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夺走了“橡皮人”的激情与梦想

2023-03-23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羽橡皮家长

本刊编辑部

孩子陷入“橡皮人效应”,会有哪些表现和感受?家长和老师又曾遭遇哪些教育困惑?来倾听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总达不到标准就算了

成成 初一学生 江西

爸爸很重视我和哥哥的学习,从小就对我们严加管教,我们的学习成绩也还不错。直到我11岁那年,情况发生了改变。

他和妈妈在没有跟我们兄弟俩商量的情况下离婚了,我们都由爸爸抚养。他在外面打工,一年只能回来一两次,无奈之下放宽了对我和哥哥的管束。没了约束,我的学习成绩突然降了下来,他知道后很生气,狠狠打了我一顿。此后,我的确努力过一个月,但成绩起色不大,无法达到爸爸制定的目标,比如他要求我在不喜欢也不擅长的科目考到80分,但实际上我连60分的水平都没有,久而久之我就想放弃了,他再打我,我也觉得无所谓。此后,我非常抵触和爸爸沟通,他对我也没有太多耐心,比如老师因为我之前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找过爸爸几次,几次打骂、劝说之后,见我还是没什么进步,他就想直接去学校给我办退学手续。不过中途我变卦了,决定还是留在学校读书,这不是因为我多么爱学习,而是觉得学校里没有爸爸管教的日子要比家里强很多。

班主任也就这些问题跟我聊过很多次,可我觉得学习不是未来获得成功唯一的方式,我父母的学历也不高,他们外出打工一样可以赚到钱。我混到文凭之后,就算是送快递、跑外卖也可以养家糊口,没有必要非得选一条自己根本不擅长的路,所以就不想为学习上的表扬和批评而走心,也就成了老师和家长嘴里“油盐不进”的学生。

为什么孩子像石头般冥顽不化

木木 学生家长 北京

我家孩子今年初二,从上学期开始对很多事都无所谓,再也没有之前那种主动的劲头,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我和老师用尽了办法,无论是打骂还是奖励,他仍旧一如既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孩子上小学时,口头上的表扬就已经不奏效了。我拿假期带他去海边玩或是去滑雪做交换,他才勉强去学习,但如今这些奖励对孩子的吸引力已大大降低。有时他不听话,我会强制给他设定一些任务,比如完不成当天的英语背诵任务就不许睡觉,急躁起来可能还会控制不住对他一顿打骂。事后我会和他道歉,但他却告诉我:“没事没事,道歉也没用,因为你下次还会这样。”他现在长高了、力气大了,再用体罚更不管用了,他好像也明白妈妈不能把他怎么样了,所以更加不在乎这些奖惩,也更不愿意接受和尝试外界提出的建议。

我和他面对面交流,每次谈话都是各说各话,就像两条平行的轨道,始终没有交集的可能,我无法触及他紧张思维的神经末梢,他也不懂我为什么一定要让他改变现状。用他父亲的话说,我和儿子的对话基本不在同一频道。我用身边的例子鼓励他,给他买很多励志的书籍,告诉他更好的学习方法……但孩子依然油盐不进,即使有过两三天的转变,很快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就像石头一般冥顽不化。这种无效沟通让我非常着急,我恨不得马上按下他的“重启开关”。

我也向老师求助过,他的班主任是一位有朝气的年轻教师,他曾试着跟我儿子谈过几次。孩子出于礼貌会表面上答应,但还是什么都没改变。我还带孩子看过心理医生,也没有什么成效。他好像就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希望别人来打搅,还告诉我这些都没关系,自己就喜欢待在舒适区。哪怕不谈学习,他平日里也没有其他热衷的事情。我问他未来想做什么,他回答:“没想过未来会怎样,明天和意外不见得哪个先来,想那么多干吗?”我现在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的不在乎是避免再受打击

Stella  初三学生家长  广东

今年六月,孩子就要参加中考了,初二那年,我和他一起完成了一次蜕变,现在彼此的心态平和了不少。我和丈夫很重视教育,但也不希望他因为学习而失去儿童的天真烂漫。小学时,我们奉行“快乐教育”的原则,从未对他的成绩提出太高要求,有时作业多,为了让他早些休息,偶尔还会帮他完成作业。那时孩子学习成绩不差,性格开朗活泼。

