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如何赋能新时代教育改革

2023-03-23李香玉

教育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厦门市人工智能科学

李香玉

当教育进入以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诉求的新阶段,如何充分发挥技术变革教育的潜在作用,实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焦点。厦门市一直致力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新高地,早在2019年,市教育局就下发了《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启动“人工智能进百校”计划,通过一系列举措,让人工智能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搭建起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生态圈”。

人工智能教育不是封闭的,它需要将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学校教育者、行业伙伴等凝聚在一起,构建一个链接真实世界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室副主任郭贯群介绍,自2018年7月起,新东方就与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合作,为厦门市30多所高中学校提供新高考教务服务,也为厦门市的教学组织管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受到服务学校的一致认可。近年来,新东方又增设了科创教育、智慧教学、智能硬件、数字内容等版块,为厦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个性化解决方案。

在“双减”和“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从教育科技和科技教育两个方向,为师生发展持续赋能、为区域教育添彩?可以说,厦门市初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

优化师资力量,共享教育资源

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和“新课标”,需要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系统的深层变革,不断优化师资力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师生创建有利于减负增效提质的育人环境。

其一,增强人工智能课程师资队伍力量。如厦门市嘉滨小学以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两个学科的教师为圆心,以数学、科学骨干教师及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助教团队为第二环师资群,以语文、音乐、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为第三环师资群,绘就师资队伍同心圆。

其二,通过厦门市学科教学网络资源平台,将优质微课程资源、丰富的学科实践活动资源、适用性较强的线上教学资源及时推送给全市学校,供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之用。

其三,通过组建“厦门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指导组”,组织核心成员就新课标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形成一手培训资源,面向全市所有专兼职教师开展专题普及培训。

其四,通过“厦门市青年教师五项基本功竞赛”平台,吸引老中青三代教师全员参加:引领、指导、实践训练,教学相长;组织校级、区级、市级层层选拔,达成“全员岗位练兵”目标;五个比赛项目的高度结构化将新理念学习、新课标内化、新课程实践、新研究深入串联成一个整体,使教师个体和教研组群体均得到实际提升与成长。

其五,通过“福建省叶彩红名师工作室”平台,聚合“专家培训、示范引领、专题实践、专项研修”等资源与活动,为全市科学普及活动、科学教师实验说课、师生科技创新大赛提供针对性支持。

开展科创教育,落实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渠道,科技创新教育是挖掘学生潜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厦门市中小学不断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创新教育的融合实施。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校本选修课程系统,为学生实践探索奠基。

厦门市杏南中学,是福建省唯一入选首批蒲公英计划基地的学校,该校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教育的课程化、普及化、常态化、体系化,使其成为学校亮丽的办学名片。该校还以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为载体,以社团、科技节等活动为依托,加大科创教育的普及,并以各类各级科技赛事为驱动,打造出“承—匠—引—升”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科技节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研学实践,为学生探索式学习赋能。

科技节涵盖模拟驾驶飞行、无人机体验、虚拟现实-VR体验、沙瓶制作、福船拼搭、丝网印刷等一系列科技前沿主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科学报国”的热情。成立航空模型社、绿意环保社、大宇宙天文学社、判析物理社、科学探索协会、科技创新社等社团,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自主钻研和发明创造的空间。开设“行走的科学课堂”研学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浸入式参观体验现代化农业基地、航天蔬菜馆、太空蔬菜种植示范科普基地,了解现代农业种植的发展趋势。

多样比赛,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潜能。

举办科创比赛、人工智能专项比赛、科技创新比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儿童发明比赛等。特别是通过创客比赛,将主题聚焦于“数字让生活更智慧、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比赛设智造创客、机器人创客、3D+创客、动漫创客、编程创客、无人机创客等项目,呵护原创精神,为学生播下创新思维的种子。

内外联合,引入外部优势资源。

充分发挥与知名大学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聘请大学教授、博士担任创新教育导师,主持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引入科技创新领域大咖,参与创新项目指导,引导学生将好创意变成现实,让金点子升华并落地,引领科技创新教育向高层次发展;通过设立科创中心,建立科技总辅导员制度,全面推进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与科技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走向深度融合

2022年,第二届厦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嘉年华活动顺利举行,共有来自全市83所中小学校的282支队伍参赛,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厦门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成果,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如何借助科技平台,让科学教育在中小学“生根开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科教研员叶彩红表示,厦门市正加快科技平台的建设与完善,致力将其打造成科学教师的教学资源库、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展示台、学校科技教育的风向标:收集、整理科学教育相关实用性资源,做到纲举目张、实时更新,吸引广大科学教师共创、共建、共享;研發互动性、综合性强的学生科技实践活动,通过有效组织与评促反馈,让学生愿意参与、乐意参与并形成良性循环;策划学校、区域科技教育活动及成果交流与分享,通过引领、示范、辐射,使其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成为孵化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借助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科学家故事展播,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科学家精神的熏陶;发挥智慧教育平台的展评功能,实现对中小学生自主科学实践过程的多元主体评价,进而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谈及进一步实现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难点,郭贯群指出:“人工智能教育目前还缺少统一的教学目标、标准以及测评方式,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成为难点之一;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知识传授更体系化、让人才培养不断层,实现教育方案的可持续实施与发展是难点之二。”他坦言,希望智慧教育企业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段的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为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注入新动力。“深度参与到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来,以链接真实世界的AI应用案例为教学场景,鼓励学生用所学的人工智能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通过设计系列化任务项目,在项目引领上融入教学评一体化的元素,实现人工智能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提供综合性立体化的服务,通过链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专家等,实现优质资源的迁移整合与再生创造;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开展示范教学和课程培训,提升人工智能课程的质量,扩大其覆盖面。”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资源建设、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研方式和管理方式的系统变革,助力厦门绘就一幅未来可期的教育生态新图景。

猜你喜欢

厦门市人工智能科学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点击科学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科学大爆炸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