式

明确教学目标后,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具体而言,信息化课堂背景下,体育教学方式应当从单一的任务式教学,转变为互动性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将传统的热身锻炼口令转变为参与式热身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7]。信息化教学在此方面具有相应优势。首先,信息化的体育项目互动可以促进学生产生极高的兴趣点;其次,信息化内容可以有效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无法感知体育运动方式的状况;最后,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记录信息,以及课程过程回放都可以帮助学生以及教师回顾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体会课程内容以及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体育信息化课堂创新教学方式,应当重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关系。例如,可以增加信息化课堂上的提升学生积极性的游戏互动环节,通过信息技术营造单人体育活动的模式,互动的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学生根据屏幕上的轮廓实施跑跳等,相较于教师将运动内容实施讲解以及实施口令,更符合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8]。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因为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对于教师的口头讲解,或者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要领都难以达到最终的课程要求,而在信息化课堂的帮助下,可以将固定的动作要领进行具象化,使每一个动作的训练都合理布局,学习内容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完成课程目标。

5.3 高效利用信息化设备

教师在运用信息化课堂时,应当实现信息化设备的高效利用,丰富体育课堂内容,提升体育课堂效率。如今,高校体育软硬件设施已今非昔比,无论是场馆建设、体育教学专属配套设备,还是各类型的体育健身器材,都为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条件。现阶段信息化课堂的使用率很高,但是高效利用信息化软件的情况却不多,因为信息化课堂,不只是将理论知识制作成PPT供学生阅读,而是高效利用信息化设备,要求教师应当提前学习信息化相关内容,掌握运用信息化设备的方法,灵活运用信息化设备,发挥信息化课堂的价值。如,在课程签到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软件实施打卡确认,将教师一对多转变为学生共同完成,教师只需要最后读取打卡记录,就能够高效便捷地完成签到和确认,节约时间学习体育课程内容。教师在信息化课堂中,应当敏捷地捕捉学生的活动状况,利用屏幕切换功能可以调取学生镜头,更好地观察不同学生在练习时的身体状况。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展示PPT,还应当上传视频、音频等体育运动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体育运动状态,纠正错误动作。

6 结语

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理念,丰富了体育课程中学生的选择。学生在课前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在课中可以选择多种上课方式,在课程后期考核方式也发生转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缩小,将人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简单明了,学生不再只接受理论知识,而是感受到了体育课程的魅力。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教学和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是现阶段体育教师应当具备的技能。教师只有将授课内容与方式同信息化模式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课堂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理念信息化体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