我原以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直到初二,我发现孩子变了。他好像关上了自己世界的门,不愿和长辈交流,就算是主动问话也不太理会。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各科考试基本不及格,每天放学后就窝在房间里不出来,假期里总在看电视、玩手机。看着一次次的考试结果,我开始慌了,现在这样怎么能考上高中,以后怎么读大学呢?可无论我们怎么说、怎么做,他好像都听不进去,总是一副懒散、冷漠的样子,成绩也不见提升。我們和他谈话,他说知道学习很重要,但就是不想学。

我很痛苦也很迷茫,那个礼貌懂事、乐观向上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和老师交流、读书找答案、在网络上求教,我想找到问题症结和解决办法。随着对青春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等知识的了解,我意识到,可能自己真的错了。孩子变成这个样子,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我们的责任。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一直奉行“快乐教育”,但忽视了这两个阶段知识难度、知识范围的不同,初中学习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也需要方法上的引导。如果孩子出现知识断层,追赶的过程是漫长的。如果反复多次都没能达到目标,他就很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既然我怎么努力都没用,那就摆烂吧”。回想起来,孩子也曾向我们发出过“求救”信号,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总认为他只是在找借口,对他的埋怨远多于鼓励,于是加速了孩子心门的关闭。本来十四五岁的孩子就进入了第二个自我意识高峰期,如果家长常常忽略他们或是误解他们,就容易造成亲子矛盾。找到问题症结后,我们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放弃对分数的执念,不对比、不抱怨,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他谈了几次,一同梳理问题,制定一个个力所能及的小目标,教他进行时间管理,提升他的胜任感。一段时间后,我们慢慢放了手,而孩子也渐渐有了“温度”。

谁都想将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他之前表现出来的不在乎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是不想一次次面对自己的失败。随着沟通的深入,我们更能与彼此共情,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被击溃的心理防线

徐老师 初中教师 江西

我任职的学校地处偏远山区,距县城约有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在这里,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等祖辈来看顾,很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我带的班级里也有不少,初一的小羽就是其中之一。平日里,他课上并不怎么听讲,只是趴在桌子上睡觉或是自己玩,连笔都不会动一下。

和小羽相处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其实对学习之外的事情会感兴趣,比如学校开运动会时班上没有人报名,他会主动申请参赛,只是他不在乎老师和家长的奖励、批评。有一次,他没完成数学作业,数学老师批评了他,他回应道:“没事,大不了不读书了。”回家之后小羽父亲在电话里劝了很久,让他好好学习,他仿佛一点都没听进去,完成的作业还是之前那般潦草。

作为新上任的班主任,我和小羽谈过很多次,鼓励他努力学习、改变现状,为自己的美好未来奋斗,但他都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自己读不读书其实没多大差别,未来随便做点什么工作都可以赚钱。

在与他的父亲深入交流后,我了解到小羽之前学习还不错,只是五年级时,父母的离婚给他内心带来巨大冲击。而父亲的教育方式也有待改进。孩子告诉我,每年和父亲在一起的那段日子里,除了挨打,最让他伤心的是父亲说的重话。他现在还记得父亲那句“没有你这个儿子也可以”。父母离异之后的那段时间,小羽觉得自己学不下去了,尤其是文科,有一种努力了很久也没有丝毫长进的无助。而父亲的打骂更让他彻底放弃了学习,此后成绩就走了下坡路。

现在,我还在尝试着为小羽打开心结,希望能够唤醒他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一直睡觉的学生

孙彤 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心理教师

每天到校一上课,小A就开始睡觉,我在讲台上几乎没有见过他的正脸。对此,其他同学已经习以为常:“老师,你不用叫他,他下课也睡,放学都能睡过头。”我为此感到不解。一次自习课,他偷偷玩手机,我依照校规训斥了他,但他满不在乎:“老师,你就和家长、班主任说吧!”

