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2023-03-23中国经济周刊张燕全国两会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养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 全国两会报道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被频频提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

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纷纷建言献策。

持续稳固粮食产量,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显示,今年粮食产量要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37 万亿斤,增产74 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把自身粮食安全问题解决好,就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工程学院校长李利英表示,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 的人口。截至2022年,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占有粮食远远超过国际人均400 公斤的平均水平。

“粮食安全的根本是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建议,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赵皖平认为,目前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问题较突出,高标准农田“建、管、用”协同运转机制有待提升。

“要加强规划引领,合理安排科学开发。推动农田建设立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赵皖平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整合资源强化管护。运用遥感监控等技术,建立农田建设“一张图”和监管系统,促进高标准农田信息与国土空间、水利、承包地确权颁证等信息衔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好、监测好、管理好。

加快推进科技兴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总体判断,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指出,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吴杰庄认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应着眼农业农村实际,开发更接地气、更简单实用的数字应用。“应尽快制定高科技农业应用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共同参与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让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 等现代信息技术覆盖农业全产业链。”他说。

赵皖平认为,农业科技研发还是要以消费者、以市场为导向。作为科研单位,如果能够做到应用科学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会有很好的成果。企业要有能力嗅觉到消费者想要的产品。

电商平台拼多多一直致力于利用新模式、新技术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其设立的“百亿农研”专项,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

视觉中国

去年以来,拼多多走进山东烟台、河北张家口、山西汾阳、海南万宁等地,筛选了一批国内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研发的味道独特、品质过硬的科技农产品,对相应的平台商家进行流量及补贴资源的倾斜,一方面让消费者享受健康的科技美味,另一方面以销量反哺科研,助力供给侧的品种培优、标准化生产以及品质提升,进而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

“以企业为主导,引导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未来的主流,也是当前政策支持和鼓励的模式。”赵皖平说道。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乡村特色产业是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认为,要积极创建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农业产业基地,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过去一年,农民的腰包都鼓了一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 元,这是首次迈上2 万元这个新台阶。实际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45,比2021年缩小0.05。

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柳林县薛村镇小成村村委会主任马金莲来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是她上任村委会主任以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马金莲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她所在的小成村是一个纯农业村,过去一点产业基础都没有,大部分土地都是农民自留耕地,可以说是“上产业难,创产业更难”。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小成村成立了农村集体合作社,去年以来共流转土地80 亩,种植了40 亩朝天椒和3 个蔬菜大棚。全年下来,村民们工资收入增加了30 多万元。

“要让村民在家就业有钱赚,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在经过各种摸索后,马金莲提出了自己的“乡村振兴五年规划”。接下来小成村计划在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同时,试点采摘旅游业,从而带动全村村民就业增收。

在实现增收的同时,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也是当前农村的迫切要求。其中,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问题较为突出。

马金莲表示,虽然现在每个行政村都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扶持、企业捐资、个人支付,但是在实际运营中由于资金渠道不广、医疗项目不多、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不顺畅,无法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照料服务。当前,农村留守老人有养老的需要,但大部分农村不具备养老的条件,如何实现就近、低价、健康的养老保障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此,马金莲建议,相关部门应结合基层实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大力支持农村微型养老事业发展。一方面能够满足农村老人就近养老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小微养老的扶持力度,以满足低价养老需求。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养老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农田创意秀
养老之要在于“安”