经过深入了解,我知道小A因吸烟、早恋、打架被学校处分过,任课教师对他评价较低。因此,他成了我家访的重点对象。小A的母亲,是一位体面、精致的职场女性。她向我表达了强烈的焦虑:“如果一直在班级垫底,就考不上高中,那样的话一生就完了。”她反复强调小A很聪明,如果想学习的话肯定能学好。

我大概了解到小A身上部分典型的“橡皮人”特征:对未来较迷茫,没有自己的想法;努力学习过但无法达到目标,充满无力感;对什么都感觉无聊;对批评持无所谓的态度,低自尊导致他“破罐破摔”;懒散,听到别人的鼓励也提不起干劲。

在我看来,小A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家庭因素。其一,母亲给他的目标过高,小A被母亲的“唯高中论”所影响,压力倍增。其二,母亲对小A的关注度过高,加剧了他的焦虑感。其三,母亲的鼓励和表扬方式让小A觉得“如果学不好,就是自己不聪明”,从而失去了面对失败的勇气。其四,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由于父亲忙于工作,小A的学习生活几乎由母亲一人承担,而小A母亲三句话不离学习,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这也是小A关闭心门、情感淡漠、对任何事无兴趣、行为懒散的关键因素。其五,家长过于强势。比如按照自己的想法让小A进行人生规划,忽视了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使孩子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的机会与能力,做任何事情都习惯于被动。另一方面是学校因素。因为之前的违纪行为,老师和同学对小A有刻板印象,他也没有获得同伴的帮助,经常独来独往,对班集体缺少归属感和荣誉感。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努力寻找他的亮点,比如家访时他对我的排斥其实是怕在我面前丢脸,说明还有自尊心;能体谅母亲的辛苦,说明具有同理心。相信小A是有希望改变的。

“橡皮人”需要一步步唤醒

马莹 天津市法制心理协会心理咨询师、天津市德润家育心理教育主理人

来访者:明明 初一

●父母主诉

孩子做事情拖拉懒散,对于家长的教育视若无睹,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像吹过的耳边风一样,毫无触动,失去了荣辱感,自以为是,软硬不吃。在家只抱着手机,不与家人主动交流。

●孩子主诉

对外面的事物失去了热情,连带着降低了学习、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生活无乐趣,厌倦学习,不想与外界有任何接触,手机是最好的伙伴。

●案例分析

在這个案例中,孩子对周遭的一切失去感觉,开心与不开心在他眼中都一样,这是陷入“橡皮人效应”的标志性感受。

明明的成就动机较低、自我认同感低、抗挫能力差,这主要缘于家长给孩子施加了过大的压力,还有批评、打压等不恰当的沟通方式所致。

在治疗方案中,首先运用积极心理疏导,激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治疗中期,可以运用动力催眠冥想使其找到本我生命的意义及感受爱与被爱的恩泽;心理疗程后期,运用箱庭疗法、沙盘疗法,帮孩子找到未来的生活目标,从而调动孩子潜意识中的内驱力。

在此期间,家长需配合给予孩子合理的期待和要求,少指责、多鼓励、多关爱、多陪伴。同时鼓励孩子与同学交友,有助于提高其对真实世界的兴趣,远离虚拟游戏的快感,在生活中双向沟通,有助于孩子正向心态的养成。

●案例小结

在积极心理疏导第一阶段治疗中,明明终于找回了快乐的感觉,那是小时候吃到糖时满口回甘的幸福;第二阶段催眠冥想治疗中,当催眠音乐响起,明明似乎看到了他生病时妈妈焦急的眼泪,还有小时候坐在爸爸肩上看到的美丽风景;在箱庭疗法治疗阶段,明明在沙盘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他想成为一名法医,与自己的队友合作,去侦破各种案件。

“橡皮人”心理的形成是有迹可寻的,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心灵层面的关注,才能在孩子逐渐“橡皮化”的早期发现并干预,减少这种负面情绪带给孩子的心理伤害。

猜你喜欢

小羽橡皮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我喜爱的橡皮
燃烧吧!小羽宙
燃烧吧!小羽宙
漫画:燃烧吧!小羽宙
燃烧吧!小羽宙
橡皮收了
家长请吃药Ⅱ
橡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